荣归故里,短暂停留。沈墨并没有沉浸在乡亲们的赞誉和家人的温情之中太久。他深知时不我待,在动身前往京城之前,必须为石桥村未来的发展和安全,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的几天,沈墨几乎是连轴转。他白天带着赵大虎、李秀才等人,巡视村庄,规划未来;晚上则挑灯夜读,整理思路,绘制图纸。
首先是农业。作为农业博士,这是他的老本行,也是石桥村安身立命的根本。
他根据石桥村周边的土地情况和气候特点,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三年农业发展规划”。核心内容包括:
一、 良种选育与推广:利用他带来的部分优良作物品种(如高产红薯、土豆、玉米种子,对外只宣称是“海外异种”或“奇遇所得”),建立专门的育种田,进行扩繁和筛选,逐步淘汰村里产量低下的老旧品种。同时,鼓励村民进行交叉授粉等简单的育种尝试,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二、 科学种田,提升地力:全面推广轮作、间作、套种等耕作方式,改变过去单一耕种、地力耗竭的局面。大力推广堆肥、沤肥技术,鼓励村民收集人畜粪便、秸秆、落叶等制作有机肥料,逐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他还计划在村里开挖几口沼气池,既能处理废弃物,又能提供清洁能源(沼气)和优质肥料(沼渣沼液)。
三、 兴修水利,防旱防涝:石桥村虽然靠近河流,但灌溉设施依旧简陋。沈墨计划带领村民,在农闲时节,整修加固原有的河堤,开挖几条主要的灌溉渠,将河水更有效地引入农田。同时,在后山地势较低处,修建几个小型蓄水塘,用于储存雨水,以备干旱之需。
其次是手工业和副业。光靠种地,难以实现真正的富裕和强大。
一、 扩大作坊,提升技术:现有的红薯粉条作坊、酿酒作坊、伤药作坊等,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沈墨还计划新建一个农具铁器作坊,不仅可以维修农具,还能尝试仿制和改良更先进的农具(如曲辕犁、播种耧车)。他还打算利用水力,在河边修建一个水力驱动的磨坊和榨油坊,解放人力,提高效率。
二、 发展养殖,多种经营:鼓励村民利用山地和空闲地,发展家禽(鸡、鸭、鹅)和牲畜(猪、羊)养殖,增加肉、蛋、奶的供应。同时,组织村民在后山进行有限度的经济林木种植(如果树、桑树等),以及药材、山货的采集和初加工,增加村民收入来源。
三、 人才培养,技术传承:无论是农业技术还是手工业技艺,都需要人才来传承和发展。沈墨决定,将村里的私塾扩建,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还要增加“格物”(自然科学)、“算术”、“农学”、“工学”等实用课程。他打算从安顺会馆物色几位有真才实学但怀才不遇的读书人或老工匠,聘请他们来村里教书或传授技艺。
最后是安全和管理。
一、 民兵常备,加强训练:护村队要进一步扩充,并实行常备化训练。赵大虎负责日常操练,沈墨则会定期传授一些更先进的战术思想和武器使用技巧。要确保石桥村拥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武装力量。
二、 完善制度,明确权责:随着石桥村人口增多、产业扩大,原有的村规民约己经不够用。沈墨与李秀才、魏老汉等人商议,制定了一套更详细、更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了村务管理、财务收支、土地分配、奖惩机制、纠纷调解等各项规则,力求做到权责分明,公平公正,减少内部矛盾。
三、 内外情报,互通有无:加强与外界的情报联系。不仅要保持与府城安顺会馆、柳家的密切沟通,还要尝试建立更广泛的情报网络,及时掌握周边县镇、乃至省城的动态。
沈墨将这些规划一一整理成册,绘制成图,详细地向李秀才、赵大虎、魏老汉等人进行了讲解和交底。
看着沈墨描绘出的宏伟蓝图,听着他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富饶、更加强大、更加安宁的石桥村,正在冉冉升起!
“沈举人……不,沈大人!”李秀才激动得老眼含泪,“您……您真是经天纬地之才啊!有您带领,何愁我石桥村不兴!何愁我安顺百姓不富!”
“是啊!沈举人!您就放心去京城吧!家里的一切,有我们呢!”赵大虎和魏老汉也纷纷表态,语气中充满了敬佩和决心!
沈墨看着众人信任和期待的目光,心中也充满了豪情。他知道,自己描绘的不仅仅是石桥村的未来,更是他改变这个时代、实现自己抱负的起点!
在将村里的事务安排妥当之后,沈墨开始为前往京城做最后的准备。
路途遥远,京城不比府城,各项开销巨大。沈墨将自己科考所得的赏银、以及石桥村各项产业的部分盈利,凑了足足五百两银子作为盘缠。柳若曦那边,也以“预付货款”的名义,支援了三百两。有这八百两银子打底,足以应付路上的开销和在京城安顿下来了。
人员方面,沈墨决定只带沈二牛和另外两名身手最好、也最机灵可靠的护村队员——沈石头和沈铁柱。这两人都是孤儿,被沈家收养长大,对沈墨忠心耿耿,且沉默寡言,不易惹事。人带多了反而目标太大,这西人小队,行动更方便,也更容易隐藏。
行囊方面,除了必要的衣物、银两、笔墨纸砚,沈墨还特意带上了那本《兵略》,以及记录着各种线索(神秘符号、庙里香、冰冷的手、叮当声等)的密册。他还准备了一些石桥村特制的伤药、解毒丸,以及几件小巧的防身武器(如藏在靴子里的匕首、淬了麻药的袖箭等)。
与此同时,府城那边也传来了最后的消息。
高明远似乎真的被省里的调查缠住了手脚,暂时消停了下来。陈子昂在柳家暗中散布的“谣言”和那个“美人计”(虽然只是让他当众出了点丑,并未造成实质伤害)的双重打击下,也收敛了许多,没再搞出什么大动作。
毒蛇炳依旧下落不明,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这让沈墨始终有些不安,叮嘱赵大虎务必加强村庄夜间的巡逻和警戒。
关于“镇北观”和“庙里香”的调查,暗探回报,那座道观确实有些古怪,香客不多,但守卫森严,观主更是深居简出,极少露面。那种独特的“静心香”,似乎也只在观内流通,外界极难买到。暗探还发现,近期似乎有几批神秘的外地人,出入过镇北观。至于那个常去烧香的军官的名字,以及他与高文远是否有联系,暂时还查不到。线索似乎再次指向了一个死胡同,但沈墨的首觉告诉他,这座镇北观,绝对不简单!
而那本《兵略》的“北燕国徽记”线索,李秀才查阅了大量县志和杂记,也没有找到更确切的记载。北燕国早在两百多年前就被大宁朝所灭,相关的记载早己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看来,所有的谜团,最终都要到京城去寻找答案了。
一切准备就绪。
出发的前一夜,沈墨没有看书,而是陪着母亲和小婉,说了一晚上的话。
母亲沈氏一边为他缝补着衣物,一边絮絮叨叨地叮嘱着各种注意事项,眼中充满了不舍和担忧。小婉则依偎在哥哥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村里的趣事,努力想让哥哥开心,但眼中的泪花却怎么也忍不住。
沈墨耐心地听着,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歉疚。为了自己的前程和抱负,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她们,让她们担惊受怕。
“娘,小婉,你们放心。”沈墨握住她们的手,郑重地承诺,“孩儿此去京城,定会加倍小心。短则一年,长则三载,孩儿一定金榜题名,风风光光地回来接你们!到时候,我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沈墨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上。
他的目光,望向北方,那里是帝国的权力中心,是风云际会的舞台,也是他即将踏上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战场!
京城!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