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商朝崛起!
封神商朝崛起!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封神商朝崛起! > 第二章 昆山遭受袭子受监国

第二章 昆山遭受袭子受监国

加入书架
书名:
封神商朝崛起!
作者:
喜欢鬼针草的弘智大师
本章字数:
9188
更新时间:
2025-05-27

第三章 昆山遭受袭子受监国

商王帝乙御宇,天下初定,然西方诸侯各怀心思,暗流涌动。太子子受,英姿勃发,率军于外,安边拓土,营帐扎于旷野,壁垒森严,军旗猎猎作响,尽显军威。

一日,暮色沉沉,夜幕如墨般笼罩大地。子受正在中军大帐内,就着摇曳的烛火审阅军报。帐内静谧,唯有笔尖竹简的沙沙声。突然,帐帘微动,王忠悄然入内。他身形隐于阴影之中,脚步轻缓,神色凝重,谨慎地将帐帘掩好,又仔细查看西周,确认无人偷听后,才疾步至子受身前,单膝跪地,压低声音,几近耳语般说道:“太子殿下,臣有万分紧急之事,不得不连夜赶来。”

子受搁下手中的笔,抬眸望向王忠,目光沉稳而锐利,轻声问道:“何事如此机密?且细细道来。”

王忠微微前倾,声音低得几不可闻:“大王忽染重疾,高热不退,昏迷不醒,太医们皆束手无策。朝中大臣忧心如焚,密令臣前来,恳请殿下即刻归国,主持国政。此事干系重大,知晓之人甚少,务必严守机密,不可让他人察觉。”

子受听闻父王病重,心中猛地一沉,手中的笔不自觉握紧,指节泛白。但他自幼接受王室熏陶,练就了沉稳的性子,面上依旧波澜不惊,沉声道:“父王之疾究竟如何?何时突发的?除你我之外,还有何人知晓?”

王忠回道:“大王三日前突发高热,病情来势汹汹,至今未醒。知晓此事的,仅朝中几位肱股之臣,他们己严密封锁消息,日夜盼着殿下速速回宫。”

子受眉头紧锁,在帐中缓缓踱步,心中暗自思量。此地军务繁杂,自己一旦离开,需妥善安排;而父王病重,国政又亟待主持,实乃两难之境。思索良久,他停下脚步,沉声道:“此事确实非同小可,绝不可泄露半分。本王即刻回朝,但此地军务不可无人主持。”言罢,他高声道:“来人,传北伯侯崇侯虎入帐。”

未几,崇侯虎阔步迈入帐中,行礼道:“殿下唤臣,不知所为何事?”

子受神色如常,看向崇侯虎,沉声道:“崇侯虎,本王有军务安排。你即刻挑选一支精锐之师,守卫上方城。此城乃我军咽喉要地,关乎战事全局,一旦有失,我军将陷入被动,务必万无一失。”

崇侯虎单膝跪地,领命道:“臣定当竭尽全力,确保上方城固若金汤。”

子受又道:“你率领北地诸侯之军,速速回归北地。北地紧邻蛮夷,时常遭受侵扰,需重兵镇守,以防外敌趁虚而入。你务必谨慎行事,保境安民,不可有丝毫懈怠。”

崇侯虎迟疑了一下,抬起头道:“殿下,臣虽领命,但殿下归途遥远,且需途经险地,若臣率大军离去,殿下身边兵力恐显单薄,臣实在放心不下。”

子受摆了摆手,道:“无妨,本王身边有张奎夫妇及殷破败等人相随,足以护我周全。你只需依本王所言,将北地防务安置妥当,切勿多问。”

崇侯虎不再多言,再次行礼,道:“臣谨遵殿下之命。”

待崇侯虎退下,子受立刻点齐人马,带着张奎夫妇、殷破败等一众亲信,踏上归程。大军一路疾驰,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不日便来到昆山脚下。

昆山,山势巍峨,峰峦叠嶂,林深茂密,常有猛兽出没,向来被视为险地。子受望着眼前高耸入云的山峦,心中隐隐涌起不安之感。他勒住缰绳,下令大军谨慎前行,不可有丝毫懈怠。众人刚踏入山中,便觉大地剧烈震动,一阵沉闷的轰鸣声自地底传来,仿若万千雷霆在深处炸响。紧接着,自山腰处如潮水般奔下一群凶兽,身形庞大,獠牙外露,吼声震得山林簌簌发抖。

“不好,有埋伏!”殷破败低喝一声,迅速抽出佩剑。

子受立刻拔剑在手,神色冷峻,目光如电,迅速指挥大军列阵防御。就在此时,昆山上方传来一声尖锐刺耳的异响,仿若利刃划破长空,紧接着,山石如暴雨般滚落,气势汹汹地倾泻而下。

子受抬头望去,只见一只只巨型的搬山蚁密密麻麻地聚集在山顶,它们身躯巨大,每一只都有寻常马匹大小,强有力的前肢不停地推动着巨石,朝山下滚落。这些搬山蚁数量众多,密密麻麻,望之令人头皮发麻。

“太子殿下,这些搬山蚁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张奎策马来到子受身边,神色焦急,压低声音问道。

子受心中一紧,目光急切地在西周搜寻着应对之策。慌乱之中,他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钱袋,触碰到钱袋中一块温润的硬物,他心中一动,想起这块玉石的来历。

那是在朝歌城时,一日,子受微服出行,漫步于市井街巷。路过一家玉石铺时,店内琳琅满目的玉石吸引了他的目光。他信步走进店内,随意浏览着,忽然,一块毫不起眼的玉石映入眼帘。这块玉石色泽黯淡,形状也不规则,与周围那些光彩夺目的玉石相比,显得十分普通。但子受却鬼使神差地拿起它,就在他触碰到玉石的瞬间,一股奇异的温热之感从手心传来,令他心中一惊。他细细端详着这块玉石,发现玉石内部隐隐有丝丝光芒流动,似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子受心中好奇,便将它买下,带在身边,没想到今日竟派上了用场。

子受来不及多想,迅速取出玉石,高高举起。刹那间,玉石绽放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光芒如同一轮烈日,向西周扩散开来。光芒所及之处,凶兽们似乎受到了某种强大力量的震慑,纷纷发出痛苦的嘶吼,脚步踉跄,连连后退。子受趁机指挥大军,奋力抵抗。

张奎见此,心中一喜,低声道:“殿下,此玉石果然神异!”

子受却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仅凭一块玉石,难以彻底击退这些凶兽。此时,张奎凑近子受,低声汇报:“殿下,能驱使这些猛兽的,想必是东夷巫族余孽。他们擅长驱使野兽,以此为战,手段诡异。”

子受点了点头,道:“不管是何来历,今日我们都要杀出一条血路。”言罢,他挥动长剑,带领大军向前进攻。

在子受的带领下,大军与凶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死伤。子受凭借着玉石的力量,以及自身的勇猛,始终冲在最前面。他的剑法凌厉,每一剑挥出,都带着呼呼风声,精准地斩杀一只凶兽。

经过一番苦战,子受终于率领大军突出重围。众人顾不得休息,继续赶路。一路上,大家都心有余悸,对刚才的战斗仍心有余悸。

终于,子受率领大军回到了朝歌。他来不及休息,首奔王宫,去拜见父王帝乙。

王宫内,气氛凝重压抑,一片死寂。帝乙卧于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形容憔悴,气息微弱。子受走进寝宫,看到父王的模样,心中一阵酸楚,眼眶微微泛红,连忙跪地,声音哽咽道:“儿臣拜见父王。”

帝乙缓缓睁开眼睛,看到子受,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之色,嘴唇微微颤动,轻声道:“吾儿归来,寡人便放心了。”

子受起身,走到帝乙床边,关切地问道:“父王,您的身体如何?儿臣听闻您病重,心急如焚,日夜兼程赶回。”

帝乙摆了摆手,有气无力道:“寡人这病,怕是难以痊愈了。今日召你回来,是有要事相商。”

子受垂首道:“儿臣听候父王吩咐。”

帝乙目光深邃,看向子受,问道:“吾儿,你对如今的商朝局势,有何看法?西大诸侯及八百小诸侯,又当如何处置?”

子受沉思片刻,缓缓道:“儿臣以为,今我大商虽国力强盛,但西方诸侯心怀各异。西大诸侯,手握重兵,势力庞大,对朝廷时有不臣之心。八百小诸侯,虽势力弱小,但人数众多,若处置不当,亦会成为隐患。”

帝乙点了点头,道:“那你打算如何应对?”

子受道:“对于西大诸侯,儿臣以为,当恩威并施。一方面,给予他们足够的赏赐和权力,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恩宠,以安抚其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管,暗中安插眼线,密切关注其动向,若有不轨之心,立刻予以严惩,以儆效尤。对于八百小诸侯,可挑选其中忠诚可靠者,加以扶持,赐予官职和封地,让他们成为朝廷在地方的耳目和爪牙,拱卫王畿。同时,定期召集诸侯入朝,增进交流,加强控制。”

帝乙闻言,微微颔首,道:“吾儿所言,甚合寡人心意。”

接着,帝乙又问道:“寡人若驾崩,你将如何对待你的两个哥哥?”

子受连忙跪地,神色诚恳,道:“儿臣但以兄弟之情为重,绝无加害之意。若两位兄长安分守己,儿臣必以礼相待,共享富贵,保他们一世荣华。若他们有谋反之心,儿臣也绝不会姑息,定当以国法处置,以保大商社稷安稳。儿臣愿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负父王和列祖列宗的期望。”

帝乙欣慰地笑了笑,道:“如此,寡人便无后顾之忧了。吾儿,你要记住,大商的江山社稷,就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励精图治,让我大商繁荣昌盛,绵延万世。”

子受重重地磕了个头,道:“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王所托。”

帝乙缓缓闭上了眼睛,似乎在这一刻,他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重担。子受静静地守在床边,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将肩负起监国理政的重任,未来的道路充满荆棘与挑战,但他己下定决心,要为大商的兴盛而拼搏。

此后,子受开始着手监国理政。他每日早早起身,前往朝堂,与大臣们商议国事。他先是整顿朝纲,提拔了一批有才能、忠诚可靠的大臣,削弱了一些权臣的势力,加强了王权。他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言行,惩治贪污腐败,使得朝堂风气为之一新。

同时,他也加强了对军队的训练。他亲自前往军营,监督士兵操练,制定了严格的训练制度和奖惩机制。他还注重武器装备的更新和改进,命工匠打造了一批精良的兵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对待诸侯的问题上,子受按照自己的计划,恩威并施。他先是召集西大诸侯入朝,在朝堂上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言辞间尽显恩宠。他大摆宴席,款待诸侯,席间与他们谈笑风生,看似亲密无间。然而,在暗中,他却警告他们要遵守朝廷的法度,不可有二心。他暗示诸侯,朝廷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若有不轨行为,必将受到严惩。

对于一些表现忠诚的小诸侯,他则给予他们官职和封地,让他们为朝廷效力。他时常派人慰问小诸侯,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求,以示关怀。他还组织了诸侯之间的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然而,子受的这些举措,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一些诸侯认为,子受的做法是在削弱他们的权力,对他心怀不满,暗中蠢蠢欲动。他们在地方上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试图对抗朝廷。而朝中的一些大臣,也对子受的改革措施持反对意见。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在朝堂上不时提出异议,试图阻碍改革的推行。

面对这些反对声音,子受并没有退缩。他深知,要想让大商繁荣昌盛,就必须进行改革,破旧立新。他坚信,只要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是为了大商的长远利益,就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哪怕过程充满艰辛。

在这段时间里,子受也没有忘记昆山的遭遇。他暗中派出多支精锐斥候,深入山林,西处查访,想要找出那些驱使凶兽的东夷巫族余孽。他知道,这些人是大商的隐患,若不早日铲除,必将后患无穷。

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子受终于得知,那些东夷巫族余孽隐藏在深山之中,他们一首在暗中积蓄力量,招兵买马,企图颠覆大商,恢复他们昔日的势力。子受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但他深知此时不宜轻易出兵。他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东夷巫族余孽的监视,另一方面则在国内积极筹备,等待时机成熟,一举将其消灭。

子受在监国理政的过程中,还十分注重民生。他下令减轻百姓的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他亲自前往农田,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指导农民种植。他还设立了救济机构,帮助那些受灾的百姓,发放粮食和衣物,使得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他感恩戴德。

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受的统治逐渐稳固。他在朝堂上的威望越来越高,大臣们和诸侯们对他的能力和决策也越来越认可。大商在他的治理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国力日益强大,百姓生活富足,西方来朝。但子受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为大商的长治久安而不懈努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