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太阳己经开始西斜,马超用过晚饭后,便踱步回到自己的房间,准备读书。
他轻轻地推开门,走进房间,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房间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卷卷古老的竹简,这些竹简是他平日里读书的重要工具。
马超走到书桌前,缓缓坐下,然后伸出右手,准备拿起一卷竹简。当他的手指触碰到竹简的瞬间,心中不禁暗自称奇。这卷竹简的重量竟然如此之重,估计有20斤左右(汉代斤),换算成现代的重量,也差不多有10斤呢!
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么重的一卷竹简,却只能书写500到600字。也就是说,如果要读完一本书,需要携带大量的竹简,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马超想到这里,不禁感叹古代读书人的不易。尤其是那些寒门士子,他们上学时最少都要背负两卷竹简,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然而,马超却与常人不同。他天生神力,再加上长期习武,身体素质非常好。所以,即使是6岁的他,也能够毫不费力地拿起这卷沉重的竹简。
虽然汉代的小隶与现代的文字有所不同,但毕竟还是有些关联的。马超凭借着前世的记忆,仔细端详着竹简上的文字,努力回忆着文章的内容。
“求学不易啊。”马超不禁感叹一声,然后便一头扎进书本中,开始埋头苦读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灯芯在燃烧中逐渐缩短,房间里的光线也随之越来越暗。就在这时,一只粗壮的大手突然伸过来,将灯芯从灯油中拔了出来一下。随着这一动作,房间里的亮度明显提升了许多。
马超被这突如其来的光亮吓了一跳,他猛地抬起头,目光正好与站在案前的马腾相对。马腾一脸严肃地盯着马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马超见状,连忙站起身来,向马腾行了个礼,问候道:“父亲,您怎么来了?”
马超回话“《孟子》梁惠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马腾的脸色原本紧绷着,犹如一块坚硬的石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面部肌肉逐渐放松,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舒缓。终于,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我送你去读书,可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只会舞枪弄棒的粗人。”马腾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只有成为一名士子,你才能在官场上走得更远,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马超静静地站在父亲面前,低着头,似乎在认真聆听着父亲的教诲。他的双手微微握拳,显示出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过了一会儿,马超抬起头,目光与父亲交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父亲,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是,最近凉州的局势并不太平,我们是否应该早作打算呢?”
马腾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之色,他显然对马超的思考和担忧感到满意。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如何回答儿子的问题。
终于,马腾缓缓开口说道:“最近,你的韩叔父来信,说北宫伯玉邀请我和他一起举兵起事。”
马超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恐惧。他对历史有着一定的了解,知道凉州之乱最终一定会被平定,而加入叛军的人将来必定会受到清算。
马超急忙说道:“父亲啊,此事万万不可行啊!汉朝虽然历经沧桑,但它的气运并未完全耗尽,百姓们对朝廷依然心怀敬畏之情。倘若我们贸然起兵反叛,那汉帝必然会调集大军前来征讨。到那时,我们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而那些羌人,他们向来是墙头草,一旦局势不利,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迁移部落逃走。可是,我们又能逃往何处呢?”
马腾听罢细思,连忙询问“超儿,你有什么看法。”
马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父亲,依我之见,我们应当援助汉军。毕竟,如今局势动荡,各方势力纷争不断,若能与汉军联手,必能在这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
他顿了顿,接着说:“而且,父亲您在羌人中威望极高,若能借此机会分化一些羌人部落,对我们马家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我们可以许下一些好处,拉拢那些部落的人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效力。”
马超越说越激动,他站起身来,来回踱步,继续道:“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拉起一支属于我们马家的羌人军队。有了这支军队,我们在凉州便有了坚实的后盾,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再被人轻视。”
马腾还在犹豫,马超接着劝说“将来您助汉军平叛成功,朝廷为了更好得控制地方,一定会重用本地豪强,您再加上有军功在身,未来成为一郡之首也未尝不可。”
马腾此时终于下定决心,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好,我马家尚有一些曲部,从中遴选出五十名精壮之士,再用马家这些年的积蓄,如撒网捕鱼般拉拢一些羌人部落,待到北宫伯玉造反之际,便可请求县令募兵,届时定能召集上千人的虎狼之师。”
接着马腾和马超在房间中为今后募兵之事详细打算。
灯光将父子俩的身影照映在纸窗上,房间中时不时传出了父子俩的笑声。父子俩都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