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那大汉的话,王伦不出意外的,微微点了点头。
自己估算的果然不差。
这汉正是‘拼命三郎’石秀。
只不过,此时的石秀,应该叔父刚刚亡故,又折了本钱,还没有流落至蓟州,卖柴度日。
不过,今日沧州这一幕,又和蓟州发生的那一幕,何其的相像。
只是,主人公从‘病关索’杨雄变成了这个黄发大汉。
不过,依旧换汤不换药!
石秀依旧是那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要命的‘拼命三郎’。
只是,这汉…………
知晓了石秀的身份,几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到了那个黄发大汉的身上。
见众人目光都到了自己身上,那黄发大汉,急忙起身,抱拳一礼,道。
“小人小人姓段,双名景住,人见小弟赤发黄须,都呼小人为‘金毛犬’。祖贯是涿州人氏,平生只靠去北边地面贩马为生……”
什么?
‘金毛犬’段景住!
听到这黄发大汉的自我介绍,王伦忍不住眼前一亮。
如果说刚刚石秀,他还算有些心理准备,那么现在的段景住,就可以说是完全的意外之喜了。
其实要说起来,这‘金毛犬’段景住,金发黄须,特征也算明显。
只是在这沧州城内,北地的番邦外族不在少数,长相怪异之人,比比皆是,王伦一时,还真就没往这上面想。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自己刚才还在心里嘀咕这汉,没想到,这么快就叫自己遇到了。
当然,对于段景住自我介绍的,‘平生只靠去北边地面贩马为生’,王伦认为还是相当的保守了。
贩马!
肯定是会贩马的!
只是大部分时间,这汉只怕应该把‘贩’字改为‘盗’字,似乎更贴切些。
毕竟,没有本钱的买卖,才是好买卖。
不过,对于这汉的说法,王伦倒也理解。
自己和他只能算是萍水相逢,互不相识,段景住自然不会傻到,把自己的实底,一股脑的交代清楚。
尤其是当前这个江湖,但凡跟一个‘贼’字沾边,总会莫名的低人一等。
盗马贼!也是贼啊!
当然,对于王伦的心思,段景住可不知道。
见自己报完名后,众人无甚反应,段景住也不意外,只是继续道。
“此番,小人在北地盗,贩来了一匹好马,到沧州出手,不想,却被那些泼皮盯上,小人还要多谢几位的援手之恩。”
段景住说着,对石秀,王伦,武松几人,躬身一礼。
几人拉住段景住入座,又把了几盏,言语尽欢。
王伦突然放下酒杯,看着石秀,段景住两人,轻声笑道。
“我观二位都是当世豪杰,一身本事流落在此,难免唏嘘!何不挺身江湖上去,做个下半世快乐也好。”
没错!
王伦是看上这两个了。
那‘拼命三郎’石秀就不必多说了,一身是胆,为人仗义,机智心细。
又本是梁山好汉之一,如今既然遇到,王伦自没有放过的道理。
而那‘金毛犬’段景住,虽然在其他人眼中,是个不入流的盗马贼,不过在王伦眼中,可是个不可多得的特殊人才。
这汉一生盗马贩马,最会识马。
如今梁山泊想要发展,自然离不开马军。
说到马军,又绕不过战马。
而大宋普遍缺马!
虽然今后梁山泊,会有上到朝廷,下到地方各级贪官污吏,源源不断送来的补给。
不过,只靠这些人的主动‘投喂’,一来太过被动,二来损耗巨大。
如果梁山泊,想要战马供应稳定,北地贩马势在必行。
只是贩马,需要相当专业的专业知识。
当然,无论是林冲,还是杨志,甚至是在西军中,做到提辖官的鲁智深,对于战马,多少都些了解。
不过,这些人都是领军大将,如果只用于贩马,未免大材小用了。
况且,贩马不同于识马,这其中牵扯太多,林冲,杨志,真的就未必能够胜任。
而如今,稀里糊涂,一头撞到自己眼前的段景住不同。
这汉半生都在和战马打交道,一身本事都在盗马,贩马,驯马,运马上,可谓是,正是当前自己急需的人才了。
听到王伦的话,石秀,段景住两人脸上,不约而同的露出了苦笑。
还是石秀这汉,率先摇了摇头,苦笑道。
“先生说笑了,小人只会使些枪棒,别无甚本事,如何能够发达快乐?”
要说石秀这汉,原本也是个心高气傲的后生。
感觉自己一身本事,到哪里还不能出人头地?
只不过,这次跟着叔父出来北地贩马,一路挫折,如今竟然连回乡都成难事,使得这汉不禁有些心灰意冷了。
此刻,又见王伦风度翩翩,谈吐不俗,武松,曹正等人,也是威风凛凛,气宇轩昂,一看就非常人,不由吐露心声。
“小人还不如哥哥……”
石秀说完,段景住也在一旁接口道。
“石秀哥哥还有一身好本事,只怕投去哪里,都是座上宾?而小人呢?文不成武不就,几手庄家把式,只会惹人笑柄,哪里又称得上‘豪杰’?”
也许是说到了自己的伤心处,段景住难得主动一回,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几位哥哥都是小人的恩人,不瞒几位哥哥说,小人闯荡江湖时,常听闻梁山泊的大名。”
“小人听闻,梁山好汉端是要得!替天行道,为民做主,仗义疏财,济州附近百姓,都称为‘仁义大王’。”
“我听说,每次梁山好汉下山借粮,当地百姓都争相领路,敲锣打鼓,首比过年还热闹哩……”
“噗……”
听段景住说得夸张,‘操刀鬼’曹正口中,还未下肚的一口酒,忍不住喷了出来。
奶奶的!
现在这江湖传闻,真是越来越没边了。
要说王伦所实施的‘打恶霸’,‘分粮给百姓’,‘替天行道’,‘为民做主’等一系列善举,使得梁山泊的口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点不假。
如今,梁山脚下,也早己恢复了以往的热闹,也是不假。
甚至,有些附近百姓,受了冤屈,实在无处申诉,也敢来山下酒店诉说,请求梁山好汉做主,还是不假。
不过,要说梁山泊每次下山借粮,当地百姓都会敲锣打鼓,好似过年,就他娘的,实在太过夸张了。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