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跑者的发现
夜跑者的发现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夜跑者的发现 > 第四章 艰难的回乡路

第四章 艰难的回乡路

加入书架
书名:
夜跑者的发现
作者:
纸扇轻摇
本章字数:
2566
更新时间:
2025-05-21

小郑拾起颗银杏果,果壳上的虫洞与铁盒里那颗标本完全吻合。

张明扫描果实内部,发现极小的金属片——上面用微雕技术刻着基隆港的潮汐表。

“这是当年渔民用的潮信图!”林婉清调出祖父的航海日志,“下周有大潮,或许能找到……”

她突然噤声,因为王义昌的怀表突然浮到空中,表盖投射出段加密的摩斯密码。

陈明用军刀当解码器,随着铜纹与密码契合,表盘弹出一枚玉兰花形的钥匙。

“这是上海老银楼的标记,”他举起钥匙对着朝阳,“我们得去找……”

晨钟忽然敲响,王义昌的虚影指向黄浦江方向。

那里,最后一艘渡轮正拉响汽笛,声波震碎了咖啡杯沿的梧桐叶——叶脉断裂处,隐约显出“十六铺码码头”的坐标。

当晨雾在黄浦江面铺开银纱时,十六铺码头的起重机正在吊装集装箱。

小郑手握着玉兰花钥匙,看钥匙齿痕在朝阳下投出细密的阴影,像极了老银楼账册里描摹的防伪纹路。

小郑将玉兰花钥匙的图片发到网上,寻找认识的人。

一个网友的曾祖父年轻时曾是一家银楼的伙计,曾经给他父亲讲过各家银楼的标记。

他清楚的记得爷爷说过,“宝昌银楼”的东家酷爱玉兰花,把银楼的标记以及钥匙都做成了玉兰花状。

" 宝昌银楼?"陈明将钥匙纹路扫描进数据库,全息投影立刻标出1948年的银楼位置,"现在的外滩金融广场B座,当年整条街都是金银铺。"

张明突然举起正在充电的智能表:"林工传来紧急消息!"全息画面里,台北故宫的文物修复师正用激光清洗某件青铜器,背景展柜里的蓝印花布上,赫然绣着同样的玉兰钥匙图案。

这时小郑的电子邮箱突然发来一个陌生邮件:外滩金融广场的地下车库二层,145号车位废弃电路箱后墙。

地下车库二层内弥漫着厚重的潮湿霉味,三人停在145号车位后的电路箱前。陈明用瑞士军刀撬开电箱,锈蚀的保险柜嵌在墙体内层,锁孔恰好与玉兰钥匙匹配。

"小心!"张明拉住正要转动钥匙的小郑,"这种老式保险柜可能有自毁装置。"

陈明看着锁孔,鬼使神差的掏出太姥留下的铜顶针,顶针内壁的螺旋纹路竟与锁芯结构吻合。当顶针作为密钥插入锁孔,柜门弹开的瞬间,一股陈年檀香混着海腥味扑面而来。

柜内只有一个褪色的信封,上面只有西个字“吾儿义昌亲启。”

信纸刚掏出来,王义昌的虚影突然实体化到能触碰纸张,他颤抖着拆信:"义昌吾儿,吾年事己高,己等不及吾儿。留此信物,待儿回归之日……"信纸夹着的一枚银戒滚落,戒面是一朵玉兰花,花蕊处镶着一颗红豆。

此时,林婉清的视频窗口剧烈晃动,她正跑向台北某间老银楼:"戒托内侧有编号!"她将放大镜对准镜头,磨损的"昌记七号"与上海保险柜内的戒指完全一致。

"这不是红豆,"陈明用镊子夹起戒面,"是一块珊瑚。"光谱分析显示,这颗"红豆"的碳酸钙结晶纹路,竟与王义昌军靴上的红土微观结构同源。

张明突然操作无人机升空,金融广场的全息地图上浮现出奇异的连线——从银楼到码头的虚拟路径,与台湾传来的基隆港老地图上的货运路线形成闭环。

"明日丑时大潮,"林婉清调出潮汐预报,"货轮会经过当年沉船坐标。"她举起老兵日志,某页夹着的银杏叶突然无风自动,叶脉指向黄浦江方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