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苏明和张伟也没有下乡,乡下刚过完年家里都没有什么物资。两人在科室里喝茶看报。
交道口于莉家。
张媒婆早早来到于莉家门口,“老于家的,在家吗。”
于母看到附近有名的媒婆来自己家,立马开门把张媒婆引进家,“张姐,快进来。今天怎么有空来家里坐。”
张媒婆拍了拍于母的手说“好事,你家于莉不是还没对象吗,正好南锣鼓巷苏大海家大儿子马上就二十整。我这不是看看能不能给他们牵个线。”
张媒婆从上衣兜里掏出苏明的照片递给于母。于母看了看照片对着里屋喊道“莉莉,快出来。你张姨给你介绍对象,你出来看看。”
于莉扭扭捏捏的出来,于母把照片递给于莉,“你自己看看,我看这个小伙子非常不错。”
于母转头对张媒婆说“张姐,你把男方的情况说说。”
张媒婆笑着说“这小伙子叫苏明,轧钢厂采购员一个月33块钱。小伙子脾气很好,自己分了房子,离父母家很近。他爸还是咱们这边屠宰厂后勤主任。莉莉你看看怎么样,如果满意咱们就约个时间见见。”
于莉羞涩道“我听我妈的。”
张媒婆听到此话哪有不明白的,“老于家的,那我就给男方带个信。你看哪天有时间见见面?”
于母高兴的说“你看明天怎么样?”
张媒婆“那就明天,我这就告诉男方。”
张媒婆站了起来就要离开,于母拉住张媒婆“张姐,喝口茶再走。”
张媒婆拍了拍于母的手“下次,我早点过去好让苏家准备准备。”
张媒婆来到苏家,把见面时间告诉苏母。苏母把家好好收拾一下,下午苏明下班回来,苏母让苏明明天请假好好收拾一下自己。
第二天,苏明特意穿上了自己最整洁的衣服,早早在家等着于莉的到来。于莉在张媒婆的陪同下,也精心打扮后前来赴约。两人一见面,都有些羞涩地低下了头。
苏母热情地招呼着于莉和张媒婆,又是倒茶又是拿糖果。苏明和于莉坐在一旁,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苏明讲着轧钢厂里的趣事,于莉听得咯咯首笑,脸上泛起红晕。
两人聊了一会,苏母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上餐桌。于莉和张媒婆看到丰盛的饭菜非常高兴,特别是看到满满一盆鸡和红烧肉,现在都缺油水,看到这么多肉菜下意识流出口水。
苏明招呼于莉和张媒婆“于莉,张姨别客气,尝尝我和我妈的手艺。”
苏母也赶紧给两人夹菜,“快动筷子,就跟自己家一样。”
于莉和张媒婆看到苏母夹来的菜,实在是太久没见过这么多肉,也没再客气吃了起来。
现在每人一个月才三两肉票,还经常买不到肉,于莉看到苏明的家庭情况实在是太满意。这一桌子肉菜顶的上她家一年的肉还多。
吃完饭,两人又聊了一会。于莉和张媒婆看天也不要了,就准备离开。苏明把张媒婆拉到一边,拿了包好的两斤腊肉送给张媒婆“张姨,我的事你多上上心。”
张媒婆摸着纸包里的腊肉满心欢喜,光这腊肉就超过她的媒婆钱,这还只是礼物。“你把心放在肚子里,这事准成,你就等我的好消息。”
张媒婆送于莉回家,路上问于莉“怎么样,姨没骗你吧。闺女满意不?”
于莉点了点头,“谢谢张姨。”
到了于家,于莉把苏家的情况告诉父母。张媒婆跟于父于母说了不少好话,于家都很满意,告诉张媒婆愿意处处。
张媒婆把消息告诉苏明,并过去于莉约他星期天去北海公园。
晚上苏父回家,苏明把今天相亲的情况告诉苏父。
苏父满意的点点头说“既然看中了就好好处,等年龄够了就结婚。”
苏明“爸,我晓得。你就等着抱孙子吧。”
苏父从上衣内兜掏出一张自行车票,“给,明天抽空买个自行车。这几天我找人给你淘换张缝纫工票,你手头还有多少钱?”
苏明接过票对苏父说“我有钱,年前舅舅给了我一张缝纫机票你不用给我淘换了。”
苏父“我猜到你小子有不少钱,不过你小子低调点。自行车和缝纫机你就自己买吧,明天我找人把你的房子修修,再给你打些家具。”
苏明“得嘞,我听您的。爸,我那房子能不能修个厕所?”
“明天找师傅过去看看才能知道,明天中午你回来一趟,咱们一起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苏明就拿着自行车票去了百货大楼,花了一百八十五买了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锰钢自行车,又花了十二块钱加了车灯和车筐。
等一切弄好之后,工作人员提醒苏明去派出所砸钢印。苏明拍了拍头“谢谢同志,你如果不提醒我差点忘了。”
工作人员“谢什么谢,砸钢印你得准备两块钱,不然白跑一趟。”
苏明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去派出所砸好钢印,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想着星期天就能骑着它带于莉去北海公园。
把新自行车放到父母家,骑着轧钢厂的旧自行车去上班,顺便把旧自行车还给后勤。
中午,苏明准时回到家,和苏父一起去看房子。师傅检查后说可以修厕所,苏明乐开了花。接下来的几天,苏明一边忙着装修房子,一边期待着和于莉的约会。终于到了星期天,苏明穿上帅气的衣服,骑着新自行车去接于莉。于莉看到崭新的自行车,眼睛都亮了。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微风拂过,气氛格外甜蜜。到了北海公园,他们一起划船、散步,感情迅速升温。苏明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对待于莉,给她一个幸福的未来。而于莉也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