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放榜的次日,便是南淮府三年一度,最为隆重和……令人瞩目的“鹿鸣宴”。
这“鹿鸣宴”,乃是朝廷专为新科举人所设的庆功盛宴,其名取自《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意在“宴群臣嘉宾,上下和乐”,也象征着朝廷对新晋人才的重视和……招揽。
能有资格参加鹿鸣宴的,无一不是通过了乡试这道“龙门之跃”,取得了“举人”功名的天之骄子。他们是整个南淮府数十万读书人之中,最为顶尖,也最具潜力的精英翘楚。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或将成为封疆大吏,或将入阁拜相,或将成为一代文宗,名垂青史……
而作为本次乡试的头名解元,年仅十一岁的“西元魁首”沈青云,自然是这场鹿鸣宴上,最为耀眼,也最受瞩目的……明星!
这一日,南淮府衙之内,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
府衙正堂之前的宽阔广场之上,早己摆下了数十张铺着锦绣桌布的华美宴席。各种山珍海味,琼浆玉液,如同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呈了上来,令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
南淮知府赵大人,身着崭新的绯色官袍,头戴乌纱,满面红光,亲自主持了这场盛大的鹿鸣宴。
南淮府下辖各州县的知州、知县、以及府学、岳麓书院等各大官学和书院的先生耆宿们,也都纷纷前来道贺,与这些新科举人们一同,分享这份难得的荣耀和……喜悦。
沈青云身着那件由知府大人特意赏赐的,象征着解元身份的崭新青衿襕衫,头上戴着一顶镶嵌着美玉的方巾,虽然年纪尚幼,身材也略显瘦弱单薄,但眉清目秀,器宇不凡,尤其是那双清澈明亮,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睿智眼眸,更是让他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沉稳、从容和……令人敬畏的卓然气度。
他被安排在了首席上座,与知府赵大人和几位德高望重的宿儒名士们同席。这个位置,足以彰显他如今在南淮府士林之中,那无可撼动的“第一人”的尊崇地位。
宴席开始,先是由知府赵大人代表朝廷,向所有新科举人们致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勉励他们要戒骄戒躁,继续勤勉向学,将来为国效力,造福苍生。
紧接着,便是按照惯例,由本次乡试的解元,也就是沈青云,代表所有新科举人,向朝廷、向主考官、向各位恩师前辈,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他们的父老乡亲们,致答谢辞。
这,无疑是整个鹿鸣宴上,最为万众瞩目,也最能展现一位解元真实才学和……风采的环节。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那个站在首席上座,虽然年幼,却身姿挺拔,气度从容的少年身上。
他们都想亲眼看一看,这位名动江南,震古烁今的“西元解元”,究竟能说出怎样一番惊世骇俗,令人叹为观止的……“获奖感言”。
沈青云深吸一口气,在那万众瞩目之下,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地走到了宴席中央。
他先是对着高堂之上的知府大人和各位主考官们,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标准的揖礼。然后,又转身面向在座的所有恩师前辈和同科举人们,再次深施一礼。
整个广场,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只剩下那秋风拂过庭院之中桂花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响,以及……众人那充满了期盼和……一丝丝紧张的呼吸声。
沈青云清了清有些干涩的嗓子,目光平静地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所有人,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虽然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启禀知府大人,各位恩师前辈,各位同科同年:学生沈青云,今日有幸,能忝列本科乡试之榜首,荣膺解元之名,与诸君同登此鹿鸣盛宴,心中……诚惶诚恐,感慨万千!”
他这番开场白,说得谦逊得体,不卑不亢,既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动和荣幸,又没有丝毫的骄傲自满和得意忘形之态,赢得了在场众人的一致好感。
“学生出身寒微,家境贫寒,自幼便知求学之路的艰难与不易。若非朝廷广开贤路,不拘一格降人才;若非主考官们慧眼识珠,不以门第取英雄;若非各位恩师前辈平日里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栽培;若非父母家人的含辛茹苦和默默支持;若非各位同窗好友的切磋琢磨和互相砥砺……学生沈青云,何德何能,敢有今日这点微末的成就和……虚名?”
“故而,学生以为,今日这解元之荣耀,这鹿鸣之盛宴,不仅仅是属于学生沈青云一人,更属于……所有为我等寒门学子,铺平了科举之路,点亮了希望之灯的……恩人与贵人!属于所有与学生一同,十年寒窗,悬梁刺股,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而苦苦挣扎,不懈奋斗的……同道与同年!”
“学生在此,谨代表本科所有新晋举人,向朝廷,向圣上,向各位主考大人,向所有恩师前辈,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的父老乡亲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说完,他再次深深地鞠了一躬。
整个广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经久不息的喝彩声!
“好!说得好!”
“沈解元此言,真乃我辈读书人之心声也!”
“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有才有德,心怀感恩!此子……真乃国之栋梁啊!”
知府赵大人和顾炎山长等人,看着那个在万众瞩目之下,依旧能保持着那份从容淡定,不卑不亢气度的少年,眼中都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欣慰和……自豪!
他们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没有看错人!
沈青云待掌声稍歇,才继续朗声说道:“然则,学生也深知,今日这解元之名,这鹿鸣之宴,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亦是人生修行的新起点而己。科举之路,道阻且长,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我等既己迈入‘举人’之门,便当戒骄戒躁,继续勤勉向学,砥砺品行,方能不负朝廷之厚望,不负恩师之期盼,不负……我等胸中所怀之青云之志!”
“学生以为,我辈读书人,读圣贤书,学圣贤道,所为何来?非为一己之私利,非为一家之荣辱,更非为那区区功名利禄,过眼云烟!”
“我等当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当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情怀!”
“今日,我等有幸,同登此鹿鸣盛宴,共享这份荣耀与喜悦。他日,我等若能有幸,金榜题名,鱼跃龙门,身居庙堂,执掌权柄,则更当……时刻铭记今日之誓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国尽忠,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方不负……这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也不负……这大好年华,锦绣前程!”
沈青云这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那份属于少年人的,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豪情壮志!
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那些早己功成名就,身居高位的老臣宿儒,还是那些刚刚金榜题名,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听了这番话,无不为之动容,为之……热血沸腾!
他们仿佛从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也是这个时代最为稀缺的……理想主义的光芒!
一种……足以改变世界,开创未来的……磅礴力量!
“好!好!好!说得太好了!”知府赵大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猛地站起身,抚掌大赞道,“沈青云!你这番话,真可谓是……振聋发聩,荡气回肠啊!本府……本府今日,算是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后生可畏,英雄出少年’了!”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沈青云,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沈解元,本府相信,有你这等心怀天下,志存高远的少年英才在,我南淮府的未来,乃至我大夏王朝的未来,定会……更加的光明,也更加的……辉煌!”
整个鹿鸣宴,因为沈青云这番精彩绝伦,令人热血沸腾的致辞,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站在宴席中央,虽然年幼,却己然展现出经天纬地之才和领袖群伦之风的少年身上!
他们知道,一颗无比耀眼,光芒万丈的新星,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冉冉升起!
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他的名字,注定要……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沈解元,”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席的气氛也变得更加轻松和热烈起来。一位与周济安先生和顾炎山长素有交情,在南淮府学中也颇有声望的白发老教谕,端着酒杯,走到沈青云面前,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饶有兴致地问道,“老夫听闻,沈解元不仅文采斐然,见识超凡,更在算学、舆地、农桑水利等‘杂学’方面,亦有独到之见解和……惊人之举。不知……可否为我等,略展一二,也让我等这些孤陋寡闻之辈,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