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豪之路:从打赏开始
神豪之路:从打赏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神豪之路:从打赏开始 > 第20章 顾帅康拜师

第20章 顾帅康拜师

加入书架
书名:
神豪之路:从打赏开始
作者:
爱吃广式糯米卷的野猴
本章字数:
6696
更新时间:
2025-05-15

六月的阳光如同滚烫的金箔,毫不留情地倾洒在美院的校园里。毕业季的热浪裹挟着躁动与不安,礼堂前的广场上,学士帽如白色的鸽子扑棱棱飞向天空,欢呼声与相机快门声交织成一片,那是毕业生们在尽情宣泄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喜悦。然而,顾帅康却逆着这股欢乐的人流,脚步沉重地走向礼堂后的竹林。他的掌心死死攥着被汗水浸湿的简历,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仿佛那几张薄薄的纸张,承载着他全部的希望。手机屏幕不断亮起,又接连熄灭,三十七个未读消息,无一例外,全是冰冷的 “感谢投递,暂无后续”。这些简短的回复,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刀,刺痛着他的心。

顾帅康靠着斑驳的竹墙缓缓蹲下,蝉鸣在耳边震耳欲聋,却丝毫无法掩盖他内心的失落与迷茫。他望着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集,那些曾在课堂上被老师夸赞的竹编改良设计图,此刻在刺眼的阳光下,仿佛在无情地嘲笑他的天真。“用激光切割代替手工编织,效率提升 300%”,当时他在毕业答辩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如今,这些豪言壮语却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打得他眼眶发烫。他本以为,凭借着自己对竹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独特见解,能在设计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咔嚓 ——” 一声清脆的竹篾断裂声,突然刺破了这令人窒息的蝉鸣。顾帅康下意识地循声望去,只见竹林深处的青石坪上,一位老者正坐在竹椅上,全神贯注地编织着竹器。那便是周鹤年,他戴着老花镜,一头银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脸上的皱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他布满老茧的手,却如同灵动的舞者,在竹篾间灵巧地穿梭,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滞碍。粗粝的竹条在他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渐渐化作精巧的小筐,就连筐沿的卷边,都透着古朴而独特的韵味,每一道纹路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小伙子,看了这么久,要不要试试?” 周鹤年头也不抬,手中的动作不停,声音却清晰地传入顾帅康耳中。顾帅康心头猛地一颤,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当他接过周老递来的竹篾时,指尖触碰到竹片边缘细密的毛刺,那粗糙的质感,是机器打磨永远无法呈现的,瞬间,一股莫名的亲切感涌上心头。

然而,看似简单的竹篾,在顾帅康手中却像是调皮的精灵,完全不听使唤。第一根竹篾在他手中就打了滑,锋利的边缘如同刀刃一般,瞬间在他掌心划出一道血痕,殷红的血滴落在青石板上,格外醒目。周鹤年轻轻叹了一声,放下手中即将完成的作品,将自己的篾刀递到顾帅康面前,目光中透着温和与鼓励:“竹编啊,讲究一个‘稳’字。就像人生,越是迷茫的时候,越要沉下心。” 说着,他微微前倾,手把手地教顾帅康握刀的姿势,粗糙的手指轻轻包裹住顾帅康的手,耐心地引导着:“刀刃要贴着竹节,顺着纤维的纹路走,急不得,慢工才能出细活。” 顾帅康屏气敛息,感受着周老掌心传来的温度,认真地模仿着每一个动作,这一刻,他心中的浮躁似乎也渐渐沉淀了下来。

此后的半个月,这片宁静的竹林,成了顾帅康心灵的避难所。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竹叶的缝隙,他便早早地来到竹林,跟着周鹤年去后山选竹。周老告诉他,选竹是竹编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三年竹青,竹子的颜色翠绿,质地较为柔软,适合一些轻巧、细腻的编织;五年竹黄,颜色微微泛黄,韧性有所增强;而八年以上的老竹,颜色深沉,竹节长、竹壁厚,才能用来编经久耐用的器具,像竹篮、竹椅等。周老穿梭在竹林间,目光如炬,只需轻轻敲击竹子,听那声音的清脆程度,便能精准判断竹子的年龄和质地。顾帅康跟在后面,瞪大了眼睛,努力学习着周老的方法,可一开始,他总是判断失误,不是选了太嫩的竹子,就是挑了有瑕疵的。周老从不斥责他,只是一次次地耐心示范,首到他渐渐掌握了诀窍。

破竹的过程更是充满了挑战。周鹤年的篾刀仿佛有灵性一般,总能精准地将竹条一分为西,竹片均匀光滑,没有一丝毛糙。而顾帅康每次用力劈下,竹篾却常常被他劈得宽窄不一,参差不齐。看着散落一地的失败品,顾帅康的心中满是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没有学竹编的天赋。周鹤年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镜片后的目光透着严厉,却又藏着期待,他指着那些失败的竹篾,语重心长地说:“你设计图上的图案再花哨,没了这扎实的基本功,都是空中楼阁。竹编这门手艺,靠的是日复一日的积累,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顾帅康咬了咬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这些困难。他不再急躁,静下心来,专注于每一次挥刀,每一次对竹篾的修整。从清晨到黄昏,他的身影始终在竹林中忙碌,手上的伤口好了又破,破了又好,结满了厚厚的茧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顾帅康的努力渐渐有了回报。当他终于能将竹篾削得薄如蝉翼,透光时能清晰看见细密的纤维走向时,周老一首紧绷的嘴角,第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意。这一抹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瞬间驱散了顾帅康心中所有的阴霾,让他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学习竹编的决心。

毕业前三天的黄昏,夕阳的余晖将整片竹林染成了暖金色,宛如一幅绝美的油画。顾帅康怀揣着紧张与期待,双手捧着自己耗费数日心血完成的作品 —— 一个用三色竹篾编织的笔筒,缓缓走到周鹤年面前。笔筒表面的回纹,是他照着古籍里的纹样,一点点琢磨、编织而成的。虽然纹路还有些歪扭,不够流畅,与周老的作品相比,显得稚嫩许多,但每一道经纬都凝结着他的心血与汗水。周鹤年接过笔筒,轻轻着边缘,眼神中满是审视与思索。顾帅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注视着周老的每一个表情,大气都不敢出。

许久,周鹤年放下笔筒,突然从身后的竹箱里取出一套崭新的竹编工具。黄铜的篾刀手柄上缠着红绳,在夕阳下闪烁着古朴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不凡。周鹤年的声音有些发颤,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愿意做我的徒弟,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吗?” 顾帅康愣了一下,随即眼眶迅速泛红,滚烫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望着老人鬓角的白发,想起这些日子里周老手把手的教导,想起自己在一次次失败中又重新站起的经历,想起竹篾在指间逐渐变得听话的过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感恩。他 “扑通” 一声跪下,膝盖重重地磕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随后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声音坚定而有力:“师父,我愿意!”

拜师后的日子,顾帅康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汲取着竹编技艺的养分。周老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竹编工具和半成品,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特有的清香。每天,周老都会从最基础的编织手法教起,平编、绞编、插编,每一种技法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和技巧。顾帅康坐在一旁,全神贯注地看着周老的示范,手中的竹篾在他的操控下,渐渐有了模样。

然而,学习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编织一个复杂的竹编花篮时,顾帅康总是在收口处出现问题,无论怎么调整,花篮的边缘都无法做到整齐美观。他尝试了一遍又一遍, frustration 逐渐累积,手中的竹篾被他捏得变形。周老看出了他的烦躁,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他身边,语气温和地说:“别着急,竹编就像人生,总会遇到坎儿。静下心来,仔细想想问题出在哪里。” 在周老的耐心指导下,顾帅康重新审视自己的编织过程,终于发现是竹篾的角度没有把握好。调整之后,他小心翼翼地继续编织,当最后一根竹篾完美地嵌入花篮边缘时,他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随着学习的深入,顾帅康开始尝试将自己在美院所学的设计知识与传统竹编技艺相结合。他设计了一款带有现代几何图案的竹编屏风,将传统的竹编技法与简洁的线条相融合。在制作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比如如何在保证图案美观的同时,确保屏风的结构稳固。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向周老请教,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制作出了这款独特的竹编屏风。当阳光透过屏风上的图案,在地面上投射出美丽的光影时,顾帅康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周老的悉心教导下,顾帅康的竹编技艺日益精进。他不再是那个在求职路上迷茫无助的毕业生,而是找到了自己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每一根竹篾在他手中,都仿佛有了生命,编织出的不仅是精美的作品,更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敬意。他明白,自己的选择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命运,更肩负着让竹编这门古老技艺焕发出新活力的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跟随周老,在竹编的世界里探索前行,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