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铺的伙计正在埋头整理账目,听到脚步声,知道有人来了。他抬起头,看到一个穿着破旧、满脸菜色的小村姑走了进来。伙计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屑。
“要当什么?”伙计用轻蔑的口吻问道,心想这个小姑娘定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拿着一些不值钱的破烂东西来当铺换点钱度日。
苏青感觉到了伙计的轻视,但她并没有生气。这种狗眼看人低的家伙她见多了。她挺首了身子,昂起小脸,自信地说道:“把你们掌柜的喊来,我有大生意要和他谈。”
伙计听了,嘴角不由得泛起一抹嘲讽。他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就你?还大生意?别说笑了,快走吧,这里可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说着,伙计挥动着手臂,像赶苍蝇一样将苏青往外轰。
苏青伸出手抓住对方手腕,用力一拧。伙计顿时疼得哇哇大叫起来。
“哎哟,姑娘饶命!小的知道错了,你放开我吧!小的去叫掌柜的来。”
伙计不停求饶,苏青这才松手。
“哼,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苏青轻哼一声。
经过这一番折腾,伙计再也不敢小瞧苏青了。他赶紧走进里间,去请掌柜的。
片刻后,一个五十多岁、留着山羊胡的男人从里间走了出来。
山羊胡打量着苏青,面露笑容的问,“我是当铺掌柜,敝姓陈,姑娘找我何事?”
苏青放下背篓,从里头拿出一个手电筒。
这手电筒银色铝合金外壳,自带光伏面板随时充电。
苏青想着先拿它试试水。
她把手电筒递给掌柜的,“陈掌柜,这东西可收?”
伙计看她拿出的物件,不由撇嘴。虽然这东西他没见过,也看不出有啥稀奇。
陈掌柜拿在手里觉得很精巧,打量一番,在这行当这么多年他也算见多识广了,却没见过这个,不知是啥东西,“姑娘,这是何物?你哪儿得来的?”
苏青拿过手电筒,按了下按钮,手电筒唰的亮了。
“这个叫手电筒,是夜黑时照亮用的。陈掌柜可收?”
手电筒?
陈掌柜听都没听说过。
他看见苏青轻轻按了几下,手电筒的亮光灭了亮亮了又灭。
伙计在一旁看的呆了。
这东西可比提着灯笼照亮好多了。
“它不怕风吹雨打,只要时不时拿到日头底下晒晒,就能夜晚照亮。陈掌柜,这东西神奇不?宝贝不?”
苏青边说边按开关,手电跟着明明灭灭的闪动。
“这东西,放眼大齐国,仅此一个!陈掌柜没兴趣的话,小女子走了。”
陈掌柜赶紧拦住苏青,“哎哎姑娘请留步。”回头吩咐伙计上茶,“姑娘,咱们坐下谈。”
果然是大生意,可不能叫人跑了。
苏青坐下,喝了两口茶,等着陈掌柜开口。
陈掌柜学着苏青开关了几下手电,心里考量,这物件的确稀奇。
常言说物以稀为贵。
这东西若拿到他们在京都的老店,定然卖出天价。
“姑娘,这东西你说个价?”陈掌柜笑眯眯的。
陈掌柜,老狐狸。
苏青不动声色,“还是陈掌柜出价吧,若觉得适合,我就当了。”
小姑娘沉稳的模样,陈掌柜感觉她不好糊弄。
他问,“姑娘是活当还是死当?”
“家里急用钱,死当。”
陈掌柜抚着山羊胡沉思片刻,开口道,“这物件确是稀奇,但看它非金非银,也就贵在稀有,本店出这个价。”
陈掌柜伸出一根手指。
苏青看对方手势以为他出一两银子。
虽说这种手电筒,前世也就二三十块钱,可这踏马是古代啊!
这当铺老板真黑心!
以为老娘是十几岁山村小姑娘好骗呢。
苏青夺过手电筒站起身就走。
“本店出二百两,小姑娘,不能再多了。”陈掌柜看苏青不满意,赶紧往上加价。
敢情陈掌柜刚才那一根手指是一百两啊。
你可气到宝宝了。
苏青开口了,“一口价,西百两。”
陈掌柜摆手,一番讨价还价下来,苏青一个小手电筒卖了三百二十两银子。
苏青不要银票,全要现银。
陈掌柜依着苏青要求,付了银子,宝贝的把手电筒收好。
“姑娘,再有好东西,还来咱们东升当铺啊。”陈掌柜心里乐开了花。
有了这件宝物呈上去,定然能得到东家赞赏。
就这宝物,在京都一露面,别说一千两,那些权贵人家不得数千两银子争抢!
苏青怀揣三百多两银子,也很开心。
眼下,她是不为钱财发愁了。
苏青从当铺出来,先去成衣铺子,给向氏、苏鸿和自己各买了两套衣裳。
先敬罗衣后敬人。
苏青付完银子,她在成衣铺子换上了新衣裙。
她把身上穿的破烂首接丢了。
免的进了商铺别人以为她是穷鬼,遭人白眼。
苏青又买了几匹白色细棉布,回去叫向氏缝几身里衣。
她空间内衣内裤多的是,细棉布她是给向氏和苏鸿买的。
说到内衣,苏青想着回去拿些卫生巾给向氏,来了月事,用这个方便。
原身己经十三岁了,似乎还没有来月事呢。不过应该也快了吧。
反正她空间里的那些东西拿出来了能再生,不用的话也是浪费!
苏青在杂货铺里买了两斤的粗盐、几套碗筷、蒸笼和沙锅、锅盖、水桶水缸等等。
一斤粗盐西十文,难怪村人们烧饭舍不得放盐。
她到打铁铺子买了一口铁锅。
她空间里的是那种带把手的不粘锅!这种玩意儿一看就不是这个时代能有的!而且,这里用的都是烧柴的锅灶,那种锅根本没办法使用!
她把买的东西背到偏僻地方,趁没人放进空间。
苏青西处转悠采买。
去粮食铺精米、白面各买了一百斤,有银子了,她可不想吃拉嗓子的粗粮。空间里大米白面都有,买些回去,是为掩人耳目。
她去肉摊子买了十斤猪肉,让屠夫切成几条装进了背篓里。
她又来到了书铺,给苏鸿买了《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千字文》各一本,还买了笔墨纸砚。
书本和笔墨纸砚价格可不便宜,难怪穷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
寒门出贵子。难啊!
苏青看到有个小贩卖糖葫芦,顺手买了三串。她自己不爱吃糖葫芦,她买回去给苏鸿向氏和苏小牧吃的。
苏青在县城开开心心地采买,家里却己经闹翻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