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是个行动派,选好房址,回家立马动笔画了草图,方便柳旺财施工。
“青妹子,你果真要盖三进院子?”看到苏青画的图纸,柳旺财惊讶的问。
苏青笑道,“是呀。三进青砖瓦房。你算下,连工带料多少银子?”
柳旺财又被苏青的话惊着了,他以为她们盖土坯房呢。
“妹子,盖青瓦房这可要不少银子呢?”
这丫头挖到山参卖了多少银子啊!
苏青轻浅一笑,明艳的小脸如春花绽放,“银钱不是问题,只一条,房屋一定得建牢固。”
“这个自然,”接着,柳旺财就具体细节和苏青沟通,柳旺财最终给出价钱,包括围墙等附属工程,共计三百两银子。
苏青当即和他签下契约,“那,旺财哥,我就等住新房了。趁着春季雨水少,你抓紧施工吧。”
柳旺财把契约揣起来,乐呵呵道,“妹子放心,我这就采买青砖瓦片一应建材,召集人手动工。”
一个月工夫,等房子建好,算上他和弟弟两人的工钱,他差不多能赚五十两,儿子侄子的束脩都有了。
苏青又道,“工地那边,我请三叔公盯着点,当然他的工钱由我另出。”
至于施工队找哪些人,她说除了苏有根和花寡妇两家,柳旺财想找谁她是不管的。
“好好,”柳旺财对此自然没意见。
苏青掏出银票,递给柳旺财,“这是二百两,旺财哥先用着。”
苏青走后,柳旺财父子立马商量起建房人选。
“爹,叫上三柱、二虎、老山,,,咋样?”柳旺财一口气说了十几个柳姓族人。
“你气度大些,甭管柳姓苏姓,挑老实肯下力气的,”柳长生提醒儿子,把眼光放在青牛村。
“儿子想着,尽量拉巴同族人一把。”
柳长生白儿子一眼,他还想培养儿子将来接他里正的职呢,“你做事眼光放远,甭管苏姓黄姓人家都挑上几人。”
这样对提高旺财在青牛村威望大有益处。
否则只他们柳姓人家挣钱了,定然惹其他姓氏人家嫉恨。
柳旺财即刻领会老爹的用意,应声赞同,“我知道了,爹。”
父子俩商定好施工队人选,柳旺财赶上牛车出村,联系采买砖瓦去了。
柳长生则来了柳三柱家,柳三柱下地了没在家。
柳三嫂听说柳旺财成立建房队,要自家男人参加,乐的不行,“长生叔,等三柱回来我告诉他,咱们愿意去!”
一天二十文工钱。
村里人农闲时去县城打工,一天也才二十文钱。
向氏家的房子建下来的话,一个多月能挣一两银子呢。
傻子才不乐意干呢。
很快村子里就沸腾了。
接到柳长生告知的人家拍手称快,没被喊到的人家心里不高兴,又不敢得罪里正。
大柳树下,有些人凑到一起骂苏青母女。
“有好事不找咱们同族人,向氏倒去讨好里正,难怪她被休。呸!活该!”苏二狗的娘骂。
花寡妇见柳里正没找来自家,也掐腰跳脚的骂,“谁知道她那银子怎么来的?还挖到山参了?山参哪那么好挖?糊弄鬼呢?”
花寡妇有三个儿子,她男人死后,她为了占人家便宜,和村里不少汉子有染,名声很烂,她家里又穷,大儿子黄铁头二十岁、二儿子黄锁头十八岁,还没娶上媳妇。
眼看三儿子黄木头十五了,也到了议亲年纪。
家里三个光棍汉,花寡妇心里急呀。恨不得她也一夜暴富,给儿子们娶上媳妇,她好抱上孙子。
有人瞥见苏青过来了,赶紧低声提醒,“花婶子,你可别瞎说。”
“我怎么瞎说了?你也上山挖棵人参来试试?说不定是苏二丫那小蹄子去县城偷人换的银子……”
啪!啪!
不等花寡妇说完,苏青疾步上来,左右开弓给了她两巴掌。
苏青知道,自家有钱盖新房,招人嫉恨了。
她谁也不惯着。
不长眼撞上来的,打就完了。
花寡妇捂住又痛又肿的脸,“苏二丫你敢打老娘?老娘跟你拼了!”
说着张牙舞爪冲过来。
苏青伸手擒住花寡妇手腕往她后背一拧,花寡妇疼的嗷嗷叫。
苏青松开她,扫视在场众人一眼,漫不经心从怀里一掏,意念一动,从空间拔出一颗人参。
她举起人参,“不是人参吗?姑奶奶多的是!姑奶奶糊弄谁了?”
姑奶奶气死你们!
大柳树下,苏二狗的娘、花寡妇等村人,盯着带着新鲜叶子和泥土的人参,眼睛都首了,一个个眼馋的口水首淌。
“这,这这……”
“二丫手上还有山参?”
“天爷呀,这么金贵的东西也敢拿出来,在人前晃!”
“主子上车。”这时老常赶着骡车过来了。
苏青收起人参,轻蔑一笑,跳上骡车走人了。
众人,“……”
“我刚才是不是眼花,我怎么好像看到山参了?”苏二狗的娘擦擦眼睛。
“呸!啥眼花,那分明就是山参!”花寡妇顾不上脸疼,急匆匆跑回家。
她得赶紧喊上儿子,上山挖参去!
苏青来了牛湾村,她不知道,她这耍酷的一个骚操作,可把青牛村人眼红的,纷纷钻进了青虚山。
进了牛湾村,苏青跳下骡车,走进姥爷家小院。
宽敞的院落里,姥姥、春杏腊梅,就是时而咳嗽的李婉君,都在忙着翻晒药材。
江西在墙脚处抡着斧头劈柴。
唯有秋菊,靠着厢房门框袖手旁观,满脸的不屑。
“秋菊,把这笸箩药搬日头底下去。”姥姥柳氏捶着老腰喊秋菊。
秋菊一动不动看向春杏,“春杏,你力气大,你去搬!”
春杏手上忙着翻晒,头也没抬,“老夫人吩咐,秋菊你别偷懒了。”
“老夫人?什么老夫人?切!”秋菊看一眼姥姥柳氏一脸不屑。
“嗯哼!”苏青看不下去了,迈步走近众人。
春杏腊梅江西等人看见苏青纷纷躬身施礼,“主子!”
苏青扫视她们,“你们继续,不必多礼。”
姥姥见外孙女来了,笑的慈爱,“青丫头来了,口渴不,春杏,端碗糖水来。”
春杏应声起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