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天天过去,咸阳城中的气氛随着北疆战况的起伏而变化。
大军北上初期,消息传递缓慢,各种猜测和谣言不断。
有人说秦军遭遇匈奴主力,激战失利;
有人说神臂弩水土不服,不堪重用;甚至有人说异火失控,烧伤了自己人。
这些负面消息,让咸阳城中一度人心惶惶,也让那些原本就对清玄和“格物学”不满的人又开始蠢蠢欲动。
始皇帝虽然表面镇定,但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
他召见清玄的次数更加频繁,反复询问神臂弩和异火的可靠性,以及……是否有更“快捷有效”的退敌之法?
(比如首接咒死匈奴单于?)
清玄顶住了巨大的压力。
他一方面耐心安抚始皇帝,解释新武器装备磨合需要时间,战争胜负非一朝一夕可定,切不可自乱阵脚;另一方面,他加紧与留守咸阳的“格物司”人员一起,根据前线反馈回来的零星信息(主要是关于武器性能和使用问题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并紧急生产补充备件和箭矢。
他知道,此刻的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他必须稳住后方,给前线提供最坚实的支持。
终于,在熬过了最初的焦虑期后,真正的好消息,开始陆续从北疆传来!
第一份捷报,来自九原城下。
匈奴数万大军围攻九原重镇,依仗骑兵优势轮番冲击。
守城秦军在援军尚未完全抵达的情况下,压力巨大。
但在关键时刻,刚刚运抵城头的数十具神臂弩发挥了奇效!
当匈奴骑兵如同潮水般涌向城墙时,城头之上,神臂弩发出沉闷而致命的弦响!
一支支粗长的弩箭撕裂空气,带着尖啸,精准地射向百步之外的匈奴骑兵!
那些自恃弓马娴熟、轻视秦军步卒远程火力的匈奴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引以为傲的皮甲甚至部分铁甲,在神臂弩面前如同纸糊一般!
弩箭轻易地洞穿了他们的身体,甚至连人带马一起贯穿!
仅仅几轮齐射,冲在最前面的数百名匈奴精锐骑兵便纷纷落马,死伤惨重!
后续的骑兵看到同伴的惨状,以及那如同死神镰刀般精准致命的弩箭,无不骇然变色,攻势为之一滞!
秦军守军士气大振!他们依托坚城,以神臂弩为核心,辅以普通秦弩和弓箭,构筑起了一道前所未有的、坚不可摧的远程火力网!
匈奴人连续数日的强攻,都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无功而返!
“神臂弩之威,竟至于斯!”
消息传回咸阳,举城欢腾!
始皇帝更是龙颜大悦,当即下令,嘉奖守城将士,并严令“格物司”不惜一切代价,加快神臂弩的生产!
第二份捷报,则显得有些“诡异”,来自草原深处。
蒙毅率领的主力援军抵达九原后,并没有立刻与匈奴进行大规模决战,而是采纳了清玄的部分建议,稳固防守的同时,派遣出多支由精锐骑兵组成的“奇袭小队”,由熟悉草原地形的向导带领,携带“异火”,深入敌后。
这些小队如同草原上的幽灵,昼伏夜出,避开匈奴主力,专门袭击他们的后方营地、囤积粮草的据点以及过冬的牧场。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支秦军奇袭小队发现了匈奴某个重要部族的冬季牧场。
趁着守卫松懈,他们将携带的数十罐“异火”(火油罐)点燃引信后,用早己演练熟练的投掷技巧,远远地抛入了干燥的草场之中!
陶罐碎裂,粘稠的火油西溅!
几乎在瞬间,熊熊大火便燃烧起来!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转眼间便蔓延开来,将大片的枯草吞噬!
这种混合了油脂和硫磺、松香的火焰,极难扑灭,即使用沙土覆盖,也往往会复燃。
大火映红了夜空,也惊醒了沉睡中的匈奴人。
他们惊恐地看着自己的牧场化为一片火海,无数的牛羊在烈火中挣扎、死去,空气中弥漫着焦臭和绝望的气息!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部落中蔓延!
类似的奇袭,在北疆草原上不断上演。
虽然秦军小队也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但他们给匈奴造成的损失和心理上的震慑却是巨大的!匈奴人不仅失去了大量的过冬牧草和牲畜,补给线也屡屡被骚扰,更让他们感到恐惧的是,秦军似乎掌握了某种能“天降神火”的妖术!
这种未知的力量,远比刀剑和弓箭更令人心寒!
一些迷信的匈奴部族甚至开始相信,这是长生天对他们南侵的惩罚!
军心开始动摇,一些中小部落萌生了退意。
当“秦军天降神火,焚毁千里草原”的消息(自然是经过夸大的)传回咸阳时,再次引发了轰动!
这一次,人们不再仅仅是敬佩清玄的技术,而是真正开始相信,这位仙师……或许真的拥有呼风唤雨、调遣雷火的“仙法”!
连始皇帝都忍不住再次召见清玄,详细询问那“异火”的来历和……是否有更厉害的用法?
清玄自然是继续用“道法自然,假借外物”来解释,并强调“异火”不可滥用,以免“有伤天和”,同时也巧妙地暗示了其背后蕴含的“化学原理”(当然,点到为止)。
神臂弩的坚守,异火的奇袭,再加上秦军主力抵达后稳健的防御反击,以及匈奴内部因损失惨重和恐慌而产生的动摇……北疆的战局,在经历了最初的危急之后,开始迅速向着对大秦有利的方向逆转!
围攻九原等重镇的匈奴主力,在付出惨重伤亡后,久攻不下,锐气己失。
后方又屡屡被“天火”骚扰,粮草牲畜损失巨大,过冬都成了问题。
最终,那位不可一世的匈奴单于,在权衡利弊之后,不得不下令,全线后撤,退回漠北草原。
虽然秦军也未能抓住机会给予匈奴毁灭性打击(李斯和蒙毅都采取了相对稳妥的策略,没有贸然追击),但成功击退了匈奴的大举入侵,保卫了北疆的安宁,收复了所有失地。
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一场依靠“格物新术”取得的、意义非凡的胜利!
消息传回咸阳,全城欢庆!
始皇帝更是意气风发,下令犒赏三军,大赦天下(部分罪行较轻者)!
而清玄,这位在幕后运筹帷幄,提供了关键技术和策略的“护国仙师”,其声望和地位,也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始皇帝对他的信任,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连朝中那些最顽固的反对者,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暂时收敛了敌意。
清玄站在咸阳的城楼上,望着北方,听着城内传来的欢呼声,心中却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反而涌起一股更深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格物学的威力,己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也正在以他无法完全掌控的速度,改变着这个时代。
这到底是福是祸?他真的能引导这股力量,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吗?
而那位刚刚品尝了胜利果实、权威达到顶点的始皇帝,他的下一步,又会是什么呢?
东巡?
长生?
还是……对身边这位越来越“功高盖主”的仙师,动起别的心思?
风停了,雪晴了,但咸阳城上空的暗流,似乎……更加汹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