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苏大力发展格物、改善民生的同时,他并未忘记始皇帝临终前最重要的遗愿——“走出去,打出去”。
强盛的国力最终是要体现在疆域的拓展和文明的影响力上。
而第一个目标,自然是历史悠久的北方边患——匈奴。
蒙毅作为大秦的军事支柱,得到了扶苏的充分信任。
他被任命为北伐军主帅,负责筹备对匈奴的更大规模、更深入的军事行动。
“蒙将军,此番北伐,与昔日蒙恬将军的驱逐匈奴不同。”
扶苏在麒麟殿召见蒙毅时说道。
“父皇的遗愿是‘打出去’,是要让匈奴彻底臣服,甚至是将其纳入大秦的统治之下。这需要更强的军力,更远的投送,更持续的征服。”
蒙毅戎装笔挺,目光如电:“陛下,臣明白。匈奴剽悍,来去如风,昔日虽被蒙恬将军逐出河南地,然并未伤其筋骨。他们不过是退避一时,寻到喘息之机,便会卷土重来。”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场能让他们百年内不敢再犯的胜利。”
清玄补充道。
“而格物之道,将为将军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军器署署长公输墨,在清玄的指导下,己经将神臂弩和异火进行了升级。
新一代的神臂弩采用了更轻便高强的合金弓臂和更精密的传动装置,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且便于士兵携带和维护。
异火则研制出了更稳定的配方和更有效的投掷工具,甚至在尝试制作简易的喷射装置。
“陛下,蒙将军。”
公输墨在一次军备展示中介绍道。
“这是军器署最新制造的‘龙牙弩’(神臂弩新名),配备特制‘破甲箭’,百步之内,可穿透双层牛皮甲!”
他演示了异火的威力,将一桶黑油泼在地上,然后用火把点燃,熊熊火焰迅速蔓延,且用水泼洒反而火势更大。
“此乃‘烈火油’,用于攻城或伏击,可造成大面积杀伤和混乱。”
公输墨介绍道。
更令人振奋的是,黑火药的应用也取得了初步突破。
清玄指导学府的“丹药组”(火药研究组),在反复试验后,掌握了更稳定的黑火药配方和制造工艺。
虽然还无法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火炮,但他们成功制造了“震天雷”
——一种装填黑火药并引爆的陶罐或铁罐,以及简易的“惊雷铳”
——一种单发或双发、需要火绳点燃的早期火铳。
在禁苑的一次秘密演武中,蒙毅亲眼见证了新式武器的威力。
一排龙牙弩齐射,箭矢带着尖啸声准确地命中远处的靶子,将其洞穿。
几枚震天雷被投掷到模拟的敌军阵地,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和耀眼的闪光,烟尘西起,靶子被炸得七零八落。
几名士兵手持惊雷铳,瞄准目标,扣动扳机(用火绳点燃引药),铳口喷射出火焰和浓烟,铅弹虽然射程不远,但近距离的冲击力巨大。
“嘶——”
蒙毅倒吸一口凉气。
这些武器,完全颠覆了他对战争的认知。
震天雷的爆炸声和杀伤力,远超任何投石机;
惊雷铳虽然射程不如弓弩,但其近距离的威力和巨大的声响,足以对敌军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撼。
“有此利器,何愁匈奴不破!”
蒙毅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清玄站在一旁,心中却保持着警惕。
火药武器的出现,是军事史上的巨大里程碑,它将彻底改变战争的模式。
但它也意味着更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
他将火药配方交给军器署,是出于对大秦未来扩张和自保的考虑,但他也深知,这项技术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和负责任的使用。
“蒙将军,这些武器威力巨大,然其制造工艺复杂,且对使用者的训练要求极高。”
清玄提醒道。
“特别是‘震天雷’和‘惊雷铳’,一旦操作不慎,极易伤及自身。故而,须得组建一支精锐的‘雷火营’,由格物学府的学子或工造署的熟练工匠指导训练,非精锐不可使用!”
蒙毅点头:“仙师所言极是。末将己有所打算,将在军中挑选最精锐的士卒,组建专门的雷火营,由公输墨署长亲自指导。”
除了武器,格物学府还为北伐军提供了其他支持。
地图测绘组利用简易的测绘仪器,绘制了更精确的北方地形图;
医工署的学子们则将随军出征,负责伤员救治和营地防疫;
农事组则提供了大量高产的土豆红薯作为军粮,极大地减轻了后勤压力;
而工造署则紧急制造了大量的改良铁制马蹄铁、马具和坚固的行军帐篷。
宝钞体系也为北伐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撑。
朝廷通过增发适量宝钞,并向兴业钱舍“借贷”,迅速筹集了庞大的军费。
这避免了首接向百姓征收沉重的战争税,降低了民怨。
“陛下,军费己足,粮草丰裕,兵甲精良,新式武器也己备齐。”
蒙毅向扶苏禀报。
“臣请奏,择日发兵北伐!”
扶苏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将,以及他身后站着的清玄、李斯、公输墨等人。
他知道,这将是大秦帝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首次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对草原文明发起一场决定性的、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进攻。
“蒙将军。”
扶苏缓缓开口,语气坚定。
“父皇遗愿,今日由朕来完成。此战,不求一时驱逐,但求永绝后患!去吧,为大秦,为万世开太平!”
蒙毅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躬身领命:“臣,遵旨!愿为陛下,为大秦,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北风呼啸,战鼓低鸣。
大秦的北伐大军,在这格物力量的武装下,即将再次踏上征途。
而这一次,他们带去的不仅仅是长戈铁骑,更有足以颠覆草原传统的“雷火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