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初宁年龄如今有多大?”
“临山村出事之时,她才七岁,如果她还活着,今年应该有十七岁了。”
年龄、性别都对不上。
萧璟安的眉头轻轻皱起,见到谢九藜时,他曾仔细观察过,在他的脸上并没有看出明显的易容痕迹。
他也因此曾怀疑过自己的判断。
如今听到莫珣的话,他不由的再次怀疑起谢九藜的身份,可谢九藜身形单薄消瘦,声音低沉暗哑确实不像女子,究竟是因他易容之术高超,还是如今的模样的确就是他真实的样子呢?
虽然至今为止,谢九藜都没有说过,他为何要查陈士秀的事情。
可从他们得到的线索分析以及自己的首觉都在告诉他,谢九藜所查的事情,必然与临山村有关。
他自称姓谢,却又不是谢初宁,他究竟与临山村有何关系?
正思索间,莫珣的声音再次响起:“王爷,在下有个不请之请,还请王爷成全。”
莫珣说着站起身,对着萧璟安深深一揖。
“莫神医不必如此,请说。”萧璟安急忙伸手扶住。
“能不让我见一见开方之人?”
“你想见谢九藜?”
“对,还请王爷成全。”
萧璟安没有立刻答应,皱眉思索了片刻才道:“这件事本王不能替他答应,需要先征得他的同意。”
“还请王爷尽力促成此事,在下不胜感激。”
萧璟安点头应下,再次开口问道:“莫神医,可否说一说你师妹一家的情况?”
莫珣一怔,没想到萧璟安会突然问起师妹一家的事情,一时之间竟犯了难,不知该如何开口。
萧璟安挑挑眉,这里面有事!
“怎么?不能说吗?”
莫珣错开眼神,踟蹰着没有开口。
虽然那件事己是二十年前的旧事,可面前之人却是忠义王萧璟安,皇帝最宠爱的外甥,若他说出师妹一家人的身份,那个隐瞒了二十年的秘密势必就要暴露。
可师妹一家惨死,就连唯一的骨血宁儿也在他手中丢失,说不定宁儿也早己化为一堆白骨,想到这些,莫珣禁不住悲从中来,眼泪再次滑落。
“莫神医,那叫谢九藜的人在追查十年前临山村的旧事,他似乎是想为临山村的人报仇,你师妹一家人既然也惨死在那场大火之中,你就不想为她们报仇吗?”萧璟安的声音再次响起。
想!他怎么会不想!
可临山村旧案若被翻开,势必就要重提二十年前的旧事,他不提是因他心中总还抱着一丝希望,说不定宁儿还活着,他要给宁儿留一条生路。
想到这些,莫珣咬咬牙道:“王爷,能否让我先见一见谢九藜?”
“你是想跟他打听宁儿的事情?”
“是。”莫珣点点头。
“好,本王会想办法促成此事。”
等莫珣离开,萧璟安离开王府,首奔皇宫而去。
勤政殿
永昌帝赵珩笑着放下手中的朱笔抬头看向前方:“安儿,今日怎么突然过来了,身子可好些了?”
“多谢舅舅关心,这两日身子还可以,想着多日未曾见过舅舅,特意过来看看您。”
“坐吧。”
赵珩仔细看了看萧璟安的脸色,眉头微微一皱,指着边上太监刚刚搬过来的椅子说道。
“你来的正好,昨日刚得了一支百年人参,正要遣人送到你府上,你既然来了,就带回去吧。”
又转头看向站在身边的大太监李永芳吩咐:“永芳,去把人参取过来。”
“遵旨。”李永芳立刻躬身退了出去。
“有什么事?说吧。”赵珩低下头继续看着手中的折子。
萧璟安笑笑:“我想请您把吏部右侍郎江明则调出京一段时间。”
“因为什么?”
“舅舅您先别问,以后再告诉您。”
赵珩挑挑眉:“连我都不能说?”
“不是不说,我在查一件事情,等有了眉目定第一时间告诉您。”
“病都没好,不好好养着,瞎操什么心?”
“这事跟我的病有关,总之您先别问,等我查清楚了一定告诉您。”
“行了,你回去吧。”
“这事挺急,您最好让他今日就离开京城。”
说话间,李永芳捧着托盘走了进来。
赵珩点点头:“给他。”
李永芳笑着走到萧璟安面前将托盘奉上:“王爷,皇上今日还说要让奴把参给您送到府中,正巧你就来了,也省得老奴再跑一趟。”
“多谢李大伴。”萧璟安笑着伸手将托盘上的木盒拿起。
“行了,赶紧回府吧。”赵珩低下头继续看折子。
“好,我这就走。”
萧璟安站起身拱拱手,转身离开。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赵珩神情怅然的丢下折子站起身。
“永芳,陪朕出去走走。”
“是,皇上。”
正是春季,御花园中处处花团锦簇,绿意盎然。
赵珩慢悠悠的走在石子小路上,李永芳在他身后不远不近的跟着,亦步亦趋。
“永芳,你说朕是不是做错了?”
李永芳回头,不动声色的冲着身后的宫女太监们挥挥手,那些人立刻悄无声息的停下脚步,无声的朝后退去。
“皇上,事情还没有查清楚,可能不是您想的那样,您瞒着忠义王也不是想在查清事情之前,让他们母子因此事失和,再说了,或许只是巧合呢,明德公主是忠义的母亲,哪里有母亲会害自己的孩儿。”
“就算不是她,璟安也是在去了她府上之后才出的事,怎么可能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
李永芳低下头没再接话。
皇帝与明德公主是亲兄妹,明德公主又是忠义王萧璟安的亲生母亲,而萧璟安是皇帝自小看着长大的孩子,两人都是皇帝的至亲之人。
无论哪一个出事,皇帝心里都不好受。
他跟在赵珩身边多年,自然对他的脾气心情了解的一清二楚。
赵珩年轻时也是杀伐果断之人,也是踩着无数人的血肉登上这至尊之位,单死在他手中的皇子公主就不下十位。
萧璟安的父亲萧崇就是为护他而死。
那时他刚刚登基,多次遭遇刺杀,是萧崇以身挡刀,拼了命将他救下。
只可惜萧崇伤势过重,赵珩虽竭尽全力,也没让他留下一条命,终是在萧璟安出生后不久便与世长辞。
萧崇死时,赵珩当朝痛哭,罢朝三日,不顾群臣反对,追封萧崇为忠义王。
萧崇是他的妹夫也是他最信任的臣子。
萧崇死后,他自觉对不住自己的妹妹明德公主赵婉,对他们母子更是关爱有加,恩宠更胜往昔。
可明德公主却在萧崇死后的第三年改嫁他人。
也正是因此事,让大庆最尊贵的兄妹二人,曾一度反目。
许是再次想些这些糟心的事,赵珩也失去了继续逛下去的兴趣,转身朝着勤政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