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国京都,皇宫养心殿。
“父皇,如今李庆奇货可居,各国争相招揽,我们要是再不松口,恐怕迟则生变。”
殿内,姬发语气焦急道。
“事情己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现在阻止也晚了,还不如顺水推舟,暂时答应他的要求,先稳住他。”
“等风声过了,朝廷再来慢慢处理。”
“皇兄说的对,越是关键的时候,我们要越沉住气,要是逼的李庆投入到别国,那损失就大了。”
“哼!看看这就是你们说的忠臣!”
“大奸似忠,没想到朕小心了一辈子,临老了,居然还被底下的人给算计了。”
“今日他敢要挟朝廷,来日他就会想着更进一步!”
德庆帝脸上闪过一丝寒意。
“此人不除,终究是个祸患。”
“柔儿,朕交代你的事,准备的如何了?”
“儿臣觉得这时候做时机不对,容易引起非议,要不还是再等等吧。”
姬柔脸色犹豫道。
“嗯,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那就先缓缓吧。”
“李庆那边就依你们的意见,拟旨下发,让他坐镇青州吧。”
德庆帝眯着眼,缓缓说道。
“等下发儿出面,替朕召集其他国公,让他们加紧练兵。”
“传旨,让挨着青州附近的州府加强戒备,从现在开始朝廷这边暂停发放青州的物资!”
“朝廷要是暂停运输物资到青州,会不会引起青州军中哗变。”
“只是暂时停止发放,又不是不发放,这个度,发儿要把握好,就算发放,也不要全额发放。”
“皇上,青州急报!”
德庆帝话音刚落,殿外便传来一声尖细的声音。
闻言,在场几人脸上微变。
“进来说。”
不多时,一名太监躬身走了进来,小心翼翼的朝德庆帝递过用托盘盛放的奏折。
德庆帝脸色阴沉,拿起一封署名李庆的奏折看了起来。
看完奏折上的内容后,德庆帝神色稍缓,朝边上的太监挥了挥手。
“取朕印玺来!”
闻言,一旁的太监赶忙上前递过盛放印玺的托盘。
德庆帝把奏折放在书桌上,接过印玺,重重的盖了上去。
“拟旨下发吧!”
“是,皇上!”
“父皇,发生什么了?”
等太监离开后,姬发走上前好奇的问道。
“李庆上奏,他愿意放弃坐镇青州,返回京都,不过军队如今整合还未结束,他希望能让他弟弟代替他继续做下去。”
“朕己经准了。”
“太好了,看来是我们误会他了,对方能把到手的权利拱手相让,说明心里还是有朝廷的。”
姬发语气兴奋道。
一旁姬云闻言,心中长松了口气。
对于李庆的做法,姬柔心中暗暗冷笑。
狗始终是狗,叫的凶不过是想要在主人这里多得到点骨头。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前世李庆荣耀加身也没有反,她相信这世他也不会,在他看来,对方做这样多,就是想要得到自己的认可。
让自己朝他低头认错。
“既然李庆服软,那刚刚朕跟你说的那些,先暂停施行,等他回京后,让监察司的人好好看着他。”
“先看看他表现,再决定是否可用。”
“是,父皇。”
“发儿那边还是正常召集其他国公,我们要做到有备无患,一家独大,终归是个隐患。”
“等李庆回京后,让监察司派人去青州那边运作一二,可以以朝廷的名义,替朕在军中招揽些人才 。”
“这些最好是私下进行。”
“时间不早了,你们先退下吧。”
“那我们不打扰父皇了。”
姬发闻言,朝姬云等人招呼一声,坐在轮椅上,退了出来。
……
在德庆帝的授意下,李功接替李庆管理青州军队,李庆卸任主帅之位,即将返京的消息,很快便在京都传开。
得到消息,潜伏在京都的各国探子纷纷行动起来。
消息也随之扩散到周边各国。
无数的目光都汇聚到了李庆返京这件事上。
许多人都对李庆的这个决定,不能理解,私下暗自为对方惋惜。
放着这样可以明目张胆向乾国朝廷讨取好处的机会不知道利用,以后怕是再难遇到了。
很多人都认为李庆对乾国是愚忠,空有领兵才干,对于政治却是门外汉。
各方势力都很好奇,接下来乾国会怎么对待李庆这位作风跋扈的功臣。
乾国朝堂紧张的局势,也随着李庆返京,而缓和了下来。
……
朝廷旨意下发没多久,安排好军中的事后,在众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李庆轻装简从,率领着一队不足百人的骑兵队伍,踏上了返京的路。
沿途的官员闻讯,纷纷出城相迎。
想要借此机会,跟他拉拉关系,顺便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在天机阁的宣传下,许多人都非常好奇,想要目睹一下李庆这位当世名将的风采。
在他们看来,以李庆名声,要是能得到对方夸赞几句,自身的名望也必定会大涨。
为了不引起德庆帝的猜忌,李庆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这些官员的挽留。
在各城补给完后,便马不停蹄的继续赶路。
李庆的做法传到京都后,许多官员都对其不吝溢美之词。
说他有古之名将之风,居功不傲,属于乾国百年难遇的良将。
一时之间,李庆在京都的官员百姓口中风评很好。
……
经过十几天的舟车劳顿,李庆终于回到京都。
就在李庆打算带领士兵们入城时,朝廷派来礼部的人找到李庆,让李庆暂缓入城。
言明朝廷打算为李庆举办一场入城的仪式,并入太庙献俘。
因此李庆只得在城外待了一天,跟礼部的人学习完一些礼仪后,让士兵们拖着朝廷官员准备好的赵军旗帜雄赳赳气昂昂的骑马进入城中。
李庆入城当天,城内万人空巷。
除了迎接的朝廷人马。
京都城内的官员百姓们拖家带口的前来围观。
通往太庙的街道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李庆跟随着前来引导朝廷的官员,去往太庙,在姬发等人的支持下,完成献俘仪式后。
宫中便传来旨意,召李庆进宫。
接到旨意后,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李庆登上宫中的马车随着传旨太监入宫。
让李庆惊讶的是,宫中此次特意开放了太极门让李庆进入。
太极门属于宫中的皇室道路,平日里都不开放,只有遇到重大庆典的时候才会开放。
而且只允许御驾进入。
面对朝廷此次对自己的种种优待,李庆心中忐忑。
以他对德庆帝的了解,对方这样做的目的绝不简单。
很有可能是试探他。
要是自己处理不当,必会引起对方的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