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叶凡跟在张里正身后,和村民一起抵达半山腰。
远远的就看见几位村民,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啥情况?快说!” 张里正眉头紧蹙,焦急问道。
“里正叔,您瞧这里。”
赵刚拿起锄头,用力朝地面锄去,原本看似普通的土地,竟发出“铛铛”的声响,这下面显然是石头。
经过众人一番探查,才发现这块大石足有一丈见方,恰好将水沟的规划路线堵得严严实实。
村民们见状,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有人开始发起牢骚。
“早知道有这大石头挡路,还费这劲挖水沟干啥,半天力气都白费了,依我看这水沟根本挖不成!”
“谁说不是呢,早知如此就不来了。这么大的石头,要开出条水沟起码得半个多月,那时候庄稼早旱死了。”
村民们围在巨石旁,唉声叹气,没了主意,绝望的情绪在人群中弥漫开来,大家都没了信心。
张里正也慌了神,若不尽快凿开这块石头,之前的努力白费不说,地里的庄稼也保不住。
整个云溪村的百姓都将面临饥荒,还不知会有多少人丢掉性命。
张里正赶忙走到叶凡身边,忧心忡忡地询问:
“叶凡,你主意多,快想想办法吧,这石头是最难开凿的青石,特别坚硬,就算咱们日夜不停地凿,估计也得十来天,到那时,地里的庄稼可就绝收了。”
叶凡眉头紧皱,他让人清理出一段青石地面,边仔细观察,边在脑海中飞速思索。
突然,他灵机一动,想起中学时学过的物理。
石头经火烧后马上浇水,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能让物体结构产生变化,不知这办法对巨石是否有效?
想到这儿,他赶忙将这个想法告诉给众人。
张里正等人听到后,满脸难以置信。
火烧一下,再用水浇,石头就能粉碎?他们活了大半辈子,从未听过这般稀奇事,叶凡是怎么知道的?
为让村民们安心,叶凡找好编了个借口:
“这办法是我从书上看来的,书上的法子,应当不会错。反正就算不管用,也浪费不了多少时间,若是万一成功了,那可就太好了。”
张里正和其他村民一听是书上的办法,心中燃起希望。
在他们这些乡下人眼中,能被记载在书上的方法,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肯定有可行之处。
张里正当即拍板,命令年轻力壮的村民去周边捡干枯树枝,又安排人去山上泉眼挑水。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大量干柴便被捡回。没过多久,挑水的村民也都回来了。
叶凡指挥众人将木柴摆在画好的水沟线内,接着用火折子点燃。
熊熊大火瞬间燃起,众人紧张地守在一旁,以防火势失控。
大约一炷香后,枯柴被烧成了灰烬,叶凡觉得时机成熟,赶忙吩咐村民们浇水。
随着“咔嚓咔嚓”的碎裂声响起,有村民惊喜地发现,那坚硬的青石地面,果然出现了粉碎的痕迹。
众人七手八脚清理完这段石头路面,欣喜地看到,巨石路面上已经出现了一道浅浅的水沟。
尽管水沟的宽度和深度还不够,但这也让大家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众人欢呼,张里正兴奋得满脸通红,一把抓住叶凡的手,使劲摇晃:
“叶凡啊,你可真是咱村的大功臣!以后村里要是有人说你坏话,尽管跟我说,看我怎么收拾他!”
大柱和二柱见老爹所言不假,顿时震惊不已。
叶凡让村民们继续按照刚才的步骤操作,同时向大柱和二柱讲解原理:
“坚硬的石头地面之所以会开裂,是因为用火焚烧后,立刻用冷水浇,这就产生了一种化学反应,所以才能在坚硬的石头上弄出水沟。”
大柱和二柱似懂非懂。
叶凡没有多做解释,他觉得让他们亲眼看到巨石因热胀冷缩而开裂,比说的再多都有用。
在叶凡的指导下,众人忙活了一个时辰,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
才终于在这段石板地面上开凿出了一条宽度和深度都足够的水沟。
直到此时,众人才总算松了一口气。
张里正看着天色已晚,招呼众人下山休息,并吩咐村民,第二天一早继续上山挖水沟。
回到家,叶凡只感觉疲惫不堪。
大柱和二柱却满脸兴奋,迫不及待地向家人讲述老爹在巨石上挖出水沟的事。
除了张文兰,其他人听后,脸上都满是敬佩。
由于明天还要早起,众人简单吃过晚饭,洗漱了一番便早早睡下。
第二天,天刚破晓,云溪村的众多村民就自觉的拿起工具,朝山上赶去。
张里正早已抵达,给大家分配好任务,众人便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有了前一天对付巨石的经验,即便途中又碰上两块较小的巨石。
大家依照叶凡的办法,没费太多力气就轻松解决。
到了申时,经过一天半的不懈努力,从山上泉眼直通山下的水沟终于完工。
远远望去,这水沟恰似一条蜿蜒的土龙从山上顺势而下。
此时,村子里的老弱妇孺们也都知道了即将通水的消息。
村民们三五成群,早早来到山脚,满怀期待地等候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时间缓缓流逝,一刻钟、两刻钟过去,大家等得心急如焚。
突然,山上传来一阵“哗哗”的巨大水流声,好似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紧接着,一条土黄色的巨龙,如脱缰野马,顺着村民们挖的水沟,顺流而下。
水流沿着沟渠一路奔腾,所经之处,溅起串串晶莹水花。
老人们眼眶泛红,泪水夺眶而出。
“老天开眼呐,咱们村有救啦!”
“没想到啊,叶凡竟真的把说的话变为了现实。”
“可不是嘛,以后他就是咱村的恩人,谁要敢和他为难,我第一个饶不了他。”
“这下终于安心了,只要抓紧时间将小麦浇灌一遍,肯定能挽回大部分损失。”
看到这一幕,村民们高兴得欢呼。
谁能想到,在这灾荒之年,他们竟靠自已的力量,成功引水下山。
这一切,全是叶凡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