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梳头环节,全福夫人拿起桃木梳,缓缓梳理着黄书婉的长发,口中念念有词:“一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白发齐眉,儿孙满堂围。三梳梳到永结同心,富贵又如意。”每一句吉祥话都饱含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携手走过一生。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全福夫人的存在不仅为婚礼增添了庄重的仪式感,更将美好的祝福传递给了新人,让他们带着众人的期望和祝福,迈向新的人生旅程。
梳完头后,全福夫人温柔地扶起黄书婉,将她引至妆台前。
此时,几位侍女端着精美的首饰盒上前,全福夫人从中取出璀璨的凤冠,轻轻为黄书婉戴上,口中赞道:“凤冠霞帔映娇容,恰似仙子下凡尘。新娘今日赛花颜,婚后生活比蜜甜。”
接着,全福夫人又为黄书婉披上华丽的红盖头,那鲜艳的红色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象征着新人未来的生活红红火火。
全福夫人牵起黄书婉的手,郑重地说道:“红盖头下藏娇颜,良人相伴共百年。今日出嫁迎新喜,幸福之路在眼前。”
此时,喜乐声渐渐响起,迎亲的队伍已在门外等候。
当颜战带着迎亲队伍来到黄家门口时,喜庆的氛围扑面而来。
黄家大门紧闭,一众亲戚们站在门后,满心欢喜地准备着拦门的热闹环节。
迎亲队伍在门口停下,乐师们奏响欢快的喜乐,颜战身着大红喜袍,英姿飒爽地站在队伍前端。
他满脸笑容,眼神中满是期待。
不一会儿,黄家大门微微打开一条缝,一个年轻后生探出脑袋,笑嘻嘻地说道:“新郎官,想接走我们家的姑娘,可没那么容易哦!先回答我们几个问题。”
颜战拱手作揖,爽朗地应道:“但凭各位出题。”
“那好,先说说你为何要娶我们家书婉妹妹呀?”后生们齐声问道。
颜战深情地回答:“书婉温柔善良,才情出众,与我心意相通,得妻如此,夫复何求。”黄家亲戚们纷纷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
接着,又有人提出要对对联。上联一出:“红妆浅笑映花颜。”
颜战略一思索,对道:“玉树临风迎婉妹。”众人喝彩声不断。
颜战站在黄家大门外的场地上,面前摆着投壶。
五米开外的壶口犹如一个小小的荔枝般大小。
周围的黄家人和迎亲队伍都紧张地注视着他。
颜战深吸一口气,眼神专注而坚定。
他拿起第一支箭,轻轻掂了掂,心中默默计算着力度和角度。
手臂一扬,箭如离弦之箭般飞出,准确地落进壶中,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颜战信心大增,接着投出第二支、第三支……每一支箭都凝聚着他的专注和决心。
当投到第八支箭顺利入壶时,全场欢呼雀跃。
然而,挑战还未结束。
颜战来到拉弓射箭的场地,二十米外竹竿上挂着的红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挑衅。
颜战拿起弓,搭上箭,眼神紧紧盯着红花。他用力拉开弓弦,感受着弓的张力。
第一箭射出,可惜稍稍偏了一点。颜战没有气馁,迅速调整状态。
第二箭,如闪电般飞出,准确地射中了红花。
此时,黄家大门缓缓打开,颜战激动地看着大门内,仿佛看到了自已与黄书婉美好的未来。
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他的新娘院子,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他们缓缓打开大门,让颜战带着迎亲队伍进入黄家,去迎接美丽的新娘。
颜战满心欢喜地接到新娘黄书婉,两人并肩而立,身着大红喜服,宛如一对璧人。
此时,他们来到黄书婉的父母面前,准备拜别。
颜战与黄书婉双双跪下,颜战恭敬地开口:“岳父岳母大人,小婿今日迎娶书婉,定当一生呵护,不负所托。”
黄书婉眼中含泪,声音微微颤抖:“爹,娘,女儿今日出嫁,往后不能常伴左右,愿爹娘身体康健。”
黄父黄母亦是眼眶,黄父微微点头,满含不舍地说道:“去吧,好好过日子。”
拜别过后,黄书婉的大哥稳步走来。他身材高大挺拔,面容坚毅。
大哥弯下腰,轻轻地将黄书婉背起。
黄书婉紧紧抓着大哥的衣衫,心中满是对家人的眷恋。
大哥背着妹妹,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向花轿。
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深深的祝福和牵挂。
全福夫人一直跟在黄书婉兄妹旁边,大哥缓缓走向门口,在她踏上花轿的那一刻,全福夫人再次送上祝福:“花轿轻摇迎新娘,夫妻携手创辉煌。
恩爱相伴永不离,幸福生活万年长。”随着一声“起轿”,黄书婉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向着新的生活出发。
颜战站在花轿旁,再次向黄家众人拱手行礼,然后转身准备带领迎亲队伍踏上归程。
随着一声“起轿”,花轿缓缓抬起,黄家门前的炮竹声也噼里啪啦的响起,紧接着乐队也敲响了欢快的喜乐。
而黄家人站在门口,望着渐行渐远的队伍,心中满是祝福与牵挂。
回颜家村的队伍比来时的多了好几倍,后面跟着的都是黄家给黄书婉陪嫁的嫁妆,黄家也算是富裕人家,给女儿的嫁妆还是很丰厚的。
黄书婉带了一个嬷嬷,四个丫鬟,八个小斯,这都是黄家人从小就给女儿挑选好的人,也是为了女儿以后嫁人后身边有自已熟悉的人用。
一路上和颜战一起接亲的小伙子们,大方的给路边的人抛洒着铜板和喜糖,大家都知道这是客似云来东家的小儿子成亲,抢到铜板的路人也不由得给两位新人说上两句祝福的喜庆话语。
颜战骑在马上,全程都带着笑脸,时不时给送祝福的人抱拳感谢。
走了半个时辰,终于到了颜家村,几个小子看见迎亲的队伍回来了,连忙就跑进院子里报喜。
新郎官刚到门口,噼里啪啦的炮竹声,接二连三的响起,村里的人大多数都出来看热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