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十三确实在和蒋碧城说房子的事情。
不过他和朱殷想的不一样,朱殷只想着不能让大队占便宜。
蒋十三的意思,另外一间反正已经借给大队住知青,再收回来也没必要,至于以后大队安排老知青还是新知青那就别管了。
老支书想让蒋大城接他的位置,但是上面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
最近大队长蹦跶的也十分厉害,听说他媳妇小产都没空在家伺候,有空就往镇上跑。
大队长要是光光惦记着支书的位置,那大队长的位置空下来给蒋大城也不是不可以。
偏偏这个人是个贪的,他不但惦记支书的位置,也不想放了大队长的权利。
蒋家想要在村里有话语权,并不是凭拳头就能行的,大队三大员中必须要有蒋家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大队三大姓,蒋赵王,蒋家是大队支书,赵家是大队长,王家是大队长会计。
至于两个主任,虽然不在三大姓内,可他们要么和赵家是姻亲要么就是蒋家的媳妇。
也就是说,大队的领导班子,除了这三家,旁人想进是很难的。
蒋大城能不能干上这个支书,这不仅仅关系到蒋家在村里的地位,还关系到蒋家子孙以后能不能发展起来。
大队有人,蒋家优秀的子孙就能够在适当的机会进厂,或者当兵。
大队没人,这些机会就算有,也轮不到蒋家的子孙。
蒋碧城家的前屋,原本就是答应给新知青住了。
虽然说当时是为了娶宋银珠,可是谁都知道,蒋碧城不回来,大队是张不开这个口。
蒋碧城只要回来,只要大队张口,那蒋碧城必定是要借的。
他是军人,这点贡献精神都没有,谈什么保家卫国。
今天会计媳妇故意在朱殷面前透露消息,其实也是提醒蒋碧城,大队在打剩下来的那间房子的主意。
三间屋,要是像土地庙那样住的话,起码住二十个人左右。
蒋碧城家房子多,前屋和后面的屋又是分开的,中间还隔着个院子和一道围墙。
当初建老宅子的时候,前屋三间,是建给看门的佣人住的。
现在是新社会,不适合养佣人,蒋家人口又少,房子放哪里闲置着反而容易坏,还不如拿出来住人。
这样,既不得罪大队的干部,也能给蒋大城卖点好。
朱殷他们这批新来的知青现在只有四个男知青,三间房只住四个人,确实是浪费了。
浪不浪费的,蒋碧城不在乎,给九城他们兄弟住可以,知青不行。
“秋收已经结束了,大城哥的事情什么时候能定下来?”
“支书叔说,年前大概能下来。”
蒋碧城点点头:“有一件事我还没告诉你嫂子,你听着就行,到时候你和大城哥打个招呼,我想把大队长给弄进去。”
“弄进去?”
蒋十三一时有些不明白,大哥要干的是支书,也没必要把大队长给弄下来。
再说,蒋碧城说的可是弄下来,而是弄进去。
什么地方才叫弄进去,那肯定是犯了错误啊!
“对,弄进去。姓赵的在这个位置上太久了,已经开始不知道好歹了,他要是不弄进去,大城以后就算当上支书也干不好。”
蒋碧城压低声音,把他请人打探来的消息告诉了蒋十三,“大队长的媳妇周芸,你见过没有。”
“见过,长得很漂亮的一个姑娘。”
周芸来的时候,蒋十三才十六七岁,正是喜欢到处撒欢的年龄。
他只知道大队来了个漂亮女知青,至于有多漂亮根本没在意。
后来周芸嫁给大队长,大队那些适龄的青年还在背后说大队长的坏话,说他老牛吃嫩草。
还说大队长一世英名,就坏在女人身上。
反正有说大队长的,也有说周芸的。不过这些话没人敢到大队长面前说,至于周芸,她根本不出来,更没人敢冒着得罪大队长的危险去找不自在。
“周芸是你嫂子表姐。”
“什么?”
蒋十三瞪大眼睛,“我嫂子表姐,那我嫂子怎么没说?”
他媳妇还挺关注周芸的,没事就和他叨叨,说周芸长得多漂亮。在她媳妇心目中,宋银珠第一漂亮,周芸就是第二漂亮。
如果周芸是宋银珠的表姐,朱殷不可能不知道。
“你嫂子还是小时候在苏城待过,长大后就去的少。何况周芸也不是你嫂子的亲表姐。周芸的妈和你嫂子的妈,是同一个外婆。”
“这就是亲的姨表姐啊。”
蒋十三一拍大腿,“我就知道大队长媳……这个周芸嫁给大队长有问题。哥,你查到了什么?是不是大队长逼着周芸嫁给他的?”
“算是。”
想到自已查到的消息,蒋碧城也有些不忍心说。
“我查到周芸刚来的时候,因为性子软糯,常常被同屋的几个女知青欺负。周芸生得好,做农活不行,却做的一手好饭菜。知青点就让她负责每天的中饭。”
蒋碧城仰躺在床上,一手搂着媳妇,一手拿着个蒲扇在给媳妇扇风。
入秋后天气凉爽了不少,不过宋银珠怕热。
这里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宋银珠一来的时候刚好是酷夏,好不容易熬了下来,她自已都有点佩服自已。
借着蒋碧城扇的凉风,宋银珠翻了个身,将一只小手搭在蒋碧城的胸口:“早饭晚饭大家轮流做,但是中饭就只有周芸一个人做。这明摆着是欺负周芸啊。”
“就是欺负周芸,周芸呢她也不争辩,让她每天中午回来做饭,她就做饭。是个老实可欺负的,周芸这饭一做就是两个月。”
蒋碧城手下加速,扇出来的风呼呲呼呲,大部分都扇子在了宋银珠的身上,“来的第三个月,周芸就嫁给了大队长,当时那些知青还怕大队长报复他们。”
宋银珠气哼哼道:“要是我肯定会报复他们。”
蒋碧城忍不住放下扇子,抬手捏了捏她的腮肉:“周芸要是像你的性子,也不至于给那些老知青做了两个月的中饭。”
虽然周芸他们那批知青来的是春天,可中午回来做饭是要耽误劳动的。
耽误的时间长,工分就挣的少。
那些老知青是不会补给周芸工分,那只能是周芸吃亏。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老话说的一点没错,周芸就是太善良太软弱了,这样的人不被欺负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