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俩和秀春真把孩子珍爱得和掌上明珠一般。
这孩子也怪,一月之后,就能说话。老胡替她取名“飞龙”,亲自教她识字读书,不上十岁,己读得一肚皮学问。老胡因自己年老,将她送在本村一个私塾先生处附读。小同学七八人,有男有女,都在七八岁上下,不但和她天资悬隔,而且人品性情,亦处处显分高下,样样事情比不上她,心中不免嫉妒。兼之先生又称赞飞龙品学俱优,远非他人可及,因此越发惹人忌恨,常常联络起来,欺侮飞龙。飞龙坚守母训,只以学业为重,此外各事,无不忍让人家。所以数年之间,都能相安无事。
一天,也是合当有事,飞龙功课早完,静坐书案,等候先生放课。忽有一个同学,因不解题旨,求她代做几句。飞龙怕先生知道,不敢允应。那学生明欺飞龙懦弱,先是骂她本人,及见飞龙牢不回口,索性骂她娘秀春,说飞龙有母无父,母又未嫁而孕,显然是私生之女,怎配在塾读书!飞龙是个极孝顺知礼的人,怎能因自己之事,带累母亲受辱。当时虽不答口,等散学之时,便哭告先生。说不能再来受业了。先生大惊问故。飞龙总不答口。
回到家中,对着祖父母、母亲一言不发,尽自痛哭。老胡夫妻吓得惊疑不定,忙问:“孩儿,又是谁欺侮你了?快告诉我俩!一定替你出气。”
飞龙摇头道:“两位大人不用多疑,这是说不得的事情。孙女虽死,也不愿说。但从今以后,这个塾中,孙女是一定不去的了!”
老胡见问不出头绪,正在惶惑,恰巧先生来了,也问起这事。大家弄得如在云雾之中。因飞龙立意不再入塾,也只好暂时由她。
首至数月之后,才由她的同学传说出来,是如此那么一回事情。而且那毁蔑飞龙的同学,见飞龙请假回去,再也不进书房,益发信口胡谄,硬说秀春真有外遇,并随意捏造个张三李西的姓名,说是秀春的奸夫,这飞龙便是两人私生的孩子。因为事情漏泄,她母女都见不得人,所以书都不来读了。如此信口乱说,自然也有许多人信以为真。不多几时,这话又传到老胡夫妻耳中。沈氏于便中对秀春说了。秀春早不觉两泪交流,默然不语。
从此日起,她便不言不笑,饮食少进。每天把双眉蹙起。额上显出一条条的皱纹来。瞧这情形,分明有什么重大心事,不能言宣的样子。
数月之后,身子越发瘦损,兴致也完全消灭了。虽是活在世上,和常人一般无二,却是失魂落魄,奄奄无欢的情形,简首叫不相干的人见了,也替她难过。
此时她的父母,也觉得她这情状有异,夫妻俩只得苦苦开导解劝。无奈秀春既不说出伤心之事,又不说出得病之原,凭你横劝竖说,她也不过当时一说,阳为顺从,口称遵命,实在她的心事没有转回,兀是照旧生她的病。
更不料祸不单行,秀春一家,既因秀春有病,大家没有了兴致,偏偏那年疫病盛行,村中死亡枕藉,秀春的父母也就在那时相继去世。
秀春母子少不得哭泣尽哀,买棺盛殓。等得丧事完了,秀春忽然把飞龙叫去,对她说道:“我儿,你可知道你娘是没有嫁人的么?可知道你这身子从何而来?”再追上去说:“你娘为什么不嫁人?既不嫁人,为什么无端生你?又把你抚养到这么大呢?”
飞龙自闻同学欺侮说话,也着实想打听本身的来历,和伊娘不嫁而产的故事,怎奈乡人好奇,而爱述怪异,明明一无可怪之事,到了他们口中,也要装点得千奇百怪,若是真有怪事,更少不得添枝带叶的,加上许多材料,往往说得真相驴唇不对马嘴,必然面目全非,去题千里。而且张甲是那般说,李乙又这般讲,双方说来,竟似把个飞龙弄得“什么不问还好,一问就越发糊涂了。”
她又不敢请问生母和两位祖大人,只得天天闷在心头,想遇有机会,总可问得出来。如果母亲并没不端之事,确系不夫而孕,便要找到那个侮辱的同学,严行交涉,替母亲争回这个贞洁的名誉,要回自己己失的体面。这都是她心中隐藏的念头,别人是看不出来的。
这时见母亲忽然问到这件疑案,慌忙跪了下去,磕头下泪道:“娘怎么今天问起这个话来,孩儿要能够明白此中原委时,也早有法子,使我娘不致那样愁眉泪眼的过日子了。”
飞龙这几句话,却说得正是得体。既没有使她娘失却身分之处,也且把自己久要明白而未敢启齿的委曲,完全托了出来。
不道她娘听了这话,不觉放声大恸起来,由着爱女跪在面前,也不去拉她一拉,只是惨然说道:“无知的畜生,连你自己也不晓得你这身体是哪里来的!可教我这做娘的怎样能够知道呢?”说罢,又是一阵哽咽,却仍旧由着飞龙跪在地上。
飞龙见此情形,自然更不敢起来,也不能插一句下去。
半晌半晌,才见她娘在袋中掏出一张纸儿,向她面前一掷,大声说道:“你要知道你出世之事,尽在这张纸上,我要不为你这孽畜,从前也不得听许多闲话,白在这世上受无穷的冤苦!今后若再不给你一个交代,又怕你白活在人世,受我做娘的受不了的冤苦,所以趁如今我的爹妈都己下去,我对上的责任既了,对你的责任,也要宽舒一下。从此,你既可以做个清白纯洁之人,我做娘的,也可早完孽债,免得再在世上受罪。”
说罢,头也不回,掩袖归房而去。这飞龙正捧着那张纸头,仔细跪读,却才明白自己的出身来历,和她娘不夫而孕的原因,并这十余年含辛茹苦蒙受冤谤的情状。
最后还有几句诀别之词,想到方才母亲所说那种语气,显见有一死明志之心。先时瞧得出了神,并没注意到她娘行动,比及读完那篇东西,心中十分悲伤痛苦,眼中泪雨点点洒在纸上,由不得抬头一瞧,才见她娘己不在座上,不知何时走开去了。
飞龙这一急,真是非同小可,连方才洒出来的眼泪,也几乎缩进去了。他己认定她娘此去,必没好事。慌忙三脚两步,赶进去找。哪里有她娘的踪迹。急得她屋前屋后到处乱找,兀自没有影子。
又想,一眨眼的工夫,无论如何走不到怎远的去处。要便是投了河罢,谅来一下子工夫,也不会淹没下去。
于是急急忙忙赶到河边一望,却才看见河埠上,丢有一信,外写:“飞龙我儿亲启。”飞龙不顾死活,扯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我若早死,汝不得生,我再不死,汝亦不能为人。昔年孕汝,即在此埠;今日别汝,亦在此埠。若不相舍,可先在此招我魂灵。一二日后,我尸上浮,可葬我于高山之上。家中贫极,无物可变,忆昔仙人谆嘱,如有急需,可从汝顽壳求之。曩以心力事父母,养吾儿,十余年含辛茹苦,幸己过去,既无急需,未尝往请。今知而为难,即以相告,汝之顽壳,在我床后米桶中。汝有仙根,必成大器。我女流,见识无多,不足以教汝,汝自勉之。母氏春绝笔。”
飞龙瞻望大水,水波不兴,万籁沉寂。只有打探热闹之人,却早挤满一岸。
飞龙读完遗言,恸哭而晕,幸得众邻人将她扶回家内。飞龙醒了回来,仍要去寻找母尸,邻友人等只得各持器械,跟着她到河畔,大家帮她探觅。有用绳子向水底测量深浅的;有用竿子向各处探摸的;也有善泅之人,在西近水面上,浮游一周,察看有无尸身。但是结果,却一无所得。
飞龙大哭,忽然纵身入水,亲自前去掏摸。一时众人都发声喊:“龙姑去不得,你是不会游水的,不怕淹下去么?”
哪知飞龙原是真龙化身,身虽,性却未变,一入大水,不但不觉气闷,反觉身心舒泰,比在陆上更来得爽快。而且双目清明,即至极深之处,一草一虫,都能瞧得仔细。
看她沉入水底,到处找觅,只吓得岸上人个个摇头,人人叹息,说:“好好一个孝顺的孩子,这番可没了命也!”
大家正在呆看动静,无法挽救之时,忽见水面上起阵波浪,夹着许多白色泡沫。接着,有无数鱼虾龟鳖之类,随着波浪,飞一般向下流头卷去。
这是因龙为水族之王。飞龙一入水中,这批小动物,怎能安居故土。一见了她,不由都吓得魂胆飞越,拼命奔逃去了。
众人正在诧异,才见飞龙双手托着一个尸体,浮出水面,向这边岸上游将过来。众人见了,又都替她喜慰,都道:“毕竟孝女是有神灵照应的,她这从不识水性的人,竟能从水底找到母亲尸身,不有神助行么!”
大家一面议论,一面欢欣鼓舞。等飞龙浮到岸边,大家一齐帮忙,替他搀起尸体。飞龙自己也跳上岸来,伏在尸体上,大哭不休。
众人劝止了她,又帮她将尸身扶了起来。不料那尸腹之下,还系着一块很大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块大石。大家这才明白,她怀必死之志,又怕身体一时不得没顶,所以借这石块的重量,方才容容易易的沉了下去。
众人又都叹息说:“看不出这位姊姊,如此烈性。”
慌忙把石块又解下了。飞龙背上肩,七八人左右抬扶,搬回家内,少不得要买棺成殓。
飞龙将娘的遗书,给众人看了,领着他们同到她娘床后那个米桶内一瞧,果见亮晶晶一个圆球,只一面裂有七个孔洞。
众邻人有知道的,也有曾经目见的,都说:“不错!不错!从前仙人临去,确有这句吩咐的话,况有令堂遗言,龙姑可暗暗通诵通诚,求得仙人照应,必有应验。”
众人正说得起劲,回头见那飞龙,目注圆球,宛如出神一般,不晓得她想甚心事,大家将她一推,方才醒悟转来,反笑了一笑道:“这是我自己的东西,何用通诚。
说罢,伸一指向球缝一探,那洞便立时放大,可容一手插入。飞龙将手放进去时,果然探出一锭银子,再一探,又得了些素衣孝服以及香烛鞋帽之类,凡是居丧应用之物,除了棺木要用银子去买,此外竟完全都得了。
众人见了一个个称奇道怪,都说从今后龙姑可以不必忧穷了,有了这稀世之宝,就要造所王宫,也容易的。
飞龙此时,己有些悟道之意,听了这等说话,一点不觉开心。只请人帮忙,快快把棺木买来,盛殓了母亲。却把棺柩殡在中堂,天天伴着宿夜,每饭必祭,每祭必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