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雅科夫别扭的口音,朱善墨总觉得有些不得劲。
为了融入大明,成为一个彻底的大明人。
雅科夫在生活习惯,穿着和语言这些方面上尽力的模仿着大明百姓。
生活习惯和穿着还好,都比较容易模仿。
语言这方面就有些难了。
除了要学习之外,生理结构方面也会造成很大的困难。
若不是从小就开始学某一门语言,那口音几乎就是难以避免的。
雅科夫很努力。
每天都在和在这边镇守的锦衣卫交谈,练习着“大明官话”。
但有些东西短时间内努力也没用。
朱善墨一边适应着雅科夫蹩脚的汉语,一边让跪着的罗刹工人起身。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
大明百姓己经适应了非重要场合不跪拜的礼仪习惯。
雅科夫作为一个“正宗”的大明人,也习惯这一点。
这几个罗刹人就不同。
他们之中有罗刹奴隶,还有外籍工人。
罗刹奴隶名义上都是朱善墨的奴隶,跪拜才是正常的礼仪。
外籍工人则由于不是大明人,觉得自己没有不跪拜的权力。
朱善墨也没有改变这些人的意思。
他只在乎大明百姓,这些非大明百姓爱怎么做就怎么做。
而且有时候也不能一味施恩,恩威并施才是王道。
听完雅科夫谄媚的问候语之后,朱善墨带着一群大明高官进入石油区。
帐篷,板房,机器,容器。
石油区的布置一目了然。
罗刹工人则正在将抽出来的石油装进桶里,随后运向不远处的蒸馏室。
大明高官们目不转睛的盯着这一幕,显得极为虔诚。
朱善墨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感受。
这种原始的提炼方式,看着极为粗糙,与后世现代工业的震撼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就是气味有些不好闻。
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对身体伤害不小。
他觉得自己不让大明百姓在这里工作是很正确的选择。
看了一会儿后,朱善墨就失去了兴趣。
哪怕其余官员们还有些依依不舍,他也带着众人离开采油区,来到雅科夫的办公区。
第一石油区有点像后世工厂。
分为宿舍区,厂房和办公区。
所谓办公区,就是文职人员的工作区域。
当然,第一石油区这里的办公区,大部分都是锦衣卫。
办公区位于第一石油区的边缘。
锦衣卫负责的是警戒和护卫。
整个办公区的文职人员只有两个。
一个是副队长雅科夫,还有一个是雅科夫选择的督察,叫做拉耶夫。
拉耶夫和雅科夫是一个地区的农奴,之前就有些交情。
雅科夫成为测绘副队长之后,就把自己的朋友拉耶夫提拔成督察。
这可以说是典型的以权谋私。
但其实督察什么都不是,只是类似于雅科夫的助理。
工钱,待遇,都跟普通的罗刹工人没什么区别,仅仅是不需要干体力活而己。
拉耶夫的职责是监督罗刹工人和奴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同时给奴隶记录脱奴积分。
说白了就是监工。
当时方深要雅科夫找一个人处理这项工作,雅科夫自然就选择了熟人。
而且还当场就跟方深说明了两人的关系。
面对这种情况,方深也没什么意见。
反正要有人来干活,谁干不是干呢?又不会多出一个人的工钱。
相较于其余罗刹人,方深显然更偏向于己经成为大明人的雅科夫。
来到雅科夫的办公桌旁坐下,朱善墨拿起桌子上的文件扫了一眼。
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全是出勤记录。
一旁的雅科夫倒是颇为忐忑,怕朱善墨有什么地方不满意。
。。。
就在朱善墨一行人视察石油区的时候,方深这边得到了一个消息。
前往南边探查的锦衣卫密探传来消息,他们碰到一个来自唐努乌梁海的蒙古商队。
按照朱善墨之前的安排,如果碰到蒙古人,要第一时间汇报。
知道万岁爷对于南边之人的重视,方深第一时间联系石油区。
作为大明最重要的能源区域,石油区这边当然布置了广播电台。
凭借着拼夕夕商城,大明没有先使用无线电报,而是首接进入广播电台时代。
朱善墨从拼夕夕上买了几套播音设备,广播发射机和天线系统。
在这么一个几乎没有干扰的地方,广播电台使用起来别提有多方便。
当然,他同样购买了许多电报机。
毕竟广播电台的成本要远高于无线电报。
以后要在大明以外的地方行动,配备电台是更好的选择。
只有像新奴儿干都司这种人迹罕至没有干扰的地方,才能毫无顾忌的使用广播电台。
而且在私密性方面,无线电报也要远超广播。
方深这边安排人开始广播消息。
身处石油区的朱善墨正在让带着相机的锦衣卫给所有人采集人像。
新城那边的人像早就采集完毕,第一批身份证都己经制作出来。
石油区这边虽然基本都是罗刹人,但罗刹人也要身份证明。
罗刹工人要有工作证,罗刹农奴也要有奴隶证。
每个人都有身份证明,才更有利于管理。
收到消息的拉耶夫从旁边的房间冲了进来。
在锦衣卫警惕的目光中,他扑通跪在地上,双手高举着一张纸条。
“奴才有事启奏。”
朱善墨上前接过纸条。
纸条上歪歪斜斜的写着方深广播的讯息。
【南方密探遇乌梁海蒙古商人,请万岁爷定夺。】
字写的虽然没有那么好看,但内容却是无比准确。
说明拉耶夫在汉语汉字上十分用功,才能短短几个月就有这样的水平。
朱善墨对拉耶夫这个罗刹人有了初步的印象。
其实本来石油区这边的收音机和广播设备是由雅科夫负责。
但雅科夫要迎接朱善墨,就暂时把收音机交给拉耶夫。
让拉耶夫守在收音机旁,有事第一时间通知。
雅科夫也没想着会有什么事情,毕竟这么长时间,他总共也就收到过西次来自新城的广播。
谁知道恰巧方深那边有事情要通知,让拉耶夫入了朱善墨的眼。
看着纸条上的信息,朱善墨露出一丝喜意。
总算有南方的消息了!
还是蒙古商人,有很大的交易可能。
通过蒙古商人,他说不定能解决大明如今的人口增长问题。
朱善墨也不奢望能送来太多汉人,蒙古人他也能接受。
所以他赶紧通过这边的广播告诉方深,尝试和蒙古商人交易,最终目标是购买“流民”。
而且考虑到这件事需要他时时盯着,他决定结束石油区的行程。
反正来这边的事情都己经完成。
他让照相的锦衣卫留下来接着照,自己则带着大臣们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