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移民司。
他们口述,几个窗口的工作人员帮他们登记信息。
西百来人。
足足花了一个上午才登记完。
这还不算结束,下午他们还要前往中央照相馆照相,用于身份证的制作。
登记完毕,段功饿得不行。
不只是他,西百来人中不饿的不多。
毕竟他们六点多就来到移民司,早饭都没吃。
他们吃的最后一顿饭是昨晚的晚饭。
此时己经是中午时分。
移民司众人也饿了。
然后移民司工作人员带着段功来到南区食堂。
新城八个区,每个区都有一个食堂。
由于城里的住房陆续建造成功,百姓们可以在屋里做饭。
食堂里的人稍微少了一些。
但大多数人嫌麻烦,懒得做饭。
食堂又比较便宜,还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当段功等人来到食堂的时候,正是饭点,人数奇多。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么多人居然一点都没乱。
所有人都按照规矩排队打饭,一切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进行。
食堂中饭菜的丰盛程度更是超乎他的想象。
白米饭,素菜、肉菜乃至各种他都未曾见过的菜式应有尽有。
光是看到食堂窗口处摆放着的油汪汪的大肥肉,段功口水就止不住的泛滥。
其他人也和他一样,眼巴巴地望着食堂里的饭食,一个个神情都有些恍惚。
这真是他们能来的地方?
他们真的能吃上这么好的东西?
众人难以置信。
不过看到那些大明人都非常自然地打饭然后坐下吃饭,一看就是习以为常的样子,他们也只能承认这一切好像都是真的。
而在认清这一点后。
所有人都迅速的兴奋起来。
他们忍不住冒出了和之前段功一样的想法。
难不成那些锦衣卫说的都是真的?
他们也能过上如这些大明人一样天国般的生活?
......
就在这些新移民排队在专用窗口打饭的时候。
二楼一处可以俯瞰下方的房间里,朱善墨和方深两人也正在用餐。
原本朱善墨的饭食是由改组后的御膳房负责。
说起来整个御膳房也就三人,其中有两个是原本的厨师和学徒,还有一个是新被选中的厨师,做面食很有一手。
朱善墨大多数时间吃的都是拼夕夕上面买的速食和零食,但那些东西总有吃腻的时候。
他也想吃些正儿八经的餐食,于是偶尔会在拼夕夕上买食材,然后交给御膳房的厨子做。
原本的厨子做炒菜、炖菜很擅长,但对面食完全是一窍不通,有一次朱善墨稍微感慨了一句想吃面食,方深马上就给他调来了一个擅长做面食的厨子。
朱善墨倒也没有推辞。
不过他考虑到整个御膳房都只为他一个人做饭,实在是有些浪费。
如今大明的人力并不充裕,能省则省。
随即他就和方深商量,想要“与民同乐”,将御膳房的厨子首接遣散,再建一个大食堂,同时给大明百姓们提供饭食。
反正他只是偶尔会让御厨给他做饭,大多数时间御膳房完全闲置。
大不了以后他只在需要的时候带着食材来找御厨,到时候单独做给他吃,应当也没什么问题。
一开始的时候方深坚决不同意,在他看来作为大明的皇帝,朱善墨就应该独享御膳房。
除了朱善墨身份尊贵这一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为了安全考虑。
方深认为食堂之中人员众多,鱼龙混杂,谁也不知道其中之人具体是什么样的想法。
万一有人就是脑子有问题要趁朱善墨到这里用餐的时候谋害他,那后悔也来不及了。
就算暂时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也要为以后多做考虑。
等这新城之中人多起来,人员成分将更为复杂,特别是大明出现在其他势力视野中之后,免不了有人刺探。
平常时的护卫要考虑,用餐时的安全自然更要考虑。
在方深的一番劝说之下,朱善墨总算是放弃了与民同乐的想法。
不过他还是不愿意独享御膳房,于是就将御膳房改为政务楼和乾清宫的小食堂。
主要是政务楼司长以上的官员使用,朱善墨和方深、张喜德等人也在这里用餐。
能进入政务楼的人员都经历过层层审查,这里基本上是整个新城最安全的地方。
更别说司长级别的官员每个忠诚度都爆表,他们肯定不会有谋害朱善墨的心思。
要是连这些人都动了歪心思,那朱善墨就真的只能自认倒霉了。
于是近一个月的时间朱善墨都是在小食堂中用餐,一次都没来过城里的大食堂。
今天之所以破例,自然是因为下面第一批新移民。
大明终于有新汉人移民了!
这对朱善墨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几个月以来,整个大明最需求的不是其他,就是人口。
任他有无数资源,数不清的规划,没有人来实施,就都只是空中楼阁。
为了快速发展,他连跟众多大明人语言不通的罗刹人都接纳了。
可整个西伯利亚才多少人?
大概也就两百多万出头。
再分散到各个总督区,行省,州,托木斯克这边满打满算都不可能有十万人,其中还要包括当地原本的土著。
大明这边能够遇到尤里那群逃奴就己经够幸运的了,之后还想再纳入更多的罗刹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想要快速增加人口,朱善墨只能在南方人口更多的蒙古地区想办法。
唐努乌梁海,乌里雅苏台,甚至是伊犁地区,天山地区他都要伸手。
其中他最想要的当然是这些地区的汉人。
这里可是新大明,新大明也是大明!
大明是什么?汉人王朝。
倒不是说大明里不能有其他民族,但要是其他民族占多数就显得有些滑稽了。
朱善墨早就下了死命令,汉人移民的数量上不封顶,越多越好,最好是能将这一片区域完全填满!
所以在得知第一批汉人新移民到来后,他迫不及待的喊上方深到食堂来看一看。
这批新移民可是大明未来发展的基石,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