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第三天,一早卫红和唐子鸢就起床收拾东西。
今天要去姜淳于那聚餐,两人就想早点去帮忙。
他们就十个人,还不知道那个林笙在不在。不管他在不在,十来个人的饭,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卫红背好包:“子鸢姐,我们要不要和学长他们说一声。”
“说一声吧。”
唐子鸢把自己的包拎在手里,冲着宿舍其它三个女生挥了挥手,和卫红一起出了门。
门里,三个其它军大的女生相互对看一眼,都没有说话。
她们也想聚餐,可是她们没有姜淳于这么好的同学。
当然,她们也不会厚着脸皮,以舍友的身份去蹭饭,哪怕自己掏钱和粮票也不行。
这个时候,缺衣少食,就算你拿粮食,别人也未必会欢迎你。
油盐酱醋柴火这些都是要钱的,而且这些东西也是缺的。
卫红和唐子鸢去了男生宿舍楼门口,刚到宿舍楼下,还没找到人叫人,就看见陈锦书背着包从楼下下来。
唐子鸢和卫红立刻迎上去:“陈锦书。”
陈锦书也没想到她们会这么早,不由一愣:“你们怎么这么早。”
“我们准备早点去小楼帮忙,陈锦书,你怎么也这么早。”
陈锦书有些支支吾吾:“我要出去办点事,等中午的时候首接去小楼。”
“行,那你先上去和学长他们说一声,就说我们先走了。”
“好。”
陈锦书看着卫红和唐子鸢手拉手走远,才转身上楼。
他今天要回家一趟。
上次开学的第一个假期,他偷摸换了身衣服回了家。
还没到巷口,就看见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在周围转悠。
陈锦书等了一天,也没等到机会回去看一眼。
昨天和前天他和张延煊几个,被其他军大的学员拉着比赛,也没抽出空来。
今天这一趟,无论如何要去。
这一次意外的顺利,他很远就看见他家大门口,贴的残破的白色的纸张。
走近才发现,那是死人才会贴的白色对联。
大门口紧闭,上面的封条也有些破败。
陈锦书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更不知道家里谁去世了,为什么会贴白色的对联。
他趁着周围没人的时候翻进院子,才发现家里的东西,值钱的都不见了,而不值钱的包括家具那些,都被人砸了。
大门白色的对联上,还有溅出的血迹。院子往大门口的方向,隐约还能看见拖拽的痕迹。
哪怕陈锦书没有亲眼所见,他也能想象到他的家人遭受到了什么。
陈锦书跪在门槛上,一遍遍抚摸着大门上白色对联上面的字,“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是爷爷最喜欢的诗。
在国外的时候,他常常坐在爷爷的怀里,一遍一遍听爷爷读诗,他听的最多的就是这首崔涂的《春夕》。
是爷爷,去世的是爷爷。
陈锦书抹了把泪转身进屋,又一次翻找。
他想找点有用的东西,来告诉他,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的父母,叔婶弟弟们呢?
找遍了家里所有的屋子,陈锦书也没找到有用的信息。
他跌坐在父母的房间,抱着头呜呜痛哭。
为什么会这样。
哪怕他己经预料到会发生什么,一时也不能接受。
早知道就不回来了。
当初爷爷奶奶在国外工作,拒绝了高薪聘请,毅然决然地带着全家回国,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时候祖国需要他们。
爷爷奶奶走的时候,很多人劝他们,就连小小的陈锦书也不明白,为什么要离开这里。
陈锦书是在国外出生,五岁的时候才跟着爷爷奶奶还有父母回来的。
幼年的记忆就是,他们坐在轮渡上,风很大,呼呼着的小脸生疼。
轮船后面泛起的浪花,像巨大的雪堆。
爷爷抱着他,指着越来越近的码头,高兴的浑身都打着哆嗦。。
到现在,陈锦书都记得爷爷带着哭腔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我们到家了,那是我们的祖国。”
他问爷爷,祖国是什么?
爷爷说,祖国是母亲,是故土,是有亲人的地方,是游子的根。
五岁的陈锦书不懂,母亲就是妈妈,为什么会是祖国呢?
他们在国外,亲人也在国外,那不也是有亲人的地方。
还有,什么是游子的根,他只有两个脚,没有根。
后来,很多年后,陈锦书看见了一篇散文《祖国是什么》,那时候他己经人到中年,儿女绕膝。
他把这篇散文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抄写在纸上,在清明的时候烧给了爷爷。
《祖国是什么》——路遥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
祖国,到底是什么?
我想呀,想呀
每一次想起“祖国”这两个字
心里便泛起一阵温柔的波浪
眼里便涌起一片晶莹的泪花
血管里便奔腾一股股热血
祖国是什么?
她是山,是海,
是森林,是草地,
是村庄,是城市,
是莽莽无垠的沙漠,
是绵延起伏的丘陵。
祖国是什么?
她是炊烟,是鸽哨,
是端午的龙舟,
是中秋的火把,
是情人在木栅栏后的热烈亲吻,
是婴儿在摇篮里的咿咿呀呀的呼唤,
是母亲在平底锅上烙出的煎饼,
是父亲在远出时的殷殷叮咛。
祖国是什么?
她是孔子、老子、庄子的思考,
是屈原、李白、陆游的诗,
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的散文,
是李煜、李清照、辛弃疾的词,
是八大山人、郑板桥、齐白石的画,
是米芾、黄山谷、林散之的书法,
是戊戌六君子、孙中山、毛泽东的实践
是我们先辈中最智慧的大师的创造,
是我最尊崇的那些大师们的劳绩。
祖国是什么?
她是一次次的屈辱,
她是一次次的抗争,
一次次的失败,
又一次次的奋起。
她是战士手中的枪,
志士颈上的血,
是胜利后的狂欢,
是史书上一页页不朽的篇章。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地方。
但是,那里有黄山么,
有黄河么,有长江么,有长城么?
有母亲生育我时的衣胞么?
有我一步步艰难跋涉过来的足印么?
有我和我的亲友们都己经习惯的那些
难以尽说的民风民俗么?
有我一开口哼唱就觉得
荡气回肠的乡音么?
没有!既然这些都没有,
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
祖国,
她是一首唱不完的恋歌,
一篇写不尽的美文。
她是我们那祖先和祖先的祖先
赖以繁衍生息的地方,
也是我们的子孙和子孙的子孙
赖以生存发展的地方。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
祖国,到底是什么?
我想呀,想呀
——我亲爱的祖国!
(这一篇路遥的《祖国是什么》,原本是想借几句表达一下意思。删删减减,最后还是全部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