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裂
长安裂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长安裂 > 第23章 墨冤牍

第23章 墨冤牍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裂
作者:
沐与安
本章字数:
2214
更新时间:
2025-03-18

乡试前夜暴雨倾盆,金陵贡院明远楼梁柱轰然断裂。老门吏周瘸子举灯查探时,瓦砾间赫然露出半截臂骨,指节紧攥铸铁砚台,砚底阴刻“登科”二字被血锈蚀成“镣铐”。坍塌的考棚下散落《科场秘录》,焦糊页角残存朱批:“文章需骨祭,朱笔方点魁”。

陈砚舟的剑鞘挑开断裂的号板,三百枚铸铁闩钉随泥水涌出,钉身錾刻着历年落第举子的姓名。温如卿的银针探入砚中残墨,针尾凝出蛛网状的靛蓝纹络:“松烟混了尸毒,这贡院是座噬才炉。”阿莽的铁斧劈开至公堂暗室,成箱的“御赐文房”下压着铸铁密匣,匣中《考官名录》的批注触目惊心:“寒骨为梯,方登青云”。

新任学政的官船在秦淮河搁浅,舱底铁笼里锁着十二名落第书生,双目被墨汁糊死。温如卿趁夜潜入时,笼顶突坠铸铁镇纸,淬毒墨锭如雨倾泻。濒死的书生咬破手指,在舱壁上勾出血字:“先生…他们说活人誊卷,墨迹不褪…”

陈砚舟斩断船锚时,倾斜的舱室撞向石桥,浮尸的指甲在桅杆上刻出“金榜即葬榜”的蚀痕。飘散的《科场条例》残页浸透血水,墨迹拼出工部密令:“以髓为墨,以骨作牍”。

崔珩在祠堂焚烧考卷时,火舌突然凝成殿试金榜的轮廓。他劈开祖传状元匾的暗层,露出江墨生未呈的《谏科举疏》:“朱笔点魁,实为滴血;金殿传胪,皆是哭魂。”窗外忽传来裂帛声,阿莽率流民推倒学政衙门的“文运昌隆”碑,老周抡斧劈碎碑上“为国抡才”西字:“这碑上的金漆,是拿书生的脑髓熬的胶!”

温如卿剖开疫者尸首的颅腔,灰黑的脑浆里沉着铸铁笔尖。镊子挑开墨垢,内层竟刻着学政要员的生辰八字。她突然掀翻药柜,《苏氏疫录》残页飘落:“毒藏于墨,铸铁为媒,需以人喉为毫。”夜探卷库时,腐尸从文牍堆爬出,手中朱笔的刻痕拼出“金陵试”的暗码。

陈砚舟拖着铸铁考箱闯入朝堂,墨锭滚过金砖的声响如万鬼哭卷。他撕开朝服,掌心溃烂的伤口拼成御赐考题:“诸公的玉笏,可镇得住这墨中的冤魂?”学政使暴起时袖中毒砂泼向御座,温如卿的药囊凌空掷出,银针引燃墨雾,青烟中显出血色谶语:“金榜题时,人牲尽殁。”

铸铁台的余烬里,阿莽将御制墨锭投入熔炉。铁锤砸向冷凝的考箱时,火星中迸出《墨冤牍》的残章:“血研之墨,终化飞烟;骨制之牍,当裂云天。”温如卿将最后一株野棠栽入焦土,根系缠上江墨生的铁针。陈砚舟咳血浇灌花根,血珠渗入墨痕的刹那,贡院突燃大火——三百年前的科场血书与当下骸骨在烈焰中相撞,激起混着铁屑的墨霭。

三年后,寒门童生在废墟中拾起淬毒的状元笔。老门吏将其熔成丈量民智的戒尺,阿莽一锤砸碎“御赐”铭文:“这尺量过吃人的文章,往后只教稚童写天理。”野棠在灰烬中怒放,花瓣上的墨斑凝成未写完的《墨冤牍》:“墨污可洗,心浊难涤;民心若文,自书春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