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裂
长安裂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长安裂 > 第4章 烬里灯

第4章 烬里灯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裂
作者:
沐与安
本章字数:
3120
更新时间:
2025-03-13

**寒门书院**

青烟从《科举改制疏》的残页里升起,十七岁的江墨生攥着半块焦黑的玉珏。窗外飘着永昌二十二年的初雪,却盖不住城南焚书坑的血腥气。

"谢大人用命换来的证据,就剩这些了?"医女苏蘅揭开药箱夹层,取出用银针固定的碎纸片。那上面"军械"二字被血污浸透,正是三年前谢沉舟从幽州传回的密信。

书院后厨突然传来瓷碗碎裂声。众人冲进去时,只见老仆阿墨瘫在柴堆旁,手中紧握着半截箭头——正是当年幽州箭镞的制式。他喉头滚动着想说些什么,最终只在沙地上画出个残缺的矿洞图。

"墨叔!"江墨生扑过去时,老人袖中滑落染血的《千字文》,扉页赫然是谢沉舟批注:"字可焚,骨不屈。"

**崔氏祖宅**

崔元庆将族谱砸向跪着的少年:"你也配提科举改制?"鎏金烛台擦过崔明谏额角,血滴在谢沉舟的《谏税赋疏》上——这是他从灰烬里抢回的孤本。

"祖父,北疆六郡饿殍遍野,我们崔氏粮仓却..."

"放肆!"崔元庆扯开屏风后的帷幔,露出满墙世家联姻图谱,"你以为谢沉舟怎么死的?他错就错在既要清名,又要实事!"

少年突然举起手中账册:"那这是什么?"泛黄的纸页间飘落婚书碎片,正是永昌十九年崔令仪被撕毁的嫁妆清单。背面密密麻麻记着铁矿劳工的姓名,每个名字都用朱砂画了圈。

祠堂烛火猛烈摇晃。崔元庆看着最末那个被血渍模糊的名字,突然想起三十年前自己金榜题名时,有个铁匠送来自制墨锭。那墨锭后来刻着"崔元庆"三字,嵌在进士碑最高处。

**紫宸殿**

永昌帝的护甲划过跪着的春鸢脊背:"一个丫鬟也敢谈公道?"血珠溅在崔令仪未绣完的帕子上,染红了"民为贵"三个字。

"奴婢确实不知账册下落。"春鸢抬头首视龙椅,"但奴婢知道,三年前朱雀大街的送嫁队伍里,藏着北疆运铁矿的死士。"她突然扯开衣襟,心口处烫着崔氏死士的烙印,"陛下可要验验这印记?"

玄衣卫的刀架上来时,春鸢猛地撞向殿柱。血雾中飞出一枚银针,钉在御案刻着的"仁"字上。永昌帝暴怒起身,却发现针尾系着半缕青丝——正是崔令仪大婚当日割下的。

**西市陋巷**

更夫老赵敲着梆子走过炭窑,突然被拽进暗处。卖炭翁掀开草席,露出满车《寒门策》的手抄本:"谢大人留下的北疆矿图,我们找到了。"

"你疯了!"老赵攥紧梆槌,"上个月东市口斩的读书人..."

"就是因为怕,才更要做。"卖炭翁从炭块里剖出铁盒,"谢大人临死前把这个藏在箭镞里,你猜是什么?"

月光漏进铁盒,照见褪色的《寒门学约》。首行朱批灼眼如血:"权可倾,脊不弯。"

**刑部旧档库**

苏蘅举着夜明珠照亮梁上暗格,灰尘簌簌落在谢沉舟父亲未写完的《洗冤录》上。江墨生突然按住某页:"快看!"

泛黄的纸页间夹着根女子发簪,簪头刻着微缩的幽州驿道图。苏蘅用银针挑开簪身,掉跌出粒药丸大小的蜡封——里面是崔令仪的字迹:"铁矿账册在《金刚经》夹页,慈恩寺地宫。"

暗处忽然传来机括响动。江墨生推开苏蘅的瞬间,毒箭穿透他右肩。少年忍着剧痛撕下《洗冤录》末页,上面谢父用刑部密语写着:"罪证易毁,人心难诛。"

**慈恩寺地宫**

永昌帝的仪仗停在暴雨里。崔元庆盯着地宫壁画上的《地狱变相图》,忽然发现恶鬼手中的铁索,竟与幽州矿洞的锁链纹样相同。

"陛下!找到石匣了!"玄衣卫捧来鎏金匣的刹那,地宫剧烈震颤。崔元庆扑过去时,只见匣中《金刚经》无风自燃,灰烬里露出半枚带血的玉珏。

永昌帝的狂笑在雷声中炸响:"谢沉舟!你以为烧了账册..."话音戛然而止,他看见经卷灰烬在雨中排列成赋税条目——正是用崔令仪独创的烬写术所书。

崔元庆突然夺过玉珏按在壁画上。当年铁匠所赠的墨锭成分竟与地宫颜料一致,显出血红的北疆舆图。暴雨冲开地宫顶棚时,他望见谢沉舟题在御史台的诗句被百姓刻满山壁——"愿化青磷火,照彻夜行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