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西川这几天就像一位执着的侦探,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星源生物”研究基地位置的探寻中。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资料,地图被反复翻阅,上面密密麻麻地标记着各种符号和注释。经过夜以继日的分析,结合土地购买记录、周边设施建设等多方面信息,他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进展。
陆西川站在地图前,手中的笔在几个区域上轻轻点着。这几个特定区域,是他从最初的众多怀疑地点中,经过层层筛选和排除后留下的。每一个区域的确定,都凝聚着他无数的心血和细致入微的分析。
“这块土地,‘星源生物’在五年内分三次购入,面积不断扩大,周边还新建了一些不明用途的配套设施,很可疑。”陆西川指着地图上的一处说道。这处区域位于一个相对偏远的山区边缘,周围人烟稀少,保密性极佳。从土地购买记录来看,“星源生物”对这里似乎有着长期且深入的规划。周边设施建设资料显示,新建的建筑风格独特,不像是普通的民用或工业建筑,更符合科研场所的特征。
再看另一个区域,它坐落在一片广袤的农田附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无奇,但陆西川在调查中发现,“星源生物”以农业开发的名义购买了大片土地,并且在周边悄然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这些改造包括铺设特殊的管道线路,还有对电力设施的升级,普通的农业开发显然不需要如此大动干戈。”陆西川皱着眉头分析道。
还有一处区域,位于一个废弃工厂的旧址附近。“星源生物”先是收购了废弃工厂,而后又陆续将周边的一些零散地块收入囊中。从卫星图像上可以看到,这里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翻新和扩建工程,而且施工现场戒备森严,与“星源生物”研究基地应有的保密性高度吻合。
陆西川深知,这几个区域虽然都疑点重重,但要确定哪个才是真正的研究基地,还需要实地考察。他回到办公桌前,开始整理这几天的调查成果,将每个区域的详细信息分别整理成册,包括土地交易时间、交易金额、周边设施建设情况、与“星源生物”的关联程度等等。
“这几个地方可能性最大,但实地调查必须小心谨慎。‘星源生物’对这个研究基地如此保密,肯定会有严密的防范措施。”陆西川自言自语道。他清楚,一旦打草惊蛇,不仅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还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
陆西川拿起电话,打给了他在摄影界的一位好友。“阿明,我有个事儿想麻烦你。我接下来可能要去几个偏远地方做一些调查,需要一些隐蔽性好的拍摄设备,你那儿有没有合适的?”
阿明在电话那头笑道:“西川,你这是又要搞大新闻啊!没问题,我这儿有几款小型高清摄像机,隐蔽性强,续航能力也不错,很适合你这种实地调查。你什么时候要?”
“越快越好,我这几天就要出发了。”陆西川说道。
“行,我明天就给你寄过去,再给你附带一些使用说明。你可得小心点,别把自己搭进去了。”阿明叮嘱道。
挂了电话,陆西川又联系了一位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这位向导在偏远地区生活多年,对各个地方的地形和人文情况了如指掌。“李叔,我打算去[几个重点区域地名]这几个地方转转,您对那边熟,能不能陪我走一趟?”陆西川客气地说道。
李叔爽朗地笑了笑:“西川啊,这几个地方我都熟。不过有些地方挺偏僻的,路不太好走,你去那儿干啥呀?”
陆西川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透露太多:“李叔,我就去做个调研,了解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您就说能不能陪我去一趟吧?”
“行,反正我最近也没啥事儿,就陪你走一趟。你啥时候出发,提前跟我说一声。”李叔答应道。
安排好这些后,陆西川又开始思考实地调查的具体计划。他深知,这次实地调查将是揭开“星源生物”秘密的关键一步。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调查的成败。
“首先要对每个区域进行外围观察,看看是否有明显的研究基地特征,比如特殊的建筑、严密的安保等。如果有机会,再尝试接近内部,获取更首接的证据。”陆西川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计划要点。
在准备实地调查的过程中,陆西川也没有忘记与泠崖保持沟通。他将自己缩小范围后的调查成果详细地告知了泠崖。“泠崖,我这边己经把研究基地的可能位置缩小到这几个区域了,准备亲自去实地调查。你们那边基因分析进展怎么样?有没有新的发现能和我这边的线索结合起来?”陆西川在电话里说道。
泠崖兴奋地回答:“陆记者,我们这边确实有新进展。通过对基因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与特定地理环境适应性相关的基因片段,这或许能帮助我们判断研究基地的位置。等你实地调查的时候,注意收集当地的地理环境信息,我们可以综合分析。”
陆西川听后,心中一喜:“太好了,泠崖。看来我们的调查方向是对的。等我实地调查有了新线索,咱们再详细讨论。”
挂断电话,陆西川更加坚定了信心。他知道,接下来的实地调查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与泠崖团队紧密合作,就一定能揭开“星源生物”研究基地的神秘面纱,为解开克隆蔬菜危机的谜团迈出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