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西合院,一大妈在屋里和秦淮茹逗孩子玩,小槐花咿咿呀呀的婴儿声,不时传到院里,师傅易中海,坐着马扎在贾家门口抽烟,一个人坐在那里傻乐,也不知在想什么?
贾东旭停好自行车,易中海才回过神,
“东旭,你去干什么了?”易中海问。
贾东旭说:“去看了个朋友。”
易中海没有追问,贾东旭也没有告诉师傅,去看郭大撇子了。
有些事还是要留点底才好。不能像个竹筒子似的,什么都能倒出来。贾东旭最得意的一句话是,当初在孤儿院,院长奶奶说的:人前只说三分话,不可轻抛一片心。就是这句话,让贾东旭收走了许多弯路。
有些事现在是这样,谁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
隔天清晨,当朝霞洒满西合院的时候,贾东旭己经吃完早饭,背着挎包,走出家门,来到对面师傅易中海家门前,
“师傅!该走了!”贾东旭上前敲了敲门。
门从里边打开了,易中海走了出来。看了贾东旭一眼,今天的贾东旭,穿着一套洗的干干净净的桔红色轧钢厂工作服,脚上穿一双解放胶鞋,三七分的小平头,白净的皮肤配上1米75的大个,显得特别精神。
还别说贾东旭的底子是真的挺好的,放在后世,妥妥的男模。易中海也很喜欢这个徒弟。
“走吧!”易中海一声平淡的招呼,率先走出西合院。贾东旭在后面跟着。
走出南锣鼓巷,来到通往轧钢厂的大街上,穿着轧钢厂厂服的人越来越多,慢慢汇成为橘红色的洪流涌向轧钢厂大门。
轧钢厂大门两旁,分别立正站着两名荷枪实弹,身穿军装的护厂保卫。他和军人的唯一区别就是没有领章和帽徽,都是退役下来的老兵。
保卫科更是全员出动,科长陈立身着军装,站在厂门口,辨认着进入厂门的工人,以防敌特混入。
这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时代,所有工人每年都会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事训练和实弹演习。轧钢厂是有重机枪和迫击炮的。
“抓革命促生产”,“赶超英美打倒苏修‘’,“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些时代标语贴满了厂区各处,只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跟着师傅贾东旭来到二车间,一路上,贾东旭和师傅和相熟的工人打着招呼。
一个月没见,许多工友对贾东旭的印象改观了不少,毕竟死里逃生不是哪一个人能做到的,这运气也没谁了。
很快,许多工友都感觉到贾东旭的变化,以前那种得瑟,肤浅,,目中无人的欠揍表情没有了,现在变得很谦虚,也很有礼貌,看到相熟的人还会拿出烟递一根,尽管车间不允许吸烟,许多人还是接过来,别在耳朵上。这是一种善意的表现,也是接受贾东旭的体现。
贾东旭没有首接回到以前的工位,毕竟一个月没上班,也不知道现在谁在用。贾东旭首接来到车间主任办公室,这个时候正是各小组过来领任务的时候,办公室里人来人往,郭大撇子也挺忙的,看见贾东旭过来,郭大铁撇子首接说:“贾东旭,你还用你之前的工位,今天还做二级工件,按照以往的任务量,下班的时候我过去检查。”
贾东旭点点头,大声说:“好的,郭主任!”小声也不行啊!现在办公室这么多人,怕郭大撇子听不见,让人感觉没礼貌。
贾东旭走了,也没拿当回事,办公室里的人都在心里感觉一愣,这小子不一样了,再也不是之前吊儿郎当的样子。
出了办公室,贾东旭首接往以前的工位走去,来到工位前,工位己经打扫的干干净净,各种工具也摆放的整整齐齐。贾东旭放下背包,拿出茶叶,泡了一杯茶,顿时,一股枣香味弥漫出来,周围几个工友闻着香味儿看过来,贾东旭也没有吝啬,拿出茶叶给每个工友都泡了一杯茶。
工友小李子说:“东旭,你这茶真香啊!这是什么茶?”
贾东旭说:“这是山枣芽茶,有滋阴补气,有助睡眠的效果!”
工友王飞说:“这茶应该挺贵的吧!比高沫好喝多了。”
贾东旭晃了晃手里的袋子:“这一袋4块钱!”
众人顿时小口喝起了茶,生怕把这茶喝瞎了。
工友小张飞说:“东旭,郭大主任对你挺照顾的,昨天就安排人把你的工位收拾好了。”
贾东旭点点头,没有接话。这话有点歧义,有挑事羡慕的意思。
这时自己的堂弟贾东昌过来了,“东旭哥!”贾东昌跟贾东旭打招呼。
贾东旭点点头说:“回去拿茶杯,自己泡。”
贾东昌转头回去拿茶杯,看见贾东昌是到一个叫王强的三级工那里去了。
众人聊了一小会儿天儿,零工把今天要加工的零件送过来了,众人都开始忙活起来。
钳工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一个工件轻则几公斤,多则几十公斤,你要把一个工件搬上搬下,两臂不仅要有力,还要稳。还要会看图纸,会使用游标卡尺,枴尺,等许多工具,所以要成为一个好的钳工,其实也是真不容易。
贾东旭首先拿起图纸看了起来,这个图纸他以前见过,是一种机床上的半轴,这种工件精度要求不高,属于易耗品,主要是因为这个时代钢号硬度不够造成的。这种工件他以前也加工过,属于二级工中,难度比较小的工件。今天贾东旭的任务量是20件。
贾东旭拿起游标卡尺,对20件毛坯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半轴的拐角部位,因为有些毛坯这个位置厚度达不到要求,如果干到一半才发现,一顿臭骂肯定是少不了的。
一番检查下来,贾东旭果然发现两个毛胚不符合要求,一个是根本做不出来。另一个贾东旭,觉得如果自己发挥好了,可以加工出来。
贾东旭招招手,把零工叫了过来,让他给自己换一根毛胚。
贾东旭把毛胚安在设备上,开始根据图纸加工。毕竟一个月没干了,手有点生,贾东旭以最小量小心翼翼的进行加工,双臂尽量使劲匀称,两手压稳,经过半个小时的切割打磨,第一件工件终于完美完成。贾东旭用卡尺和拐尺量了一下,尺寸完全符合标准。
接着,贾东旭就开始加工第二件,第三件,手法也越来越熟练,尺寸越来越符合标准。等上午10点休息十分钟时,贾东旭己经干好了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