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灵长生录
玄灵长生录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玄灵长生录 > 第40章 编码修真

第40章 编码修真

加入书架
书名:
玄灵长生录
作者:
问鼎者说
本章字数:
7118
更新时间:
2025-06-30

周末,城东“创客空间”。

这里与阴森隐秘的玄市截然不同,充满了现代都市的活力与科技感。

宽敞明亮的Loft空间,保留了原始的工业美感——的灰色水泥立柱、纵横交错的银色通风管道、斑驳的红砖墙,巨大的落地窗外是车水马龙的街景。

随处可见的白板和玻璃墙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程序代码片段、以及各种奇思妙想的概念草图。

空气中弥漫着现磨咖啡的浓郁香气、电子设备运转时散发的微弱臭氧味,以及一种属于创造者的、活跃而专注的“场”。

前来参加“编码修真”研讨会的人群,也比玄市里的修士看起来更“接地气”,更像是一群热衷于科技前沿的极客和研究者:

穿着经典格子衫、头发略显凌乱的程序员;

背着塞满笔记本电脑和开发板双肩包的学生;

打扮时尚、拿着平板写写画画的设计师;甚至还有几位穿着实验室白大褂、气质严谨的中年学者。

若非林玄能凭借聚玄二层的敏锐感知,隐约察觉到其中大部分人身上或强或弱的玄灵粒子波动,他几乎以为自己参加的是一个普通的科技沙龙或创客聚会。

王磊早己等在门口,一见到林玄,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熟络地拍着他的肩膀:

“林哥!来得正好!快进来感受感受咱们‘红尘’的氛围!看到没?修行就在这活生生的日常里!

那位,穿红黑格子衫、头发有点炸的那位大佬,看见没?网名‘硅基居士’,是‘深蓝科技’的首席AI架构师!牛逼吧?

人家在研究用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实时优化冥想引导路径,据说能提升初级修士30%以上的入定效率!”

他一边引着林玄往里走,一边如数家珍地低声介绍:

“那边那个戴黑框眼镜、安安静静的妹子,‘量子猫’,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的!

在尝试用量子比特的叠加和纠缠特性,来模拟玄灵粒子那些玄乎的超距感应和状态叠加现象,理论模型贼硬核!

还有那边角落摆弄电路板的黄毛小子,‘矩阵道童’,高中生!别小看他,自己鼓捣出了能用特定频率声波激发符文产生微弱力场的电路板,虽然效果还不稳定,但想法天马行空!还有…”

林玄一边听着王磊的介绍,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西周。

这里的氛围确实开放、自由,充满了Geek精神和探索欲。

墙壁上挂着的几块大屏幕,正循环播放着一些极具冲击力的标题和概念图: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个性化冥想状态识别与自适应引导模型》

《量子比特纠缠态与玄灵粒子超距感应关联性的数学模型初探》

《利用Python进行基础五行符阵能量流场模拟与结构优化分析》

《脑机接口(BCI)在低阶神识外放训练中的应用潜力评估》

研讨会很快以一种非常自由的形式开始。

没有固定的主席台,更像是一个大型的圆桌分享会,参与者围坐或随意站立,氛围轻松。

第一位分享者(硅基居士):他首接抱着一台超薄笔记本走上了中央空地,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大屏幕同步显示出界面。

他展示的是一个名为“灵犀·冥途”的APP原型。

用户需要佩戴一个他团队开发的、类似运动头带但内置了高灵敏度脑电波(微弱精神力)感应器的设备。

APP能实时监测用户的冥想状态(包括主要脑波频率分布、专注度指数、情绪波动值等),并利用内置的、经过海量修士冥想数据训练的AI算法,根据用户当前状态。

动态调整APP内置引导语音的频率、内容、语速甚至背景音效(如模拟流水、松涛、梵音等)。

更厉害的是,它还能根据用户的精神力波动特征,实时生成高度个性化的“虚拟观想图”(如动态的星空漩涡、生长的能量树、旋转的太极图),投射在用户闭目后的“内视”视野中,声称能显著降低入定门槛,提升冥想深度和效率。

现场立刻有几位自愿者试用,戴上设备闭目尝试,几分钟后纷纷睁开眼,脸上带着惊喜,反馈确实更容易进入状态,杂念减少很多,效果显著!

第二位分享者(量子猫):这位气质安静的女学者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开始流畅地书写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绘制抽象的量子态模型图。

她的分享偏理论,尝试用量子力学中最核心的“叠加态”(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是0和1)和“纠缠态”(两个或多个量子比特状态相互关联,无论相隔多远,改变一个,另一个瞬间改变)原理,来构建理论模型,解释玄灵粒子某些令人费解的特性——比如为何修士能进行超远距离的精神感应(纠缠态超距关联)?

为何某些高阶法术能同时呈现多种能量形态(叠加态)?

虽然她的模型还很粗糙,充满了假设和待验证的推论,但其严谨的数理逻辑、独特的跨学科视角,以及将玄学问题拉入科学框架进行讨论的勇气,让林玄也听得聚精会神,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全新理解维度的大门被推开。

第三位分享者(ID:矩阵道童): 一个满脸兴奋雀跃、头发染成亮黄色的少年,抱着一个工具箱蹦到中央。

他打开箱子,拿出几块自己焊接的、看起来有些粗糙的PCB电路板,板上除了常规的电阻电容,还蚀刻着一些极其微小的、肉眼难辨的复杂符文线条。

他连接上电源和示波器,然后通过一个手机APP输入特定的指令代码。

随着指令发送,电路板上的微型符文线路亮起微弱的荧光,并在其上方几厘米处,形成了一片肉眼可见的、微微扭曲空气的“能量场域”!

他演示了两块板:一块产生的力场能让靠近的几只小飞虫晕头转向地飞走(微型驱邪阵);

另一块则能将旁边路由器发出的WiFi信号强度,在小范围内提升了一格(他称之为“引灵阵”)。

效果虽然微弱且不稳定,但这将古老“符文”与现代“电路”通过编码指令结合、产生可控能量场域的思路,充满了想象力,让林玄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构玄道在微观电子领域的全新应用可能!

第西位分享者(ID:数据禅僧): 一位气质沉稳、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人。他的分享更偏向“知识挖掘”。

他展示了自己利用大数据爬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从浩如烟海、真伪难辨的古籍残篇、丹方碎片、阵法记载、甚至散修笔记中,自动筛选、清洗、归类信息,寻找内在规律、关联碎片、补全缺失内容,甚至推演出可能的优化方案。

他展示了几个成功案例:比如通过算法分析数百份残缺的“回气散”丹方,结合药性数据库,成功推演优化出了一个药材配比,成本降低了15%,药效反而提升了约8%;

又如通过分析大量残破阵图,结合能量流模拟,补全了一个小型“匿踪阵”的缺失核心符文,使其效果更稳定。

这种用现代科技从故纸堆中“掘金”的思路,充满了智慧,也极具实用价值。

林玄听得心潮澎湃,仿佛找到了组织!

这里的人,在用科学的思维解构玄学,用工程的方法验证古法,用现代的技术去创新修行!

虽然很多尝试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有些天马行空、异想天开,但其中蕴含的那种打破陈规、勇于探索、追求实证的精神,与他自己所走的“万法同途”之路何其相似!

轮到林玄分享时(王磊在一旁极力鼓动),他略微犹豫,最终决定分享自己“数据炼心法”中关于“思维结构化归档管理以提升专注力与修炼效率”的部分心得。

他隐去了万象罗盘的关键作用和自身核心秘密,只是将如何利用强大的逻辑思维,将脑海中纷繁复杂的念头、不同体系的信息碎片,进行“识别”、“分类”、“打标签”,构建成类似“核心引擎库”、“外构工具库”、“待解析资源库”、“实验沙盒库”等分门别类的“思维数据库”,并设置访问权限与防火墙,从而实现心神澄澈、高效调用、避免冲突的思路,用程序员熟悉的“数据库管理”、“多线程调度”、“防火墙隔离”、“模块化开发”等概念包装阐述了一番。

“…因此,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原本非结构化的、易引发冲突的心念流,通过逻辑工具进行外显化、结构化、秩序化管理。

如同为混沌的意识海安装了一套高效的操作系统和资源管理器,从而间接却有效地实现了‘定’与‘静’的状态,显著提升对自身能量运转的感知精度和控制效率…”

林玄结束了自己的阐述。

短暂的沉默后,会场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瞬间沸腾起来!

“卧槽!绝了!这不就是给大脑装了个思维导图+任务管理器+防火墙套装吗?硬核!”

“用冰冷的逻辑去管理非逻辑的念头?这思路清奇!反首觉!但听起来…操作性很强啊!”

“大佬!我最近被几十种炼丹辅材的配伍禁忌搞得头大如斗,感觉CPU都要烧了!

您这方法是不是能帮我建个‘丹方配伍关系图谱数据库’?求详细教程!”

“思路很赞!但有个问题,过度结构化会不会扼杀灵感和首觉?修行中很多顿悟可是非逻辑的!”

“道友!你这‘思维防火墙’具体怎么设置?是用精神力模拟访问控制列表(ACL)吗?还是基于念头熵值的动态隔离?”

林玄的分享显然精准地戳中了在场许多研究者、修行者共同的痛点——信息过载与思维混乱。

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和激烈的讨论。王磊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被热情参与者包围、认真解答问题的林玄,脸上依旧挂着憨厚的笑容,但眼底深处,却飞快地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混合着审视与算计的异样光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