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江家刚吃完饭,就听到敲门声。铁蛋跑去开门,过来一会就和兰兰一同进来了,后面还跟着赵小月。
江老爷子笑道,“兰兰来了啊”
兰兰乖乖点头,“江爷爷好,兰兰这段时间要辛苦江爷爷教我读书了,谢谢您。”
“哎呦,这小嘴真甜。”沈如意笑道,“嫂子,兰兰,先坐,等会开始上课。”
小华带着铁蛋他们快速的把碗洗了,桌子擦了,把东西都放整齐后,搬着小板凳噔噔的跑到院子里的桌子旁边坐下,跑出去前,小华还顺手拿了一个塞给兰兰。
兰兰拿在手里还没明白,就看他们都跑出去了,自己也赶紧跟上把板凳放到柱子旁边。
江老爷子拿着书也乐呵呵的坐在了对面,开始每日的教学时课。先是复习了之前学的,然后开始新内容,看着坐在柱子旁边的人,“兰兰,先跟着大家一起学新的。等会学完新的,我再把之前的一点点的教给你好吗?”
“好”兰兰乖巧的点点头。
刘嫂子这时也过来了,“哎,小月,你也在呢?”
“你怎么也来了?”赵小月看着她
“昨天和小沈说好了,今天一起去大集,你去不去?”刘嫂子道。
“赶集啊,走,我和你们一起,我先回家拿东西。”赵小月赶紧回家,
沈如意拿着背篓,“走吧,刘嫂子。”
“好嘞”刘嫂子起身出门。
三人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集上,这会正是集上人多的时候,虽然没有后世的品类齐全,但也是人来人往。
沈如意从第一个摊子看起,不停的看有没有卖棉花的摊位,刘嫂子笑道,“小沈,这边都是卖筐子绳子之类的,棉花应该不在这。咱们再往里走走走。”
“你要买棉花啊?”赵小月问沈如意。
“嗯,打算买些,做些冬天的衣服。”沈如意点头。
赵小月点头,“确实,这里的冬天很冷。”
“是冷,不过你家还好吧,我记得去年是不是盘了炕。”刘嫂子问她,大家家里都是床,记得去年他家专门盘了炕,说是老家那边就是这么过冬的。
“炕上不冷,这一天也得下炕干活啊。”赵小月道。
沈如意听到炕眼睛亮晶晶的,她在后世就听说过,但是从来没去过东北,没见过真正的炕。最开始她也想说在家里盘炕,但是她和江建安两个人都不会。没想到碰到会的了。“盘炕麻烦吗?”
“不麻烦,就是盘的时候注意别有缝隙,防止一烧火,屋里就都是烟,其他的就挺好的,尤其冬天,是真暖和。”赵小月道。
“那等建安回来,我和他商量商量,看看我们要不要也弄一个。”沈如意点头。
集上逛了一圈也没发现有卖棉花的,沈如意有些失望,看起来今天是买不着了。
“棉花这东西是真不好买,种的人家少,就是种也是家里儿子要娶媳妇或者闺女要出嫁,需要准备喜被,才会种一些。”刘嫂子道。“不过,咱们多去几个集,应该总能买到的。”
赵小月也在旁边说道,“嗯,碰着买,咱们也多打听打听,说不定谁家就有想卖的了。”
沈如意点头,“反正现在还早,我就是想着提前买了,慢慢做。”自己那手艺做出来还不知道得多长时间呢,可不得早点做。
三人在集上买了些地里没种的菜,回去尝个鲜,中午前就回到了家属院。
小孩子己经上完课跑出去玩了,江老爷子坐在树下休息,沈如意把东西放好,“本来想去买棉花的,结果一份都没看有卖的。”
“这个时候应该才刚采下来吧,你过两三个季再去看看,不过这东西种的人很少,别着急,慢慢找。”江老爷子道。
沈如意恍然大悟,“爸,还是你厉害,我光想着早买早开始做,完全忘了棉花是什么时候采摘了。那我过段时间再去看。”
沈如意把买的丝瓜拿出来,“爸,中午烧丝瓜鸡蛋汤怎么样?”
“好啊,这个天喝这个正合适。”
“明年咱也种上几颗,这样也能换换口味。”沈如意熟练的给丝瓜削皮,她今年种菜的时候竟然完全没想到,她还是挺喜欢吃丝瓜的。
隔了一天,沈如意去了当时翻地时她去买鸡的那个村子,塔东村,她打算让那个大娘帮忙找找村里有没有种棉花的。她记得大娘家那会儿媳妇好像快生了,这会应该己经出生了,她抓了两大把红枣包了起来。
按着当时的路,果然在进村没多久就碰见了那个大娘,“大娘,还记得我不?”沈如意问道。
大娘抬头看了看她,“是你啊,当然记得了,多亏了你给的那些红糖,才让我儿媳妇月子里能补补身子。你这是?”
沈如意笑着坐到大娘旁边,掏了一把瓜子递给她,“大娘,我这次来还真是有事想请您帮忙,我想买点棉花,家里孩子的衣服都太薄了,得续上些新棉花,可是我找了好几个集了,都没有。”
“棉花啊,这个种的真不多,我好好想想谁家种过。”大娘道。
“嗯,你看看村里有吗,您帮忙给问问,是要钱或者其他的东西,都好说。”沈如意道。
大娘磕了颗瓜子,“我前几天还真听我家老头子嘟囔了一句什么棉花该摘了,等晚上我问问他。”
“那谢谢您了,对了,您家有鸡蛋吗?我想买些。”沈如意想起家里的鸡蛋,当时买的小鸡倒是长大了,但还没开始下蛋,原来的两只鸡下的蛋也不够吃的,她总是偷偷从空间拿,但是时间长了,不买些回去就容易露馅了。
“鸡蛋啊,我家倒还真有,有个30来个吧。”大娘道。
沈如意赶紧道,“那能都给我吗?价格您说了算。”
大娘笑呵呵的,“走,你跟我到家里看看。”
大娘招呼着沈如意坐下,就进屋去了,不一会,抱着一个包着包被的小孩出来了,满脸笑容的看着怀里的孩子。她儿媳妇在后面拎着一篮子鸡蛋,小心的放到桌子上。
“这一共有三十多个,都是新日子的。”大娘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