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那句“互助粮站”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瞬间在筒子楼狭窄的巷道里炸开了锅!
“粮站?陈记要开粮站?”
“还能换油盐鸡蛋?计划外的平价蛋?!”
“默默!这……这能行吗?这得多少本钱啊?”赵师傅又惊又喜,声音都带着颤,巨大的信息量让他一时难以消化。这步子迈得太大!油盐蛋这些,哪一样不是金贵东西?更别说计划外的平价蛋,那简首是紧俏物资里的硬通货!
排队的人群更是瞬间沸腾!质疑、惊叹、不可置信的议论声浪轰然掀起,几乎要掀翻陈记铺子的屋顶!
“互助粮站?陈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油盐蛋?你上哪儿弄去?粮站都限量!”
“默默,心意我们领了,可这……”
陈默没有立刻解释。喧嚣声浪中,他如同激流中的礁石,沉稳依旧。他缓缓摊开手掌,那把从木匣子里抓出的、沉甸甸的花花绿绿粮票安静地躺在他掌心。午后的阳光穿过铺门,落在粗糙的票面上,玉米票的金黄、高粱票的暗红、细粮票的浅白……各种颜色混杂,散发着粮食特有的、朴实而坚韧的气息。
这不仅仅是兑换券。
这是筒子楼无数工人家庭,在孙老五低价毒饼诱惑下,依旧选择站在陈记门口排队的信任!
是他们在金牙彪黑手阴影下,用最朴实的行动支撑起的、属于陈家的烟火根基!
是陈默重生以来,小心翼翼播下、在风雨飘摇中顽强发芽的第一批种子!
他的指尖拂过粮票粗糙的边缘,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目光扫过一张张或质疑、或期待、或担忧的脸,最终落回掌心这把凝聚着无数家庭口粮的“根”上。
“粮票的根,”陈默的声音不高,却奇异地穿透了喧嚣,带着一种扎根于泥土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在街坊手里。”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灶台上那个封存着秘制酱料的陶罐,锅铲与铁锅铿锵的碰撞声如同背景的鼓点。
“烟火的根,”他声音沉稳,斩钉截铁,“在良心锅里。”
他的目光陡然变得无比锐利,如同穿透迷雾的灯塔,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筒子楼深处那尚未散尽的阴霾上:
“只要根扎得深……”
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落地:
“风再大……”
“也吹不垮!”
短暂的寂静。
随即,人群爆发出更加热烈的议论和认同!
“说得好!默默!”
“根在咱们手里!良心在陈记锅里!怕他个鸟!”
“对!互助粮站!咱们自己帮自己!”
“默默,你说咋干?我们信你!”
赵师傅看着陈默那双沉静却蕴含着巨大力量的眼睛,看着街坊们被点燃的热情,胸中那股豪气也被激发出来!他一拍大腿:“好!默默!赵叔信你!木板我这就去找!字,让牛哥写!牛哥的字,有劲道!”
牛大力沉默地点了下头,深陷的眼窝里闪过一丝认同的光芒。他放下锅铲,走到案板旁,拿起那支写价牌的红漆刷子,粗壮的指关节捏得刷柄微微作响。
陈默走到那只盛满粮票的大木匣子旁,蹲下身,对旁边一脸认真清点记录的小娟温和道:“娟儿,帮哥个忙?”
小娟立刻抬起头,大眼睛亮晶晶的:“嗯!”
“去后院,把妈妈记账的那个小本子拿来,还有铅笔。”
“好!”小娟像只灵巧的小鹿,飞快地钻进了通往后院的小门。
很快,小娟拿着一个用旧作业本改成的、边角卷起的记账本和一支秃头铅笔跑了回来。陈默接过本子和笔,就着木匣子盖,飞快地写画起来。粮票种类、数量、对应的兑换价值、油盐蛋的预估进货渠道和成本……一行行清晰有力的字迹在粗糙的纸面上铺开,如同勾勒着一张充满生机的蓝图。
“赵叔,”陈默头也不抬,“麻烦您,现在就去一趟厂西集贸市场,找粮油摊的老马,就说我陈默要五十斤计划外的议价油,按昨天谈好的价,先赊账!再找鸡蛋贩子刘姐,订三百个平价蛋,同样赊账,就说……就说互助粮站开业,街坊们都等着!”
“赊账?”赵师傅倒吸一口凉气,五十斤油,三百个蛋!这可不是小数目!“老马和刘姐能答应?”
“告诉他们,”陈默抬起头,目光如炬,“粮票在我这儿,街坊的根在我这儿!下午,我带粮票亲自去结第一批!互助粮站,信用就是根!”
赵师傅看着陈默眼中那不容置疑的自信和沉稳,一咬牙:“行!我这就去!” 他转身就往外冲,脚步带着风。
“等等!”陈默叫住他,拿起刚写好的那张纸,撕下一条,飞快写下几个字:“把这个给刘姐,她认得我的字。”
赵师傅接过纸条,看了一眼,点点头,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
陈默的目光重新落回木匣子里那花花绿绿的粮票上。他伸出手,抓起一大把,感受着那沉甸甸的信任。
“王婶不在,账不能乱。”陈默看向刚才帮忙收钱的工友家属,“张姨,辛苦您,接下来收的粮票,按种类、面值,分开放。娟儿,”他看向妹妹,“你帮张姨记数,就像妈妈教你的那样,一笔一笔,清清楚楚。”
“嗯!”小娟用力点头,小脸绷得紧紧的,拿起铅笔和本子,站到了张姨身边,一副小大人的认真模样。
“牛叔,”陈默看向己经找来一块崭新大木板、正用红漆刷子饱蘸浓稠红漆的牛大力,“牌子,写大点!写清楚!”
牛大力沉默地点点头。他巨大的身躯微微前倾,手腕沉稳有力,沾满红漆的刷子落在粗糙的木板上,发出“沙沙”的轻响。鲜红的漆如同滚烫的血液,在木板上流淌:
“陈家烟火——互助粮站”
“凭票可兑:杂粮馒头、酱香饼、议价油、低价盐、平价鸡蛋!”
“街坊工友,互通有无!共守烟火,共渡时艰!”
每一个字,都力透板背,方正,遒劲,带着一种沉默而磅礴的力量!鲜红的字迹在午后的阳光下,散发着灼热的光芒和不容置疑的决心!
牌子写好,被牛大力“哐当”一声,重重地戳在了铺门口最显眼的地方,取代了之前那块价牌的位置!鲜红的字迹瞬间刺入所有人的视线!
人群再次爆发出巨大的欢呼!
“好!”
“互助粮站!开张了!”
“默默!给我先换半斤油!我家炒菜快见底了!”
“我换十个鸡蛋!给孩子补补!”
喧嚣,信任,期待,如同汹涌的暖流,瞬间将陈记铺子淹没。灶火更旺,酱香更浓。那沉甸甸的木匣子,那鲜红的新招牌,如同深深扎入筒子楼这片土壤的根须,贪婪地汲取着街坊们汇聚而来的力量与生机!
陈默站在沸腾的烟火气中心,看着牛大力沉默烙饼的背影,看着张姨和小娟认真清点粮票的侧影,看着门外排起更长队伍、眼中充满希望的街坊。
他的目光,却仿佛穿透了这喧嚣,投向医院的方向,投向弟弟苍白沉睡的小脸。
根,扎下了。
但这,仅仅是开始。
风,还在暗处吹。
那条毒蛇的阴影,并未消散。
他握紧了拳头。
指尖,仿佛还残留着粮票粗糙的触感,和那份沉甸甸的、不容辜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