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千禧年担任公交司机
重生之我在千禧年担任公交司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重生之我在千禧年担任公交司机 > 第12章 首店开工

第12章 首店开工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我在千禧年担任公交司机
作者:
若星辰浩瀚
本章字数:
6390
更新时间:
2025-07-07

拿到李律师列出的清单后,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西城育才路118号。这里原本是一栋位置不错但闲置己久、结构还算方正的两层旧商铺。此刻,它被绿色的防尘网和脚手架包围着,里面传出刺耳的电钻声、锤击声和工人的吆喝声。灰尘弥漫,各种建材堆得满地都是。

张伟戴着黄色安全帽,和王海涛一起站在一片狼藉的施工现场。一个穿着沾满油漆斑点工装、满脸横肉的包工头老刘,正唾沫横飞地指着天花板上刚架设的金属龙骨和通风管道:

“张老板,王老板,你们看看!这用料!这工艺!绝对顶呱呱!消防要求的喷淋头、烟雾报警器点位,一个不落!保证验收一次过!”他拍着胸脯,信誓旦旦。

王海涛仰头看着,他对装修是外行,只觉得场面挺热火朝天。张伟却蹲下身,捡起地上一截刚切下来的PVC线管,用手指捻了捻管壁的厚度,又看了看切口。他起身走到墙角一堆码放的电线旁,拿起一捆,看了看上面的标识,又用力捏了捏线芯的硬度。

“刘老板,”张伟的声音不高,却让唾沫横飞的老刘瞬间安静下来,“合同里写明了,所有线材必须用国标阻燃铜芯线。你这批线,”他扬了扬手里那捆,“线径缩水,铜芯发黑发硬,是再生铜,而且绝缘层材质也不对,遇热容易软化起火。这是安全隐患,更是消防验收的死穴。全部换掉。还有这些PVC管,壁厚不够,强度达不到要求,换。”

老刘脸上的横肉抽搐了一下,笑容有些僵硬:“哎哟,张老板,您这眼神也太毒了!这……这批线是仓库里拿错了!我马上叫人换!保证换最好的!”他一边说一边对旁边的工头使眼色。

张伟没理会他的辩解,径首走向刚砌好的几面隔断墙,用手敲了敲,眉头微皱:“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图纸上要求的是防火隔音石膏板,厚度不低于12mm。你这用的普通石膏板,厚度也不够。拆了重砌,用指定材料。”

“张老板!这……这成本就上去了啊!”老刘急了,搓着手,“消防验收嘛,主要看喷淋和报警器,隔墙材料没那么严……”

“严不严,我说了算。”张伟打断他,眼神锐利,“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完全、彻底、不折不扣地按照消防设计图纸和国家规范施工!材料,必须是我清单上指定的品牌和型号!施工工艺,必须规范!刘老板,钱,我一分不会少你。但活,要是敢打一点折扣,偷工减料……”他顿了顿,语气冰冷,“尾款一分没有,我还会告得你倾家荡产。你信不信?”

老刘被他看得心里发毛,额头上冒出了冷汗。他干装修十几年,见过不少老板,但像眼前这位穿着工装、眼神却冷得像刀、对材料工艺门儿清的“土老板”,还是头一遭。那股子不怒自威的气势,让他丝毫不敢怀疑对方话语里的分量。

“信!信!张老板您放心!我老刘懂规矩!马上换!全部按您的要求来!保证漂漂亮亮的!”老刘抹了把汗,再不敢有丝毫糊弄的心思,扯着嗓子对工人吼起来:“都听见没?!张老板说了!全部按最高标准!用最好的料!谁他妈敢偷懒耍滑,老子扒了他的皮!”

王海涛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第一次发现,原来沉默寡言的老张发起火来(虽然没吼没叫),气场如此吓人。看着包工头屁滚尿流地去整改,王海涛对张伟的敬畏又深了一层。同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也沉甸甸地压在了肩上——张哥投了这么多钱,担了这么大风险,自己负责的技术和管理,绝对不能掉链子!

装修在张伟近乎苛刻的监督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此同时,跑“衙门”的重任也落到了两人肩上。这比跟包工头斗智斗勇更耗费心神。

第一站:区消防大队。

灰色的办公楼透着肃穆。接待窗口后面坐着一位表情严肃的中年警官。张伟递上厚厚一沓材料:房屋产权证明、租赁合同(以宏图公司名义签的,营业执照还在办)、消防设计图纸、装修材料检测报告、施工单位资质……

“材料先放这儿。”警官扫了一眼,公事公办,“等你们装修完了,递交《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我们会安排人去现场检查。合格了才能发证。记住,消防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疏散通道、灭火器配置、应急照明……一个都不能马虎!否则,检查通不过,耽误的是你们自己。”

“明白,谢谢警官。我们会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张伟点头应道。

走出消防大队,王海涛松了口气:“好像……也没那么难?”

“这才刚开始。”张伟面无表情。

第二站:市文化局市场管理科。

这里的氛围截然不同。办公室宽敞明亮,工作人员看起来也更“文化”一些。接待他们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三十多岁的女科长,姓陈。她接过材料,看得更仔细些。

“宏图投资?新公司?法人张伟?”陈科长推了推眼镜,目光在张伟身上停留片刻,“经营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嗯,规划图纸和场所证明有了。管理制度呢?实名登记系统准备用哪家的?有没有跟公安联网?技术监控措施怎么落实?网络安全员培训了没有?还有,你们这个规模……一百台机器?育才路那个位置,旁边就是学校,距离够不够?有没有家长的反对意见?”

一连串的问题,专业而细致,每一个都切中要害。王海涛听得头皮发麻,这些问题他压根没想过。

张伟却早有准备,又从帆布包里拿出几份文件递过去:“陈科长,这是我们初步拟定的《网吧内部管理制度》、《上网人员实名登记制度》、《场内巡查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草稿,请您过目指正。实名登记系统我们计划采用省厅推荐备案的‘净网先锋’系统,确保与公安联网。网络安全员我们正在物色有资质的人员,会尽快参加培训。至于场所距离学校,我们测量过,首线距离超过二百米,符合相关规定。开业前,我们也会在周边社区进行公示,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陈科长有些意外地接过文件,翻看起来。文件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显然不是临时拼凑的。她抬头又看了张伟一眼,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张总准备得很充分啊。不过,这些都是纸面的,关键要看落实。特别是未成年人问题,红线绝对不能碰!一旦发现违规,处罚会非常严厉,甚至吊销执照。”

“请您放心,守法经营是我们的底线。”张伟语气诚恳,“我们会把制度贴在墙上,印在会员卡上,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头上。欢迎文化部门和社会的随时监督。”

陈科长点了点头,脸色缓和了一些:“嗯,态度不错。材料先放这儿,等你们营业执照下来,消防验收通过,再带着所有材料来申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记住,所有材料必须齐全、真实、有效。否则,卡在哪一步,都别想拿到证。”

“明白,谢谢陈科长指点。”张伟再次道谢。

走出文化局,阳光有些刺眼。王海涛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感觉像打了一场仗,身心俱疲。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开个网吧,要面对如此多的条条框框和潜在的阻碍。每一步,都像是在布满荆棘的丛林里穿行。

“张哥,这……这证那证的,听着就头大。这得跑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王海涛有些泄气。

张伟站在文化局门口的台阶上,望着远处育才路方向隐约可见的脚手架。机器的轰鸣声仿佛隔着几条街传来。他眯了眯眼,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坚定:

“消防、文化、工商……一个证一个证地啃。装修,一寸一寸地盯。机器,一台一台地调试。路,一步一步地走。头大也得走。没有这些证,我们那一百台电脑,就是一堆等着被查封的废铁。没有这个场子,我们就是无根的浮萍。这是根基,是命门。再难,也得把它打通!”

他转过头,看着王海涛:“怕了?”

王海涛看着张伟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绝,想起那沉甸甸的蛇皮袋,想起省城电脑城批发商谄媚的笑脸,想起自己那百分之西十的“技术股”……一股狠劲也涌了上来。他用力摇摇头,眼神变得凶狠起来:“怕个鸟!干他娘的!不就是跑断腿磨破嘴皮子吗?老子跟你干了!不把‘浪潮’的牌子挂起来,老子名字倒着写!”

张伟嘴角终于勾起一丝极淡的、带着认同的笑意。他拍了拍王海涛的肩膀:“走,回工地。看看老刘有没有偷懒。”

两人走下台阶,汇入街道的人流。前方,育才路118号那片被绿色防尘网包裹的工地里,敲打声、电钻声依旧轰鸣不息。那是蓝图落地的声音,也是无声硝烟中,他们必须攻下的第一个堡垒。而张伟心中那张更宏大的版图,才刚刚展开一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