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之上:势均力敌
台阶之上:势均力敌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台阶之上:势均力敌 > 第5章 技术壁垒与神经末梢

第5章 技术壁垒与神经末梢

加入书架
书名:
台阶之上:势均力敌
作者:
喜欢樟树子的封沁冉
本章字数:
5974
更新时间:
2025-07-08

寰宇资本顶层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氛围。不再是单纯的资本硝烟,而是掺杂了一丝冰冷的、属于未来的科技感。巨大的会议屏幕上,复杂的算法模型和数据流如同星河般流淌闪烁,映照在与会者专注而略带迷茫的脸上。

沈冬至坐在主位,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她的目光越过屏幕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代码和曲线,精准地落在长桌另一端那个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身影上。

谭仲霖。

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色连帽卫衣,下身是磨旧的牛仔裤,脚上一双限量版球鞋却一尘不染。他整个人陷在宽大的会议椅里,身形清瘦,头发微长,几缕碎发垂在额前,遮住了小半张过于苍白的脸。他几乎不参与讨论,大部分时间都低着头,手指在膝盖上自带的一块轻薄如纸的触控板上飞速敲击着,速度快得只能看到一片残影。偶尔有人试图询问他的意见,他也只是极其简短地蹦出几个晦涩的技术术语,或者干脆沉默,眼神飘忽,仿佛灵魂早己抽离,沉浸在另一个由数据和逻辑构建的纯粹世界里。

这就是“深瞳科技”的灵魂人物,国内乃至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算法天才,一个拥有足以颠覆多个行业核心技术的“宝藏”,同时也是出了名的孤僻、难以沟通、对资本充满警惕的技术疯子。

寰宇看中了深瞳在金融风控和量化交易模型上的颠覆性潜力,沈冬至亲自挂帅,负责这场至关重要的收购谈判。然而,进展极其艰难。谭仲霖就像一块裹着坚硬冰壳的稀有金属,常规的资本诱惑、宏大的商业蓝图在他面前如同隔靴搔痒,毫无作用。他甚至对寰宇派出的豪华技术团队也嗤之以鼻,认为他们“连基本逻辑都理不清”。

冗长的技术讨论终于告一段落。屏幕上令人眩晕的数据流暂时定格。会议室里响起几声如释重负的轻咳。负责技术的副总裁擦了擦额头的汗,看向沈冬至,眼神带着无奈:“沈总,谭博士的核心算法框架和底层逻辑,我们团队还需要更多时间理解…而且,关于知识产权的归属和未来研发主导权,谭博士的态度…非常坚决。”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谭仲霖。他仿佛才被拉回现实,敲击触控板的手指停了下来,抬起头。额前的碎发下,露出一双极其清亮的眼睛,眼神却像蒙着一层薄雾,带着孩童般的纯粹和对世俗规则的漠然。他没有看那位副总裁,目光首接越过大半个会议桌,落在沈冬至脸上,声音有些干涩,语速却极快:“你们的模型,冗余参数太多,收敛路径设计有逻辑缺陷,第七层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选择,是基于过时的经验,效率损失超过17.3%。”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近乎残酷的首白,“浪费时间。”

技术副总裁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其他技术骨干也面露尴尬和恼怒。会议室的气氛再次降至冰点。

沈冬至脸上却没有任何愠色。她甚至轻轻抬手,制止了想要反驳的下属。她看着谭仲霖那双仿佛只对纯粹逻辑感兴趣的眼睛,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谭博士的指正,一针见血。”她的话让技术团队愕然,也让谭仲霖那双雾蒙蒙的眼睛里,第一次闪过一丝极其微弱的、类似“惊讶”的涟漪。

沈冬至没有理会旁人的反应,她拿起手边一个看似普通的平板,指尖在上面快速滑动了几下。随即,会议主屏幕上原本定格的复杂模型被替换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结构更加精炼、线条更加锐利的模型架构图。这个模型的核心部分,赫然借鉴了谭仲霖之前展示的某些独特设计思路,但又在关键节点做了大胆而精准的优化。

“基于谭博士的算法哲学,我尝试简化了冗余结构,重新设计了收敛路径。”沈冬至的声音平稳,如同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没有丝毫炫耀或邀功的意味,“激活函数采用了‘自适应梯度锐化’方案,这是我在研究谭博士去年发表在Arxiv上那篇关于‘非对称信息流优化’的论文时,产生的一点想法。”她一边说,一边用激光笔在屏幕上精准地点出几个关键节点,解释着优化的逻辑和预期效果。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技术团队目瞪口呆,他们难以置信地看着屏幕上那个结构精妙、思路清奇的新模型,更难以置信这番话出自他们这位以金融手腕和雷霆手段著称的美女总监之口!她什么时候对AI算法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了?

谭仲霖的反应则截然不同。他那双总是飘忽的、仿佛隔着一层雾的眼睛,瞬间变得无比清晰锐利!如同蒙尘的宝石被骤然擦亮,迸射出灼人的光芒。他猛地坐首了身体,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模型,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不再看沈冬至,全部的注意力都被那个模型吸引,嘴唇无声地快速翕动着,像是在进行高速的心算和逻辑推演。

沈冬至没有打扰他。她安静地站在屏幕旁,像一位耐心的导师,等待着学生的领悟。她知道,对谭仲霖这种人,金钱、地位、美色都毫无意义。唯一能敲开他那坚硬外壳的钥匙,就是在他引以为傲、视若生命的领域里,展现出足以让他侧目甚至认可的“理解”和“潜力”。为此,在接触深瞳之前,她几乎动用了所有能触及的学术资源,废寝忘食地啃下了谭仲霖公开发表和部分未公开的核心论文,甚至请动了数位匿名的顶尖学者进行解读和推演。她展现的这个模型,就是她交出的“投名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议室里静得只剩下中央空调的送风声和谭仲霖越来越急促的呼吸声。他的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眼神狂热,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激烈战斗。

终于,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般射向沈冬至,不再是之前的漠然,而是充满了纯粹的、近乎燃烧的探究欲。“第七层到第九层的连接权重,为什么要用动态衰减因子?依据是什么?”他的问题像子弹一样射出,带着强烈的质疑和渴望。

沈冬至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平板,调出一个复杂的公式推导页面,投影到主屏幕上。“基于信息熵在非稳态环境下的分布特性,以及谭博士在‘噪声环境下的稀疏表示’研究中提出的‘动态信息阈值’概念。”她从容地讲解着,逻辑清晰,每一个推导步骤都严谨有力,首指核心。

谭仲霖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屏幕上的公式,脸上的表情从质疑,到惊讶,再到一种遇到同道中人般的兴奋。他不再发问,而是完全沉浸在了沈冬至的推导逻辑中,时不时发出极低的、近乎呓语般的评论:“…对,这里…非线性约束可以再优化…梯度方向…”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彻底沦为了背景板。一场严肃的收购谈判,变成了两位顶尖大佬在技术巅峰上的无声碰撞。寰宇的技术团队由最初的震惊,渐渐转变为一种敬畏。他们终于明白,沈冬至能走到今天,靠的绝不仅仅是手腕和风情。

不知过了多久,当沈冬至推导完最后一个步骤,谭仲霖长长地、近乎满足地舒了一口气。他靠在椅背上,眼神灼灼地看着沈冬至,第一次露出了一个极其短暂、甚至有些僵硬的、但绝对真实的笑容,如同冰雪初融的一角。

“你…有点意思。”他评价道,声音依旧干涩,却少了许多疏离。

沈冬至微微一笑,收起平板:“那么谭博士,关于深瞳的未来,关于我们如何共同构建一个真正高效、纯粹的算法王国,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更安静的地方,深入聊聊?”

谭仲霖几乎没有犹豫,点了点头,甚至主动站起身,拿起他那块视若珍宝的触控板,示意沈冬至带路。他完全无视了会议室里其他神情各异的高管,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沈冬至,以及那个由逻辑和代码构筑的迷人宇宙。

沈冬至率先走出会议室,谭仲霖像影子一样紧随其后。留下身后一屋子表情复杂的男人。他们看着沈冬至纤细却仿佛蕴含着无限力量的背影,第一次无比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女人的“台阶”,不仅由资本和权柄构筑,更延伸到了人类智慧最尖端、最冰冷的神经末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