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要霸榜
建文帝要霸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建文帝要霸榜 > 第十章.十王泣殿

第十章.十王泣殿

加入书架
书名:
建文帝要霸榜
作者:
酒壶空了
本章字数:
4616
更新时间:
2025-07-07

初冬的应天府,薄雾轻笼,透着丝丝寒凉。十王府殿宇连绵,琉璃瓦上凝结着细密的霜花,仿佛为这座恢弘的府邸披了层素净的纱衣。

朱允炆沿着青砖铺就的宫道缓步前行,脚下是厚厚一层金黄的银杏落叶,皂靴踩过,发出“沙沙”的细碎声响,在这清晨的寂静里格外清晰。

这座建于洪武三年的藩王行馆,气势非凡,此刻正迎接着十三位身着亲王蟒袍的叔父。飞檐斗拱之下,悬垂的铜铃在微冷的晨风中纹丝不动,仿佛也在屏息凝神,静待即将上演的君臣际会。

太监王钺迈着细碎的步子紧随在朱允炆身后,微微倾身,压低声音道:“陛下,周王爷在存心殿里头,哭得厉害,帕子都湿透三块了。”朱允炆指尖无意识地着手炉上那个温润的“允”字刻纹——这是去年生辰时,祖父御赐之物。

睹物思人,那个总爱考校他功课、威严中透着慈爱的老人,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这句遗训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是祖父身后对太孙最深的担忧,也是最深的保护。

深吸一口气,朱允炆抬手推开了存心殿沉重的雕花木门。门轴转动,发出悠长的“吱呀”声,刹那间,一股浓烈而沉郁的檀香气味裹挟着此起彼伏的呜咽声扑面而来。殿内光线略暗,朱允炆的目光扫过满室身着素服的亲王。

只见周王朱橚扑跪在地,镶金的亲王冠冕磕在冰凉坚硬的青砖上,“叮”一声脆响,他哭喊道:“臣弟愧对父皇栽培啊!”这位素以奢靡闻名的五叔此刻哭得情真意切,涕泪横流。朱允炆目光掠过他杏黄蟒袍下摆沾染的一抹模糊胭脂印痕,不动声色地想起三日前密探呈报中提及的开封别院歌伎之事。他正欲上前虚扶,殿中右侧却传来一声清越的金铁交鸣。

十二叔湘王朱柏按剑而起,鲨鱼皮剑鞘与腰间的玉带钩碰撞,铮然作响。他身着玄色常服,身形挺拔如松,那常服下隐隐勾勒出锁子甲的坚硬轮廓,左手习惯性地按在剑柄三寸处,神情肃穆,朗声问道:“陛下,孝陵祭典的卤簿仪制章程,还请明示。”

史载,这位十二叔朱柏不仅是个饱读诗书的皇子,弓马刀枪亦是娴熟,膂力过人,尤其精于骑术,策马驰骋宛若疾风。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纯孝。

当年太祖皇帝为测试诸子品性,曾命他们转过身去检查腰带饰物,其他皇子都依言照做,唯有朱柏执意不肯,言道“君父在前,岂可背对?”除了早逝的懿文太子朱标,朱柏是太祖最为喜爱的儿子。

只是在朱允炆被册封为皇太孙后不久,这位皇叔便去了武当山求仙问道,自号“紫虚子”。后来削藩令至,他怀抱《道德经》自焚明志。

此刻,朱允炆望着他斜飞入鬓的剑眉,英气勃发的面容,心头莫名涌起一丝亲近之感,暗自思忖,湖广军务或可托付于他。

殿角暗影里,传来压抑的饮泣声。那是十五叔辽王朱植。这位叔父命途多舛,生母是高丽贡女。太祖为稳固大明与高丽藩属关系,很早就将他封为辽王,镇守辽东苦寒之地。听说初到辽东时,营建王府不易,他在草棚里住了好些年,却从未有过怨言,带兵戍边,兢兢业业。

朱允炆的目光落在他略显陈旧的貂裘上,领口处毛边己磨得发白。“十五叔的貂裘,该换件新的了。”朱允炆温言道。辽王朱植闻声,慌忙用袖口擦拭脸上的泪痕,动作间,那磨损的领口更显眼了。

辽宁广宁卫的风霜,在他眼角刻下了深深的皱纹,虎口处那层厚厚的、泛着黄茧的老皮,是常年紧握刀柄的印记,无声诉说着边塞的艰辛。

“咳咳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骤然打破了殿内的悲戚氛围。是十九叔谷王朱橞。他咳得面红耳赤,连朝冠上那颗硕大的东珠坠子都随之剧烈晃动,折射出一片凌乱的碎光。

朱允炆不动声色地拿起手边的钧窑茶盏,轻轻往紫檀木案几上一搁。“叮”一声脆响。果然,这位生母是郭惠妃的叔父浑身一颤,戴着镶红宝石护甲的手指在案几上无意识地划拉着,留下几道杂乱无章的刻痕,瞬间暴露了内心的慌张。

他与蜀王朱椿、代王朱桂是同母兄弟,容貌虽清秀,眼神却总是飘忽游移。朱允炆心中断定,此人难成大事,是棵随风倒的墙头草。

殿内最沉稳的,当属立于诸王稍前位置的十七叔宁王朱权。太祖诸子中,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十三岁封王,就藩于燕云重地,小小年纪便屡立奇功,锋芒毕露;十五岁起便受命统领以剽悍著称的朵颜三卫骑兵,成为北元骑兵的梦魇。

但他为人却异常低调,处事谨慎周全。他与朱允炆同年,嗜书如命,书房取名“云斋”,更醉心戏曲丹青,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子。朱允炆踱步到他面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问道:“十七叔,前些日子拨去你府上的那几个护院,身手可还满意?”

宁王朱权微微躬身,恭敬回道:“谢陛下关怀,皆是精锐之士,护卫周全。”

朱允炆点点头,仿佛不经意地提起:“上个月十七叔进献的那幅《雪梅图》,临摹得极是精妙,意境悠远。朕心中感念,特意让翰林院寻了幅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真迹作为回礼,十七叔可收到了?”

李思训!唐代青绿山水宗师的真迹!这名字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朱权心上。他喉头明显滚动了一下,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抑制的炽热光芒。对于嗜画如命、醉心丹青的宁王而言,一幅李思训真迹的分量,丝毫不亚于十万精兵!他强抑激动,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臣……臣惶恐!陛下厚赐,臣感激涕零!”

朱允炆脸上露出满意的浅笑,这反应正在他预料之中。他不再多言,缓缓踱步至大殿中央。殿内早己设下丰盛筵席,金杯玉盏,珍馐罗列,热气氤氲。

他执起一柄温润的白玉酒壶,亲自为诸王一一斟满面前的越窑秘色盏。琥珀色的琼浆在盏中漾起的涟漪,酒香西溢。

“江山社稷,系于你我叔侄。”朱允炆举盏,目光扫过每一位亲王的脸庞,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皇祖尝言,‘家有诤子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朕今日以此酒,盼诸皇叔能做朕的诤臣,共扶大明社稷!”言罢,他仰头,将盏中烈酒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滚过喉咙,灼热如炭,首烧入腹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