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协议签订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瞬间在整个创投圈和科技界引爆了海啸般的舆论狂潮。
这己经不再是两家公司的商业竞争,而是被媒体和好事者渲染成了一场关乎荣誉、路线、乃至未来的世纪豪赌。
各大科技论坛、高端投资社群、甚至是深夜的咖啡馆里,所有的话题都绕不开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
“疯了,林渊绝对是疯了!拿一个刚成立、连办公室在哪都不知道的‘深思科技’,去硬撼‘光影工坊’用真金白银和无数精英堆砌起来的AI帝国?这是行为艺术吗?”
“我听说李彦那边立下了军令状,三个月内,要让他们的AI模型在所有关键指标上,领先‘深思科技’至少一个代际。这己经不是碾压,这是要公开处刑!”
“可惜了,林渊本可以成为一颗新星,但他太急了,被前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李彦这种在资本市场里翻江倒海几十年的老鲨鱼,怎么可能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这次,他是要连本带利地把尊严和市场全部赢回来。”
舆论几乎呈一边倒的态势。在所有人眼中,林渊的草台班子挑战李彦的豪华军团,无异于堂吉诃德冲向风车,悲壮而又可笑。
光影工坊的股票因此逆势上扬,无数人争相追捧,仿佛己经提前预定了胜利的香槟。
风暴的中心,两位主角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
李彦的办公室灯火通明,他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精力充沛,甚至有些狂热。
他几乎是以一种不计成本的方式,向他的AI团队疯狂输血。从硅谷高薪挖来的算法专家,最新型号的服务器阵列,源源不断的数据标注团队……金钱的力量被他发挥到了极致。
他频繁地出现在媒体面前,高调宣扬着“技术信仰”和“长期主义”,他要的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场酣畅淋漓、足以载入史册的、对林渊的彻底碾压,以此来宣告自己的王者归来。
而另一边,未来资本的办公室里,却是一片诡异的平静。
林渊仿佛一个绝缘体,将外界所有的喧嚣与狂热都隔绝在外。他没有接受任何采访,没有发表任何声明,甚至没有去“深思科技”的办公地督战。
他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完善与腾龙合作的“红包”项目,以及,为吴翰清的团队提供一种近乎奢侈的“弹药”。
这种“弹药”,并非金钱,而是算力。
来自于他之前在海外悄无声息收购和投资的那些云计算公司、数据中心的庞大算力,通过加密通道,如潮水般涌向“深思科技”那间毫不起眼的办公室。
吴翰清和他的团队,仿佛得到了一把可以开启无限可能的钥匙,他们不再需要为昂贵的计算资源而束手束脚,可以尽情地验证、迭代、推翻、重来。
更重要的是,林渊如同一位来自未来的先知,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为吴翰清指明一个看似匪夷所思、事后却被证明是绝对正确的方向。
从“注意力机制”的某个关键参数,到“Transformer模型”的优化路径,每一次提点,都让吴翰清团队的研究进程缩短数周甚至数月。
时间,就在这种一边狂热烧钱、一边冷静蓄能的诡异氛围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距离三个月对赌协议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
整个行业的空气仿佛被压缩到了极致,所有从业者的神经都紧绷着。
人们不再高声议论,而是屏住呼吸,目光聚焦于那两个即将揭晓胜负的名字。这不再是一场简单的赌局,它将决定无数人的财富流向,定义下一代的技术路线,更将决定,谁,才是能真正定义未来的执棋人。
风暴,己在眼前。一场席卷一切的巨浪,即将在黎明时分,拍向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