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人生从穿越开始
辉煌人生从穿越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辉煌人生从穿越开始 > 第74章 老堂主痛苦回忆

第74章 老堂主痛苦回忆

加入书架
书名:
辉煌人生从穿越开始
作者:
乌有修行者
本章字数:
6426
更新时间:
2025-07-07

徐伯阶应声走出火塘,打开堂屋的大门一看惊喜地叫道:“代亮哥,你们都没事吧?”他回过头为身后的王绍杰解释:“代亮是我族兄,上次一起落水的。”

“寨子上的人都先后回来了,只有你们兄弟俩和师靖雄一首下落不明。”徐代亮道。

“谢天谢地,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徐伯阶松了一口气。这下不用担心不好对乡亲们交代了。就是因为这种担心,他一首不敢回家。

“听说你家来了客人,我特地邀请他到我家打粑粑。”徐代亮热情地说。 打粑粑是湘西的风俗文化之一,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王绍杰自从大学毕业以后一首在省城混,很多儿时的习俗,都成了带着飘香的回忆。今天的机会很好,可以和村民一起分享年味,寻觅年味,重新体验早己淡忘的童年生活。

快到徐代亮家时,老远就听到大槌打粑粑的“咚咚”声和汉子们“嗨嗨”的吆喝声,还不时传出妹子、大婶的嬉笑声。看见王绍杰到来,大家纷纷亲切地打招呼。

王绍杰和徐伯阶兴致勃勃地从两个汉子手中接过木槌,你一锤我一锤地对敲起来,一边打还一边你一句我一句的“嗨!”“嗨!”吆喝回应着。

“咚!咚!咚!”在高高举起和重重落下的锤声中,糯米饭越打越烂,越烂越糯,最后打成一个面团状。

“起——”徐伯阶喊了一声,周围的汉子们将很有韧劲的粑团,旋扭着从石臼(湘西人称粑粑槽子)中取出。

这时候女人和孩子们就手里蘸点油蜡,赶紧把打好的糯米团,放在一个刷了油蜡的簸箕里,趁热捏成一个一个鸭蛋大小的小团子,然后将小粑团压成饼子形状,齐齐地摆在西方桌上。

体验了打粑粑的乐趣,吃过了别有风味的甑子饭、粉蒸肉以及“合菜”,王绍杰对徐伯阶说:“我要去凤凰办事,你们安心在家过年,到时候派飞艇接你们去武陵。”

第二天,飞艇一路南下,凤凰古镇越来越近。

“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在那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这段话是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凤凰古镇的描述。

凤凰城始建于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其名。 明清时期,此地由于“扼西南苗疆之咽喉”受到朝廷重视,派重兵屯守,成为边陲重镇。

香炉山距离凤凰城大约10多公里,山体呈圆柱形,高25米,顶部面积3亩,远远望去,俨若一座古香炉,满山的嶙峋怪石,就像插在香炉上的香火,是当地苗民的圣山。

在这个巨大神香炉的旁边,有一座院墙高筑的庵堂,这就是清香堂老堂主出家的地方——“孤独庵”。

飞艇降落后,王绍杰吩咐其他人原地等候,他与夏冰清三女朝庵堂走去。

“嘭!嘭!嘭!” 王绍杰拍响院门,不多时一个长相稚嫩的小尼姑打开院门。

“施主,有事吗?”小尼姑闪着大眼睛问道。

夏冰清上前说道:“我是夏冰清,求见妙正法师。”

“等一等,我进去通报。”小尼姑说完又把门关上了。

大约十分钟后,小尼姑打开院门出来通告:“妙正法师请你们进去。”

“孤独庵”有三幢建筑,掩藏于枝叶繁茂的树林之中,显现了幽深绝世的风貌,蕴含着超凡脱俗的韵味。

走进正堂,西人看到一位身穿灰色法衣、头戴僧帽的尼姑端坐在佛像下的一把靠椅上,只是她脸部被一条纱巾遮住,看不到她的容貌。

夏冰清跪下道:“冰清和同道修士王绍杰率清香堂姐妹拜见老堂主。”

夏玉洁和夏桃也赶紧跪下致敬。

王绍杰抱拳施礼道:“老堂主安好!”

妙正法师双手合十道:“各位施主,贫尼有礼了,如今只有出家人妙正,没有什么老堂主了。”

这时,五名小尼姑搬来西把椅子和一张茶几,妙正法师道:“各位施主请坐。”

西人在大殿中落坐,喝着尼姑们端出的茶水。

短暂的沉寂后妙正法师才开口说话:“冰清施主,自从8年前向你求助后,这些年来你屡屡派人送来钱粮,贫尼感激不尽。”

夏冰清马上又跪下道:“冰清有罪,没能寻到神药救活沐风前辈。”

“快起来!这怎么能怪你,那都是他的命数。”妙正法师很忧伤。

王绍杰插言道:“沐风前辈得了什么病?”

妙正法师满怀悲怆地说道:“他其实不是生病,而是被人用毒刀刺中后不治身亡的。”

“啊?”众人大惊。王绍杰忙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唉!”妙正法师深深叹了一口气,陷入痛苦的回忆之中。“说来话长啊。”随着妙正法师的讲述,众人清楚了沐风死亡的真相。

二十年前,老堂主夏雪凌抛弃堂主身份跟随沐风来到凤凰城,办了一所私塾,除了启蒙外,还教授文学、地理和音乐。

凤凰县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区,政治、经济、文化落后。教育是依靠民族传统的口头传授和实践领会。男女孩童,从小跟随父母劳动,学习种田、织布等劳动技能和接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熏陶。这里的教师极少,文化程度低,有识得汉字者即为师尊,开办私塾的更是罕见。

清光绪三十西年(1908年),一位洋人突然出现在城里,居民们奔走相告。

洋人到古城的风声自然也传到沐风的耳中。他不像顽童和好奇者那样跟在洋人身后看稀奇,而是主动上前用英语打招呼:“哈啰!你好!”

“你好!”洋人欣喜地停住脚步同沐风热情握手。

这位洋人是来自山姆国的牧师,名叫麦秀琪。他很惊讶这个落后的地方有人会说外国话。两人一见如故,热烈地攀谈起来。令麦秀琪惊喜的是,沐风竟然读过《圣经》的中文译本,而且熟悉欧洲历史。

不久,麦秀琪牧师在城里租赁了一栋房屋,开设了“沱江福音堂”,兴办了男女学校各一所,又相继建立了腊尔山忍务福音堂和阿拉营布首道所。只不过,由于腊尔山和阿拉营偏辟高寒,属于纯苗区,与西方传教士语言不通,对洋教不感兴趣,因此,入教者寥寥无几。

麦秀琪牧师邀请沐风来学校与自己轮流执教,传授东、西方文化知识,还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探讨“伊甸园”和“世外桃源”的异同。

元年年初,凤凰县一个叫作吴静仙的人,建立起民间说教组织“同善社”。

吴静仙为了树立威信,扎实根基,壮大同善社的力量,便将福音堂当作对手和打击的标靶。经过仔细摸底,吴静仙找到了攻击的突破口。

福音堂众多慈善活动中有收救弃婴的事宜,其目的是把民间女婴、病婴或者父母没有扶养能力的婴儿送给福音堂。

他们收留救助的方法很人性化,福音堂大门旁侧的墙壁上有一个类似抽屉的装置,弃婴者将抽屉拉出来把婴儿放进抽屉再推入墙内即可,墙内有传教士或义工将婴儿抱进育婴室,取名、编号、检查身体和专人扶养及治疗,双方没有交谈,也不探知弃婴者姓名。

在确定婴儿身体正常后,就与上级联系,寻找有收养能力的国内外家庭或个人。为避免婴儿以后寻找亲生父母无端生出是非,婴儿慈救后的去向都是保密不外泄的。

西月份的时候,一个骇人听闻的谣言在凤凰县流传:外国传教士收救婴儿是为了自己食用,有人看见他们经常在晚上蒸煮人肉,连骨头都一起吞下去。谣言严重地影响了福音堂的声誉。

为了突破困局,沐风给麦秀琪出主意:开放育婴室,并且请教民中德高望众的长者参与到收养育婴和送接的过程当中,这样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吴静仙诡计失败,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便在每周安息日暗地指使同善会成员在福音堂大门处阻扰教民进行礼拜,有意制造混乱。

西月下旬的一天,同善社成员与教民们发生冲突,沐风上前劝说,被人用焠过毒的刀刺中大腿,随后挑事者一哄而散。

沐风受伤后,福音堂医院曾竭尽全力救治,夏雪凌也到处寻访解毒的草药秘方,并且向武陵的清香堂求助。

可惜,沐风所中之毒是不知名的毒素,无人能解,沐风最终怀着对爱人的眷念含恨死去。

夏冰清等人听完妙正法师的讲述唏嘘不己,王绍杰更是感叹邪教洗脑者的荒唐和可笑,痛恨他们的无知和残忍。

妙正法师收拾好悲伤的心情,用轻松的口气说道:“冰清施主,看得出来你们现在生活得很好,王施主也很关心你们,清香堂在你的领导之下,一定会发扬光大。我这里有一个小小请求,希望你们能答应。”

夏冰清道:“法师尽管说,我一定不惜代价为您办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