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结束了,忙碌了一年的百姓虽然今年收成不错,但是他们还要面对接着到来的寒冬。
这时候的冬天虽然也有棉衣,但是那东西并不是现在那些普通百姓能用的起的。
休息了几天的王富贵,又失败了几次青霉素的研究,要不是有小花帮他缓解心情,他都不知道怎么来排解他的心情。
这天王富贵带着老方和尉迟宝林、程处默三人以及一些工人来到了一处仓库中。
打开仓库里面装的是类似于后世北方取暖的火炉,这些火炉分为三堆,一堆是破破烂烂的,数量最多,一看就是工人按照图纸粗糙制造出来的。
中间那堆看着质量还好一些,加工的也比较好,数量中等。
最旁边的那些火炉,数量最少,但制作精美,炉子上还刻有纹路,一看就是出自老铁匠之手。
看着这三堆火炉,三人也都是不是很明白,这是做什么的。
尉迟宝林直接问道:“富贵哥,这是什么?怎么造型像是特大香炉,但是这后面咋还有一个大洞啊?”
“这个叫火炉,是冬天取暖的工具,前些天我不是又开了一个蜂窝煤和焦炭的工厂吗?那些蜂窝煤和焦炭就是放在这里烧,然后用于取暖的。”
程处默指着火炉后面的洞说:“可是这什么火炉有这么一个大洞怎么取暖?”
“这个洞是连接铁管的,那些蜂窝煤和焦炭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人体吸进去会死人的,用两根铁管和一个连接口就可以让那有毒物质排到外面。”
看着没有听懂的程处默,王富贵说:“跟你说你也不懂,你就只负责给我卖这炉子和焦炭就行了,你俩不是说夏天过去就没钱挣了吗,我这就是另一个挣钱的买卖。”
一听是赚钱的,程处默和尉迟宝林也就不问了,只要能让他俩挣钱,王富贵说什么就是什么。
接下来王富贵拿起一个火炉进行组装,并且在组装的时候告诉那些工人,一定要告诉那些来买火炉的人组装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不要留有空隙。
这个组装很简单,王富贵演示一次那些工人就记住了,接下来王富贵就该吩咐老方和尉迟宝林、程处默三人怎么卖这火炉了。
王富贵指了指最破的那堆炉子说:“老方,你先派人到长安城西市租一间铺子就卖这一堆火炉和蜂窝煤,百姓一天烧一块蜂窝煤就够用,一年的蜂窝煤加炉子就卖三两银子。”
“之后记得向周边的村落也宣传一下这个炉子,让人在村子里卖这些火炉和蜂窝煤。”
“然后你在找一些信得过的商队,让他们将这些炉子尽可能的卖到更远的村落,让他们卖给百姓都是三两银子,他们的运费和人工费我们给。”
老方听到只卖三两银子,还要雇佣商队去更远的村落卖还不加钱,他都以为听错了,开口疑惑的问:“少爷,这是为什么?这不是在赔钱吗?”
“那些百姓能有什么钱,你价钱太高他们就不买了,宁可烧炭了就,至于这钱自然是要挣有钱人的。”
接下来王富贵转过头看向程处默和尉迟宝林,又指了指那两堆品相好的火炉说道:“你们两个还是和卖冰块一样,五天一换人,就卖这两样火炉和焦炭,那个品相中等的五十两,那个好的一百两,至于焦炭一石五百两。”
听到王富贵的定价,尉迟宝林问道:“富贵哥你这卖的这么贵,会有人买吗?”
王富贵给了他们一个放心的眼神:“放心,会有人买的,而且买的人不会太少,你们看这个火炉上放一个水壶就可以一直烧水,而且还可以热东西,这可是好东西。”
“即便是那些王公贵族自已不买,那也会有的是人给他们买的,你们看着吧,卖的最多的一定是那质量最好的。”
听着王富贵信誓旦旦的话,三人也无条件的选择了相信他,毕竟王富贵说过的话就没有不实现的。
“而且你们两个卖冰的时候不是扯着楚国公和宿国公的大旗吗,这回也可以这样做。”
听到王富贵说到他们父亲,程处默急忙解释:“富贵哥,你也知道我们俩阿耶都是国公府的家将,所以才能借国公的名头的。”
王富贵心中叹了一口气:“哎!也就你们两个傻子一直都是在真心的演我了,真是傻的可爱,你俩老爹都早就看出来了啊。”
“我知道,我是说你们这次也可以借助国公的名头,而且你们不一定非要在长安城里卖,洛阳什么的都可以卖的。”
接下来三人带着工人离开了仓库,老方先去村里开一个临时店铺,程处默二人也去商议谁先去长安城当掌柜了。
接下来的几天,长安城以及周边州县都知道了王富贵又发明了一种火炉和蜂窝煤及焦炭,这东西燃烧时间很长,在冬天烧上一块,可以暖一天。
最开始火爆的店铺是路家村的,周边村庄听说有冬天取暖的火炉都来路家村购买,这里瞬间火爆,路家村的村民和一些长安城小商贩都开始在路边卖一些吃食或者其他的小物件。
长安城店铺内尉迟宝林在柜台上饶有兴致的看着店内的富商,那些工人正常向富商们讲解组装的细节。
正如王富贵说的,这些富商来买火炉都是给自已买一个或几个中等的,最高档的却买的更多。
看着一个个付钱的富商,尉迟宝林心中真是太感谢王富贵了,这短短几天他就赚了几千两了,他这半年赚的钱比他十多年多的多。
老方找的商队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出发,去更远的地方出售火炉,王富贵也不怕火炉被人仿造,毕竟这技术也没有多高,还能长期使用,他卖的主要是蜂窝煤和焦炭。
不久李世民就又带人来到了王富贵府邸,其中程咬金和尉迟恭也没有去店里为难程处默二人,他们也知道找他们没用,只能找正主。
看到李世民等人到来,王富贵想到:“来了,那东西也应该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