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也都跟着抹眼泪。
贾琤松了口气,但是看着贾母这么哭了一气儿,好像是精气神都好些了,似乎将郁气哭出来了。
“老太太,老神仙,你们两位可千万要多保重身体。如今大老爷已经走了,你们若是在悲伤过度,岂不是让大老爷在天之灵也难过着?”
贾琤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夏守忠。
夏守忠连忙说道:
“是啊,老封君,老神仙,这咱家手上还有圣旨,还要回去复命呢.......”
他心说可别在哭了,这都耽误多长时间了!
贾母这才回过神来,起身带着些歉意说道:
“实在是让公公看了笑话了.......”
夏守忠连道不敢,又看向了贾琤。
贾琤这才吩咐人抬出桌子,摆上香炉,带着众人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一等将军贾赦,文武双全......今天妒奇才,朕心痛之,特赐........”
“次子贾琤,少年英雄,忠君体国,特赐承爵一等将军,掌金印。擢升锦衣府指挥使,望爱卿不负朕望,精忠报国.......”
这圣旨有三种制式,分别是诏曰、制曰和敕曰。
其中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圣旨开头是使用诏曰。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是以制曰开头,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思,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这一封圣旨,不管是对于贾赦还是贾琤,都是表达皇恩浩荡,所以用的是制曰。
但贾琤听到锦衣府指挥使的时候,不由的瞳孔微缩。
赌对了!
他强压着心中的欢喜,拜谢了皇恩。
夏守忠将圣旨教到贾琤的手上后,低声道:
“陛下的意思,现在贾家事情这么多,贾大人不必急着去锦衣府,先处理好家里的事情。”
他一边说着,一边盯着贾琤的神色和眼神。
贾琤面色不变,满是感激的说道:
“多谢夏公公告之,多谢陛下恩德!”
夏守忠没看出什么,满意的笑了笑,和贾母又说了几句话后才带着人离开。
等到这些人的背影消失,贾母才有些激动的说道:
“陛下这是要干什么?!锦衣府是什么地方?臭名昭著,如何能将琤哥儿你放到那里?!看似是个正三品,可却不能上朝,又被百官提防排挤,这是要贾家死啊!”
作为大家族出身的她,自然是明白这锦衣府是什么地方。
求鲜花
别说是现在锦衣府没落了,就算是最有权利的时候,她都不想贾家的人沾上!
这可是被所有官员都厌恶,都排挤,都防备的地方!
元春、王熙凤、李纨她们也都有些担忧的看着贾琤,她们的想法和贾母是一样的。(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倒是张道长摇了摇头道:
“话也不能这么说,以前的锦衣府自然是被人排挤厌恶的。可现在的锦衣府,多是一群无所事事的人,靠着些关系在里面挂着职位领着银子罢了。”
“况且一旦锦衣府被三爷握在手里,未必不能成为一把快刀。做的好了,不仅不会被人排挤,还会被人捧着也说不定呢!三爷你说是不是?”
.......0 0
贾琤看向张道长,心里有些摸不透这个老道士的想法。
这么多年,他可是很清楚这个所谓的老神仙有多偏心。
别说是他了,就算是贾琏都不怎么被这老道士放在心里。
整个贾家其实只有两个人入得了他的眼,一个是贾家的老祖宗贾母,一个是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如今忽然对自己这么上心........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件事的时候,他扶着贾母坐下,轻声道:
“老太太放心,此事我心里已经有了计较。而且这也不是坏事,贾家现在需要的不是一个空名头,而是实实在在的权利!”
“既然京营节度使握不住,那就换掉它!锦衣府如今有个好处,那就是沉寂太久,无人在意,孙儿可以尽情施展!”
“至于名声,老太太,很多时候有了底气才有名声。要不然谁会真的在意?老太太且安心,孙儿会处理好这些事情的。”
贾母看着贾琤,沉默了几秒后叹道:
“好孩子,这担就都交给你了!”[]
贾琤点了点头,他要的就是这些担子!
而且张道长说的不错,现在的锦衣府正是适合自己丈!。
第111章 热心肠的冯紫英
贾琤一开始的目的,不过是五城兵马司其中一个指挥使罢了。
这职位虽然品级不高,和京营节度使的正二品无法相比,但却是有实权的。
开国一脉的景田侯府的裘良,如今就是五城兵马司南城的指挥使,手下差不多有两千人!
当然这些人里面只有两百人是正经的官身,剩下的都是帮闲。
但这也更说明了,这个职位的可发展性!
贾琤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便利,可以在光明正大的发展中暗中培养人手。
可如今锦衣府指挥使的职位,等于是将贾琤放在了更合适且更便利的位置上!
锦衣府指挥使是正三品,只比京营节度使的正二品低了两级。
而且锦衣府分为“三八七”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府司共可募集六千余人!
南镇抚司少一些,但也有一千余人的配置!
这里面虽然不能完全有着贾琤做主,但自主性却是比五城兵马司要更高一些。
而且锦衣府这边现在没人盯着,他也不用整天在衙门里面,更方便行事了!
只不过这些不能直说,也不能暴露出自己的意图。
贾琤劝慰了好一会,贾母这才放下心来。
张道长也被安排到了后宅的家庙,准备带领贾家请来的僧道为贾赦诵经。
灵堂上,
贾琤回来就见一屋子的少年郎,有开国一脉的子弟,有贾家后街的族人。
一个长相憨厚,有些胖墩模样的少年郎走过来。
“看来是宣读完了旨意,如今我们可得喊爵爷了啊!”
这正是镇国公府的世子牛庆,也是年青一代的领头羊,比贾琏在二世祖圈子里的地位更高!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爹牛继宗手上有实权!
还不等贾琤说话,紫英就过来皱眉道:
“这是大老爷的灵堂,莫要拿这件事说笑。再说都是一气儿长大的,说什么爵爷不爵爷的,岂不是生分了?”
史鼐的儿子史清也过来站在了冯紫英跟前,看着牛庆说道:
“现在这个时候,可别给琤兄弟扣帽子。都是一个圈子的,你就算是和贾琏关系好,也得谨言慎行不是?”
他们都是十七八九岁的年纪,比贾琤是大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