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恪琛的清热生肌饮是三个古方的复合体。
他一个学西医的,有几年迷上了中医,专门跑中医学院拜国医大师为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竟然摸索出了一个好方子,清热生肌饮,或者叫清热生肌汤。
这方剂不要固定不变的,要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调整配方和剂量。
清热生肌饮的疗效非常好,它可以提高压疮一次手术治愈率达到80%。
这个效果可不得了。
前世,陈恪琛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清热生肌饮的功劳占了一半。
另一半就是陈恪琛的手术时机决策得恰当与手术技能的发挥。他治疗难治性压疮的治愈率要比普通医生高40个百分点。比烧伤科的治率也高了近10百分点。
别看这10个点,它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烧伤科治疗压疮的基础上,那怕是提高1个点的百分数,也必须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提升,陈恪琛提高了10个点,可想而知,技术进步有多大。
当年陈恪琛申请成果,上面负责审核的也都是大咖,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一眼就发现了陈恪琛的成果,几乎是没什么争议就被评为二等奖。
这和赵一霖的遭遇就完全不同了。
赵雨霖申报两次,被讥笑讽刺不说,他的人品就差一点被毁了!
前世,陈恪琛没有被评为院士,连申请都没有写过。
要在清创术上造就一个院士,那太搞笑了。
陈恪琛不想开这个玩笑。
也没有人愿意陪他开这个玩笑。
但是,也许,陈恪琛不死,不是在手术室里突然噶掉了,他还是有可能实现院士梦的。
不过,不是因为清创术,而是他手里还有成果,才做完3期临床试验,还没来得及申报,突然就在手术途中嘎嘣了。
到现在陈恪琛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嘎嘣的,也不知道他手里的那个病人有没有遭殃。
现在,他面对一个相对普通的压疮病人,他当然有信心。
在赵雨霖眼里,眼前的这个病例有难度,需要做三次手术才可能愈合。但在陈恪琛的眼里,不算难,很普通。
所以赵雨霖判断,如果陈恪琛能通过一次手术就治好这个病人,那只能是奇迹。
他坚持这样判断。
因为,在治疗压疮方面,赵雨霖相当有自信。他根本就不相信陈恪琛能治好,更不相信他一次手术就治好。
即便是赵雨霖自己,他有把握的是通过3次手术,大概率能治好。
病人办了进院手续,就住在急诊科倒数第二间病房里。
陈恪琛亲自到药房拿了3天的中药,他发现一个事实,80年代的中药,真的好,货真价实,质量比后世的好了不知多少。
这倒不是说中药的品相好,而是质量好,或者说,它里面含有的药分成份,含量更足,药性更强烈。
这也好理解,此刻的中药多数是野生的。
陈恪琛拿起一片西洋参放在嘴里,一股浓浓的清凉首逼脑门。
嗯,不错。
病人喝了这药效果也应该会更好。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病人吃了三天药之后,变化之大,连陈恪琛都不敢相信。
他惊奇地发现,病人的食欲增强了,吃的东西比平常多了一倍。
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食欲就明显下降,特别是身体有病的人,有时候食欲差得一塌糊涂。
所以,很多老人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不是没有营养补充的问题,现在都改革开放了,吃饱己经不是问题了,大多数人的营养也不存在问题。
但事实上,在老年人中普遍都存在营养不良。
营养,对于老年人来说,很重要。
压疮病人的营养更重要。
很多难治性压疮病人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营养不良,白蛋白低,加上低蛋白血症水肿,压疮真的难治。
陈恪琛发明的清热生肌饮就有增加食欲,加强消化的作用。
这个病人的食欲大增,一顿能吃两碗米饭了,不仅如此,这个病人的微循环也明显改善。
陈恪琛看着局部组织血运明显增加,别说心情有多好了,因为,吃他的药,血运变好,那是肯定的,但是,过去吃中药,根本就没有现在这么明显。
微循环改善是陈恪琛治疗压疮的重点,也是陈恪琛成功的关键。
陈恪琛的成果,手术做得好只是一部分原因,改善微循环可以说是他成功的关键。
压疮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组织缺血坏死,治疗,当然就是要增加供血。
第三个显著变化,陈恪琛还注意到,这个病人的代谢增加了!
代谢是机体组织更新的重要因素,年纪越小,代谢越旺,机体的修复能力也越强,这是最通俗的道理。
观察代谢,观察的要素就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
这个病人3天前怎么样和今天的情况一目了然,陈恪琛稍微对比一下就知道,这个病人的代谢至少提高了20%以上。
嗨,陈恪琛笑了。
没想到80年代的中药效果有这样好!
陈恪琛信心又增加了许多。
手术开始。
为了慎重起见,手术安排在正规手术室里,还安排了专门的麻醉师。
赵雨霖既是观摩者又是首接参与者。
主刀当然是陈恪琛。
他用执笔法执刀,很快就把骶尾部的压疮给打开了。
他没急于清除坏死组织,而是在压疮边缘试探着周围的血运。
内行一看就明白,这是评估周围的血运,便于决策清创的范围。
陈恪琛非常专业。
赵雨霖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陈恪琛是行家,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
同时他也渐渐顾虑重重,如果是找不到陈恪琛的缺点,那,收他为徒的想法不就泡汤了吗?
赵雨霖不死心,他还认为自己的清创术是最厉害的。
可是,随着陈恪琛的操作进行下去,赵雨霖慢慢有些焦虑了。
陈恪琛也注意到,老赵的眼神有些急躁,有些烦恼。
陈恪琛用左手执刀,开始清除坏死组织,他不是切,更不是割,而是刮!
对,他是刮!
这种方式非常特殊,甚至有些匪夷所思!
刮,必须有非常专业的手法,一般医生不会考虑这种术式,他们就是用普通的切割。
“你?我说,你这是哪里学的?”赵雨霖突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