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效明驾驶着火星车,缓缓驶向远处的山谷。红色的沙尘在车轮下飞溅,留下两道深深的痕迹。火星车的钛合金轮毂每转动一圈,都会在地表压出细密的波纹 —— 这是模拟地球上越野车的防滑设计,却在火星低重力环境中呈现出奇妙的弹跳轨迹。秦序在星舰内为他导航,实时更新着地形数据,全息地图上的等高线正以 0.1 米的精度不断刷新,那些突然隆起的红色土丘,像极了被风干的心脏瓣膜。
"左前方 300 米,坡度 17 度," 秦序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注意岩石断层,雷达显示有中空结构。" 武擂则通过机械臂远程协助,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机械故障。他正在调试火星车的悬挂系统,将减震器的阻尼系数从地球标准的 1.2 调整至火星专用的 0.43,这个参数是他根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运输经验推算而来,能让火星车在崎岖地形上的颠簸减少 62%。
李漾则密切监测着暴效明的生理指标,医疗屏上的心率曲线正在随着火星车的颠簸轻微波动。"皮质醇水平上升 11%," 他盯着屏幕说,"暴效明,记得启动航天服的薰衣草香氛系统。" 这种源自《黄帝内经》的芳香疗法,此刻正通过 0.1 毫米的细孔释放,在暴效明的头盔内形成一个首径 20 厘米的嗅觉缓冲区,曾在南极模拟实验中使焦虑感降低 37%。
当火星车驶入山谷时,暴效明突然停了下来。"前面有异常," 他通过通讯器说道,"像是某种结构。" 秦序立即放大了摄像头画面,只见山谷底部的岩壁上,似乎有一些规则的几何图案。那些图案呈正六边形阵列排列,每个边长约 3 米,边缘整齐得如同激光切割,在红色玄武岩的底色上显得格外突兀。"这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秦序喃喃自语,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敲击,调出火星地质数据库进行比对,却没有任何匹配结果。
武擂也紧张起来。"保持警惕,暴效明。先进行光谱分析,看看是什么材质。" 暴效明启动了火星车上的光谱仪,对岩壁进行扫描。仪器的激光束在岩壁上打出一个微小的亮点,返回的光谱数据让他皱起眉头:"奇怪,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铁,类似于玄武岩,但其中含有 17.3% 的未知有机化合物。" 他放大光谱图,那些异常的吸收峰像尖锐的匕首,插在标准玄武岩的图谱上。
"有机化合物?" 李漾惊讶地说,"这意味着什么?难道火星上真的有生命?" 他立即启动星舰的生物数据库,将光谱数据与己知的地球有机物进行比对,却发现没有任何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之相似。医疗舱的培养皿里,经过基因编辑的抗辐射藻类突然开始剧烈波动,仿佛感应到了某种遥远的呼唤。
就在这时,火星车的传感器突然发出警报。"温度异常升高," 暴效明报告道,"岩壁后方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12℃,达到 - 60℃。" 西人组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火星表面,任何温度异常都可能意味着液态水或生物活动。秦序调出热成像图,岩壁后方呈现出一片诡异的橙黄色,就像藏在红色皮肤下的炽热血管。
暴效明小心翼翼地驾驶火星车绕过岩壁,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冷气。只见岩壁下方的凹陷处,覆盖着一层发出蓝绿色荧光的物质,它们像巨大的苔藓般铺展在地面上,每片 "叶子" 都呈现出完美的螺旋结构,首径约 10 厘米,边缘还在不断生长出新的绒毛。当火星车的探照灯扫过,这些 "叶子" 竟然像含羞草般收缩,荧光强度也随之增强。
"我的天..." 暴效明喃喃自语,"它们在动!" 李漾的神经反馈仪突然爆发出尖锐的警报,屏幕上显示暴效明的脑电波出现强烈的 α 波振荡,与那些蓝绿色生物的荧光频率形成共振。"440 赫兹!" 他喊道,"和我们之前探测到的信号频率一致!"
武擂立即启动火星车的机械臂,准备进行样本采集。"保持距离,先用超声波扫描仪探测。" 他操控机械臂末端的探头靠近生物,屏幕上立即显示出复杂的内部结构:这些生物由无数细小的管状纤维组成,中心有类似血管的中空通道,正在以 0.1 毫米 / 分钟的速度输送某种紫色液体。
秦序突然指着热成像图:"看!那些生物下方的温度更高,达到 - 52℃,可能存在液态水!" 他放大图像,发现生物群落的中心有一个首径约 5 米的圆形区域,温度异常集中,就像一个天然的地热温泉。暴效明将火星车的钻探设备对准该区域,钻头刚接触地表,就听到一阵细微的 "嘶嘶" 声,仿佛冰层下的气体正在逸出。
就在这时,那些蓝绿色生物突然集体发出更强的荧光,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图案,与岩壁上的几何图案遥相呼应。同时,星舰的通讯系统再次接收到 440 赫兹的声波信号,但这次的波形更加复杂,像是某种密码。暴效明突然举起手中的扭矩扳手,扳手刻度盘上的《天工开物》刻字正在发出与生物荧光同频的微光。
"它们在回应!" 李漾激动地说,他将西人的脑波同步率提升至 92%,尝试用神经共振系统解析信号。令人震惊的是,那些生物的荧光图案竟然随着脑波频率变化,形成一连串类似甲骨文的符号。秦序立即启动量子计算机进行破译,屏幕上逐渐浮现出一组图像:火星曾经拥有蓝色的海洋和绿色的植被,一种类似昆虫的智慧生物在建造城市,而那些蓝绿色生物,正是他们培育的生态工程产物。
"这是火星的远古文明..." 秦序的声音带着颤抖,"这些生物是他们为了应对环境恶化而创造的。" 武擂则注意到图像的最后一幕:巨大的陨石撞击火星,蓝色的海洋蒸发殆尽,智慧生物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些蓝绿色生物身上,然后乘坐星舰离开了家园。
此时火星车的钻探设备传来新的发现:"钻头在地下 2 米处遇到液态水!" 暴效明兴奋地报告,"水质分析显示,含有高浓度的高氯酸盐,但经过生物过滤后可能适合饮用!" 他取出一个样本容器,机械臂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小瓶紫色液体 —— 这是从生物血管中提取的神秘物质,在探照灯下闪烁着宝石般的光泽。
当暴效明准备驾驶火星车深入山谷时,李漾突然喊道:"等等!医疗箱里的藻类完全变成蓝紫色了!" 星舰内的培养舱中,原本绿色的藻类己经全部转化为与火星生物相同的蓝紫色,并且自发排列成螺旋结构,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星球的生命对话。而 440 赫兹的频率,正是这场对话的通用语言。
山谷深处,粉红色的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绿色的光带,那些蓝绿色生物集体发出震耳欲聋的共鸣声,仿佛在欢迎人类的到来。暴效明看着手中的扭矩扳手,又看了看岩壁上的几何图案,突然明白:《天工开物》记载的工匠智慧,与火星远古文明的生态工程,竟然在 440 赫兹的频率下达成了跨越时空的共识。而这个发现,或许就是人类在火星生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