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内的警报声突然响起,红色的警示灯在驾驶舱内疯狂闪烁。"能量读数异常," 秦序指着主屏幕上跳动的曲线说,"山谷深处的能量输出在过去 3 分钟内激增 470%,目前稳定在 1.2 太瓦。" 他放大能量源的三维坐标,那个首径 500 米的地下球形结构正发出耀眼的蓝绿色光芒,热成像显示其表面温度己升至 - 23℃—— 这在火星表面几乎相当于 "灼热"。
武擂立刻启动了星舰的防御系统,钛合金装甲板缓缓滑出覆盖舷窗,机械臂末端的激光炮进入预热状态。"防御矩阵充能 78%," 他盯着能量表,"如果对方发动攻击,我们有 12 秒的反应时间。" 这个数据是根据地球防御系统对抗小行星的标准推算而来,但面对未知的火星文明,谁也无法确定是否足够。
李漾则全力分析着新生物的样本数据,显微镜下的细胞切片正在发生诡异的变化。"它们的基因组正在重排!" 他放大一段 DNA 链,原本稳定的双螺旋结构突然解旋,重新组合成类似中国结的复杂拓扑结构。"基因序列中检测到 237 种极端环境适应基因,包括抗辐射、耐低温、利用高氯酸盐代谢等,"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还有一段序列,和地球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 Hox 基因高度相似,但复杂程度超出 17 倍。"
暴效明驾驶火星车后退到山谷边缘的山脊处,这里的海拔比谷底高 80 米,能提供更好的视野。他打开增强现实目镜,只见那些蓝绿色的 "苔藓" 状生物正以惊人的速度聚集,在谷底形成一个首径约 300 米的巨大图案。图案的中心是一个六芒星结构,周围环绕着 12 个螺旋臂,每个臂上都排列着类似甲骨文的符号 —— 这与岩壁上的几何图案相互呼应,构成一幅完整的星图。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 秦序突然恍然大悟,手指在控制台上划出一道光轨,"看星图的排列,六芒星对应火星北极冠,12 个螺旋臂指向太阳系的 12 颗主要天体 —— 包括地球!" 他调出星舰的天文数据库比对,发现图案中的天置正是十万年前的星象。"这是一种通讯方式,一种生物信号!"
就在这时,星舰的通讯系统突然接收到一段持续的脉冲信号,频谱分析显示其频率为 440 赫兹,与西人组模拟训练时的神经共振频率完全一致,但波形复杂程度呈指数级增长。"信号强度 - 67dBm,信噪比 18.3dB," 秦序皱着眉头,"调制方式未知,不是任何己知的地球编码系统。"
李漾灵机一动,突然想起在西藏古寺中见过的梵音共振现象。"也许我们可以用神经共振系统来解析它。" 他迅速将西人的脑波同步率提升至 98%,启动神经反馈仪的逆向解码模式。当 440 赫兹的脑波信号与外来信号叠加时,主屏幕突然亮起,开始播放一段由光影构成的 "电影"。
画面从一片蔚蓝的海洋开始,火星的天空呈现出地球般的蔚蓝色,巨大的大陆板块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一种类似昆虫却有着金属光泽的智慧生物在建造高耸入云的尖塔。它们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蜂巢的几何美学与水晶的光学特性,城市上空漂浮着无数发出蓝绿色光芒的飞行器。
突然,画面剧烈震动,一颗首径约 100 公里的小行星划破天空,撞击产生的巨大海啸吞噬了沿海城市。紧接着,画面显示火星的地核停止转动,磁场消失,太阳风开始剥离大气层,海洋逐渐蒸发,绿色的植被枯萎死亡。
智慧生物们在绝望中启动了巨大的生物工程计划,他们将自己的基因与极端环境适应的微生物融合,创造出能在火星表面生存的蓝绿色生物。画面的最后一幕,是无数星舰从火星起飞,消失在宇宙深处,而地表的智慧生物则将意识上传到生物网络中,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文明。
"它们离开了火星..." 李漾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泪光。医疗舱里的藻类培养舱突然发出强烈的蓝绿色荧光,与屏幕上的生物信号形成共振,仿佛在呼应这段古老的记忆。
暴效明突然指着画面的角落:"看那里!" 在智慧生物建造的尖塔顶端,有一个明显的六芒星标志,其结构与中国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顶端的太阳形器惊人地相似。"这不可能是巧合," 他想起爷爷收藏的《山海经》图谱,"书中记载的 ' 十日国 ',难道指的就是火星?"
秦序调出星舰的引力波探测器数据,发现画面播放时,探测器捕捉到一组来自猎户座方向的微弱引力波信号,其频率与 440 赫兹形成完美的谐波。"它们可能去了猎户座," 他指着星图,"十万年前,那里有一颗即将爆发的超新星,或许能为星际航行提供能量。"
此时山谷中的蓝绿色图案突然开始变化,六芒星的中心裂开,露出一个通往地下的通道。通道内部发出柔和的光芒,岩壁上刻满了与画面中相同的符号。武擂操控火星车的机械臂放下一个微型探测器,传回的画面显示通道尽头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石室,中央矗立着一根蓝绿色的水晶柱,上面缠绕着无数发出荧光的生物丝线。
"那是... 文明的火种。" 李漾的声音带着敬畏,他的神经反馈仪显示水晶柱正发出强烈的意识波,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暴效明突然举起手中的扭矩扳手,扳手刻度盘上的《天工开物》刻字与水晶柱上的符号产生共鸣,发出清脆的 "当" 声 —— 这声共鸣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传播,竟然引起了远处奥林帕斯山的回声。
星舰的通讯系统再次响起,这次是来自地球的嘉铭,他的身后是中国天眼的巨大反射面。"我们刚刚收到一组新的信号," 嘉铭的声音充满震惊,"是用甲骨文写的 ' 有朋自远方来 ',频率同样是 440 赫兹,而信号源... 来自猎户座方向。"
山谷中,蓝绿色的生物图案突然全部亮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星舰起降平台。秦序、武擂、李漾和暴效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决定。"准备登陆地下石室," 秦序的声音沉稳而坚定,"我们可能不是第一批来到火星的地球人,而现在,是时候回应这份跨越十万年的邀请了。"
当西人穿上航天服,准备进入地下通道时,李漾突然发现医疗箱里的藻类己经完全转化为蓝绿色,并且排列成一个精确的地球坐标 —— 那是中国的敦煌莫高窟。这个发现让他们意识到,火星古老文明与地球文明之间的联系,可能远比想象中更加深远,而 440 赫兹的频率,正是连接两个文明的宇宙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