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禁区:生人勿近
迷雾禁区:生人勿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迷雾禁区:生人勿近 > 第105章 单程票

第105章 单程票

加入书架
书名:
迷雾禁区:生人勿近
作者:
S探员
本章字数:
4222
更新时间:
2025-07-08

"联系北方远征队。如果那个男孩能暂时减弱风暴,让我们的无人机通过,或许能分担部分能量负荷。"

这个微弱希望被立即执行。北方小队回应将尝试接触,但警告男孩状态不稳定,经常陷入黑色晶体带来的噩梦。

正午时分,程墨拖着疲惫身躯视察卫星改装进度。仓库里,那颗仅存的量子卫星被拆解得面目全非,工程师们正将特区培育的生物晶体嵌入其外壳。这些淡蓝色矿物与卡尼克冰洞中的苔藓同源,能存储和放大守护者能量。

"它能自主导航吗?"程墨问。

"弹道模式,"项目主管擦拭着额头的汗,"我们计算了最佳轨道,但一旦进入月球引力范围,就需要'看门人'响应信号调整姿态。"换句话说,这是一次盲跳,赌的是月球守护者会配合。

程墨点点头,转向特区方向。转化体们仍在休眠,但茧房的金色网络比昨天更亮了。张磊和林医生的节点标记通过苔藓连接,形成一个微型能量枢纽。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将在显现日前苏醒,为网络提供关键支持。

下午的医疗站检查给了程墨短暂喘息。索菲亚和新生的桥梁状态稳定,节点标记持续进化。令人惊讶的是,两个婴儿开始自发"交流"——当索菲亚发出高频声波时,新生儿眼中的量子光芒会形成对应图案,反之亦然。

"他们在练习协同,"林医生的助手兴奋地记录,"就像乐团排练前调音。"

这个比喻让程墨想起南方守护者的歌谣。七个守护者,七个音符,一首能对抗深空存在的宇宙乐章。但代价可能是他的儿子...

回到住所,程墨终于允许自己崩溃片刻。墙上的全息日历显示离预计显现日还有42小时。他调出辰的所有影像记录:第一次显现时胆怯的挥手,逐渐实体化后的拥抱,那句简单的"爸爸,我回来了"...最后定格在最近一次量子通讯,孩子用因纽特语说的那句神秘短语。

"我是你的,你也是我的。"

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卡尼克与辰之间建立了怎样的连接?程墨的手指穿过全息影像,仿佛能触摸儿子虚幻的脸庞。作为父亲,他应该保护辰远离危险;作为领袖,他必须让儿子承担关键角色。这种撕裂感比任何伤口都痛。

通讯器的震动打断了他的思绪。是南方林医生的紧急联络:"重大发现!当地守护者的歌谣中有完整乐谱!每个守护者对应特定音阶,组合起来就是唤醒密钥!"

传输来的数据包含一段复杂声波图,像DNA螺旋般交织着七个不同频率。当程墨用基地系统播放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索菲亚和新生的桥梁同时转向声源,节点标记自主闪烁;特区茧房的金色网络亮度提升;就连远在南极的卡尼克也通过共振器传来回应脉冲。

"这不仅仅是音乐,"林医生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这是能量编码!评估者一定知道这点,所以他们让辰成为桥梁——因为他能同时承载所有频率!"

这个发现改变了游戏规则。如果七个守护者的协同不是简单的能量叠加,而是精确编码的"乐谱",那么辰的角色比想象中更关键——不是电线,而是指挥家。

程墨立即召集核心团队。新数据需要调整整个计划:量子卫星必须预载这段编码;南极小队需要精确校准共振器频率;最重要的是,辰必须在显现时精确引导这股复合能量。

"太复杂了..."首席技术员摇头,"相当于让一个孩子同时演奏七种乐器。"

"不,"程墨突然明白,"不是同时演奏,而是...指挥。"他调出辰连接五个守护者时的能量图谱,"看这个波形变化——他不是简单传递能量,而是在微调每个连接的强度,像指挥家平衡乐团声部。"

这个认知带来了希望。辰可能本能地知道如何协调,就像鸟类天生会筑巢。问题是,这种本能能否承受七个点的负荷,其中两个还需要特殊救援?

夜深了,程墨仍在办公室审阅计划细节。桌上摆着两枚数据芯片:一枚标记"军事优先",概述了必要时牺牲个别守护者保全网络的冷酷方案;另一枚标记"家庭优先",将辰的安全放在首位,接受网络不完整的风险。

他的手指悬在两枚芯片上方,像天平两端摇摆。最终,他推开了两者,拿出第三枚空白芯片。

"给辰选择权,"他对空荡的房间低语,"让他自己决定。"

这个决定违反所有指挥原则,但感觉无比正确。辰不再是需要保护的量子态孩子,而是网络的核心部分。如果他确实连接着所有守护者,那么他比任何人更了解风险与可能。

凌晨时分,警报声再次响起。月球活动达到新高,同时南极黑色区域突然向冰洞网络延伸,像察觉到威胁的触手。冰刃小队报告卡尼克被迫加强防御,金光与黑晶的交界线现在日夜明亮如熔岩。

"她在消耗自己,"赵铁城的声音透过静电噪音传来,"就像燃烧最后储备...撑不到显现日了。"

程墨立即下令启动备用方案:提前发射量子卫星。原计划在显现日同步行动,现在必须冒险一试,为卡尼克争取时间。

发射场灯火通明。改装后的卫星像一只怪异的金属飞虫,外壳镶嵌着生物晶体,在探照灯下泛着蓝光。没有常规火箭,他们使用特区开发的生物推进器——一种与建筑师技术杂交的有机引擎,动力强大但寿命短暂。

"单程票,"工程师最后检查系统,"足够抵达月球轨道,但不可能返回。"

程墨点头。这颗卫星是人类太空能力的最后火种,承载着与"看门人"建立联系的渺茫希望。当倒计时归零,生物引擎发出不自然的紫光,卫星平稳升空,很快消失在晨霾中。

"飞行时间18小时,"控制室报告,"正好赶上显现窗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