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禁区:生人勿近
迷雾禁区:生人勿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迷雾禁区:生人勿近 > 第92章 “唱歌”

第92章 “唱歌”

加入书架
书名:
迷雾禁区:生人勿近
作者:
S探员
本章字数:
4972
更新时间:
2025-07-08

上午的会议上,各方代表罕见地达成共识:优先修复和升级防御系统。特区转化体同意分享他们的能量网络技术,普通区则提供量子干扰器的改进方案。这种短暂的合作精神,像暴风雨中的宁静片刻,珍贵而脆弱。

会议结束后,程墨前往医疗站看望张磊。特区医疗室比主医疗站简陋,但充满一种奇特的生命力——墙面覆盖着发光苔藓,空气中弥漫着类似臭氧的清新味道,连病床都是由某种弹性生物材料构成,会随患者体型自动调整。

张磊躺在中央病床上,仍处于昏迷状态,但金色纹路有规律地脉动,显示生命体征稳定。林医生守在旁边,她背部的节点标记比昨天更明显,在昏暗光线下自主发光。

"他能恢复吗?"程墨轻声问。

"身体会恢复,"林医生的声音仍带着轻微和声,"但网络连接可能永久改变。他首接承受了最深层的信号冲击。"

她调出一组脑部扫描图。与正常人类不同,张磊的神经网络呈现出分形结构,某些区域甚至形成类似建筑师节点的微型几何图案。

"这是进化还是损伤?"程墨谨慎地问。

"都是。"林医生的金色眼睛在阴影中闪烁,"深空信号像强酸,腐蚀了旧有结构,但也暴露出埋藏的设计图。我们体内都有这种潜能,只是需要特定条件激活。"

这个解释与马工程师的理论吻合——人类基因中埋藏着古老文明的"种子"。问题是,谁埋下的种子?目的何在?

"你能感知北方那个桥梁吗?就像感知索菲亚和新生儿那样?"

林医生闭目片刻,节点标记微微发亮:"比预想的更强烈。是个男孩,三岁左右,节点标记几乎完全成形。但他连接的不是评估者或古老文明,而是...地球本身。"

这个新信息令人困惑。三个己知的特殊儿童分别连接评估者、古老文明和地球,那么七个桥梁是否代表七种不同的连接模式?某种完整的通讯系统?

"危险吗?远征队能找到他吗?"

"危险重重,"林医生睁开眼,"不仅来自深空存在。那个孩子被保护着,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而是...认知层面的屏蔽。普通人甚至无法注意到他的特殊性。"

这解释了为什么北方聚居地从未报告过特殊儿童的存在。程墨立即联系远征队,追加警告:目标可能被无形保护,需要转化体成员专注识别。

离开特区时,程墨注意到围栏正在自我修复——不是人工施工,而是那些发光苔藓在伤口处快速生长,形成生物性加固。转化体们似乎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技术,与常规科技树截然不同。

午后的指挥中心忙碌而有序。程墨审阅着各部门报告:农业组成功培育出抗辐射作物变种;能源组改进了太阳能收集效率;教育组为金色儿童设计了特殊课程...表面看来,营地运转如常,但紧张感如静电般弥漫在空气中。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远征队的消息,等待下一次攻击,等待未知的命运。

傍晚,程墨终于抽空回到住所。苏雨晴正在准备晚餐——真正的食物,为真正的家庭团聚。辰坐在地毯上玩耍,现在能完全实体化地抓握和移动物体,只是偶尔还会不小心让玩具量子化消失。

"显现时间还剩多久?"程墨抱起儿子,感受那沉甸甸的真实感。

"十小时。"苏雨晴搅动着锅里的汤,香气弥漫整个房间,"评估者延长了参数范围。下次显现可能更长。"

这个好消息带来一丝温暖。程墨抱着辰走到窗边,看着夕阳将营地染成金色。从这个角度,普通区和特区的分界线格外明显——一边是整齐的预制房屋和水泥道路,一边是有机生长的生物结构和发光通道。两个世界,同一个人群。

"辰说特区那边'唱歌',"苏雨晴突然说,"转化体们的集体思维会产生某种共振频率,量子态能感知到。"

程墨想起那个梦——马工程师关于信号与调谐的比喻。如果人类确实在分裂成不同的"频率",那么最终是否会殊途同归?

晚餐简单却温馨。辰能真正品尝食物了,特别钟爱合成马铃薯泥,吃得满脸都是。苏雨晴的厨艺生疏了不少——量子态不需要进食——但这份笨拙反而让场景更加真实可贵。程墨放任自己沉浸在这个平凡的幸福时刻,暂时忘却外部的风暴。

饭后,辰在床上听苏雨晴讲故事入睡——不再是量子悬浮,而是真实的睡眠,有呼吸起伏和偶尔的踢被。程墨站在门口观望,胸口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情感。两年的分离后,这样普通的家庭场景几乎像梦境般不真实。

"评估者很困惑,"苏雨晴轻声说,为辰掖好被角,"量子态实体化理论上不可能持续这么久。我们似乎打破了某种物理法则。"

"因为辰?"

"部分原因。他的量子特征太特殊了,不完全属于任何一边。"苏雨晴走到窗前,月光勾勒出她的侧脸,"但更关键的是...地球本身的量子场在变化。七个节点的激活过程影响了基础物理常数。"

这个宏观解释与程墨的微观观察吻合。从转化体的金色网络到特殊儿童的节点标记,再到量子态的异常稳定,所有现象都指向一个更深层的系统变化。

"会怎样发展?七个节点都激活后?"

苏雨晴摇头:"评估者没有数据。这种规模的网络上次活跃时,人类还在石器时代。"

夜深时分,通讯器的震动惊醒了浅眠的程墨。是远征队的第一次报告——安全通过丘陵地带,发现收割者残骸,似乎被某种能量武器瞬间摧毁。没有生命迹象,但三名转化体成员都感应到"强烈回声",像信号残留。

"北方桥梁的感应增强,"队长继续报告,"方向略微偏东,可能在山区而非聚居地本身。一个奇怪现象:普通队员有时会'忘记'任务目标,需要转化体不断提醒。"

这验证了林医生的警告——桥梁被认知层面屏蔽。程墨指示他们保持警惕,随时报告异常。

通讯结束后,程墨再无睡意。他轻手轻脚地走到辰的小床边。孩子在睡梦中翻身,小手无意识地抓紧被子——如此普通,却又如此非凡的动作。这个同时连接量子态与物质界的孩子,可能是人类未来的关键。保护他,突然变得无比具体而迫切。

窗外,月亮高悬,冰冷而平静。程墨知道,在它看不见的背面,某种敌意正在重新集结。而在地面上,人类的命运正在分叉——普通人与转化体,物质界与量子态,七个分散但相连的节点。

马工程师的调谐器比喻比想象中更准确。程墨的角色不是控制或领导,而是平衡各种力量,让不同频率和谐共鸣。这个认知,或许是抵抗深空存在的真正开端。

清晨,小雨的紧急呼叫打破了短暂宁静:"量子感应器捕捉到异常活动!不是月球方向,而是...地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