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工坊的缝纫机声比往常更急促,顾晗盯着摊在草席上的服装样品,指尖划过蝙蝠衫袖摆的麻质收边。县乡镇企业展销会的通知就压在剪刀下,泛黄的纸页上 "繁荣农村经济" 的宋体字透着年代感,而他在纸角画的模特走秀草图,却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 1985 年的小镇激起了涟漪。
展销会的场地设在公社大院,临时搭建的木台被晒得发烫。顾晗带着吴君如和几个加工户布置展位时,隔壁摊位的老王头正往货架上摆搪瓷杯,看见他们扛着用旧窗帘改的背景布,咧着嘴笑:"小顾啊,卖衣服就卖衣服,搞这些花架子干啥?" 顾晗没说话,只是把刚做好的模特牌立在展位前 —— 那是用木板和棉花做的人体模型,穿着最新款的藏青色蝙蝠衫。
真正的风暴始于模特走秀。顾晗从县剧团借来的西位演员刚走上木台,台下赶集的乡亲们就发出了惊呼。穿粉色蝙蝠衫的女演员转了个圈,宽大的袖子划出优美的弧线,袖口的铃铛袖扣在阳光下闪着银光;穿军绿色改良版的男演员故意做了个骑自行车的动作,裤腿的喇叭口随动作自然摆动,露出脚踝处绣着的迷你蝙蝠图案。李姐的儿子举着用自行车铃铛串成的风铃跑过,清脆的响声和模特身上的装饰遥相呼应,把围观群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大家看这布料," 顾晗抓住机会举起样品,"这是我们特制的的确良,洗十次都不变形。" 他特意让演员展示衣服的里衬,棉布衬里的针脚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王嫂的丈夫挤在人群前排,突然指着模特腰间的麻质彩条喊:"这不是我家织的麻布吗?" 顾晗笑着点头:"对,我们用的是本地特产,既好看又结实。"
展销会的高潮是互动环节。顾晗让观众上台试穿,那个曾在集市上嫌弃喇叭裤的大妈,此刻红着脸穿上了改良版蝙蝠衫。当她在临时搭建的镜子前看到自己的样子时,忍不住转了个圈,引来一片掌声。顾晗趁机推出 "展销会特惠":现场下单立减 2 元,还送配套的麻质发带。这个优惠让订单像雪片般飞来,吴君如抱着账本的手都在发抖。
展销会结束时,顾晗的展位前堆了半人高的订单。他数着收到的预付款,10 元的 "大团结" 票子有 23 张,5 元的 "炼钢工人"17 张,还有一把毛票和硬币。李姐帮他算着账,突然指着账本笑:"顾师傅,这次展销会的订单够我们干两个月了!" 王嫂则捧着顾客留言本,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写满了称赞,有位大叔还画了个笑脸,旁边写着 "比供销社的好看"。
回工坊的路上,吴君如抱着剩下的样品,突然想起什么:"晗哥,今天有个戴眼镜的干部说要采访我们。" 顾晗抬头看了看天色,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装满订单的三轮车上。他想起 2023 年参加的行业展会,那时的展台金碧辉煌,而现在,在这个简陋的乡镇展销会上,他用一场别开生面的模特走秀,不仅卖出了衣服,更向这个时代展示了一种可能 —— 即使在偏远的小镇,也能追上时尚的潮流。
深夜的牛棚工坊里,顾晗在账本上写下展销会的成果:现场销售 37 件,预收订单 128 件,品牌曝光覆盖周边 5 个乡镇。他特意在 "品牌曝光" 下面画了波浪线,仿佛看到那些穿着晗星制衣的乡亲们,像流动的广告牌,把时尚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土地。当第一缕晨光透过天窗照在新到的布料上时,顾晗己经画出了下一季的设计图,那上面的蝙蝠衫袖口,多了用麦秆编织的装饰 —— 他要把乡土气息和时尚设计更好地结合,在 1985 年的中国乡镇,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时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