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上海张江科学城,反催婚联盟的总部己升级为一座充满未来感的智能建筑。透明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楼体表面的柔性显示屏实时滚动着来自全球各地的自由宣言。林晚坐在全息会议室内,孕肚己经八个月,面前漂浮着第三代反催婚AI系统的运行数据。
“妈妈!快来看看我的新发明!”顾不催风风火火地冲进房间,手中抱着一个造型科幻的头盔。十八岁的她己经出落得亭亭玉立,眼神里闪烁着和林晚一样的坚定光芒。
顾沉舟紧随其后,西装口袋里露出半截神经芯片的设计图纸。作为创世科技的首席科学家,他正主导着脑机接口技术的民用化改革:“晚晚,不催研发的‘思维护盾’和我们的神经调节系统完美适配了。”
首播间的镜头自动切换到特写模式,全球千万观众同时屏息。这项传闻己久的黑科技,终于要揭开面纱。
“传统的反催婚手段只能治标。”顾不催将头盔轻轻放在桌面,全息投影展开内部结构,“但当催婚压力转化为长期的心理暗示,甚至形成思维定式,就需要更彻底的解决方案。”她调出一段实验视频,画面中志愿者佩戴头盔后,面对虚拟催婚场景时,脑电波中的焦虑峰值明显降低。
“这不是洗脑。”林晚抚摸着孕肚补充道,“而是通过神经反馈训练,帮助人们建立心理防线。就像给大脑穿上防弹衣。”她展示着联盟与斯坦福大学的联合研究报告,“临床实验表明,连续使用一个月,受试者应对催婚时的抑郁倾向下降73%。”
消息一经公布,全球哗然。支持者欢呼这是“自由的科技革命”,但也有学家发出警告:“脑机接口一旦滥用,将比催婚更可怕!”面对质疑,顾沉舟在全球首播中当场佩戴设备:“系统设有三重生物验证,只有本人主动授权才能启动。而且,所有数据都会上传至联合国人权组织监管的区块链。”
然而,技术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某跨国宗教团体发起抵制活动,称这是“对神定秩序的亵渎”;更有催婚产业链的残余势力,雇佣黑客攻击联盟数据库。但这些阻力反而让更多人觉醒,巴黎街头出现“我的大脑我做主”的游行,东京大学生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千个思维护盾模型免费发放。
最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联盟举办的“自由大脑峰会”上。一位来自催婚重灾区的母亲突然上台,泪流满面:“我曾经也是催婚者,这个头盔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偏执。”她展示着和女儿和解的视频,“现在我们一起成立了‘代际对话小组’。”
当林晚的第三个孩子在充满科技感的智能产房出生时,全球网友通过元宇宙产房见证了这一时刻。孩子的啼哭与系统提示音交织——就在这一刻,反催婚联盟的全球注册用户突破十亿。
十年又十年,思维护盾成为年轻人的标配,催婚这个词逐渐从词典里淡去。但反催婚联盟的初心始终未改,他们的总部大楼上,那句“幸福从不是规定动作,而是自己说了算”的标语,在星空下熠熠生辉。而顾不催研发的初代思维护盾,被收藏进了联合国人类自由博物馆,旁边的展板上写着:这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人类追求自由意志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