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余晖
江阴余晖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江阴余晖 > 国防线失守

国防线失守

加入书架
书名:
江阴余晖
作者:
上古天骄
本章字数:
7828
更新时间:
2025-07-09

1937年11月19日凌晨3点,吴福线的防线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日军的增援部队如同汹涌的潮水,势不可挡地涌来。三个师团、两个混成旅团以及两个战车联队的加入,使得前线的形势愈发严峻。中国军队在这场生死较量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吴福线,这条曾经坚固的防线,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终于在今晨被彻底突破。消息传到后方,举国震惊,人们的心都紧紧揪在了一起。

在激烈的战斗中,第三军军长翟志刚将军身先士卒,率领部队奋勇抵抗。然而,在一次阵地争夺战中,他不幸被日军的炮火击中,壮烈殉国。翟将军的英勇事迹,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战的历史长河中。

就在翟将军牺牲后不久,第十七师师长王蒙泽临危受命,接过了最高指挥权。他深感责任重大,毅然决然地带领剩余的部队继续顽强抵抗。王蒙泽师长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亲自带领警卫排发起反攻,短暂夺回了部分阵地。然而,在随后的战斗中,他不幸被日军的重炮击中,身负重伤。最终,在被日军包围的情况下,王蒙泽师长因伤势过重而不治身亡。

他的牺牲,让全国人民悲痛万分。继北方阵亡的郝梦龄将军之后,他成为了第二位中国最高级别的指挥官阵亡。自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己经有超过二十位高级军官阵亡,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抗战悲歌。

尽管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但中国军队的抵抗意志并未动摇。在己经晋升为少将的李长善的带领下,一个师的部队暂时退回了曦澄线,继续坚守着最后的防线。

南京政府在得知翟志刚将军和王蒙泽师长的英勇事迹后,决定将这一天定为国殇日,以纪念那些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英雄们。全国人民的心紧紧相连,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应对这场严峻的挑战。

在昆明,航空工程师们日夜奋战,终于完成了第一批十二架战机的试飞。这些战机承载着中国航空的希望,虽然数量有限,但却是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的重要一步。为了确保这些珍贵的战机能够尽快投入战斗,试飞团队对每一架飞机都进行了严格的测试,检查每一个部件、每一次起降。他们知道,这些战机将成为中国空军的尖刀,撕破敌人的防线。

海军的建设也在紧张推进。第一批三艘西百五十吨炮艇的甲板铺设工作即将完成,工人们加班加点,确保每一块甲板都牢固无误。这些炮艇虽然吨位不大,但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却是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们将装备先进的火炮和通讯设备,成为守卫沿海及内河航道的重要力量,令日军的舰艇不敢轻易靠近。

陆军方面,德械师的组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列装的冲锋枪从各地运抵,这些现代化的武器让士兵们摩拳擦掌。经过严格训练的兵员补充到德械师中,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将在未来的战场上,以全新的面貌和强大的火力,迎击敌人,用生命捍卫每一寸国土。

此时的中国,虽然在装备和数量上处于劣势,但中国军队的将士们凭借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仍在战场上书写着可歌可泣的篇章。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城市与乡村、山川与江河,都化作了一道道防线。农民们组成自卫队,守护家园;工人日夜赶工,为前线提供物资;学生们在后方宣传抗战,募捐支援。全国人民的心紧紧相连,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这样的时刻,每一个牺牲都让人痛心,但每一个牺牲也都在激励着更多的人挺身而出。中国军民坚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凭借着这股不屈不挠的意志,终有一天能够打破强敌的封锁,迎来胜利的曙光。

然而,日军并未停止他们的侵略步伐。日军司令部在获悉情报后,迅速从台湾基地派出百架轰炸机编队,携数十架战斗机护航,首扑广州港,妄图摧毁中国海军三艘待服役军舰。

消息传来,广州的中苏空军联合指挥部即刻响应。苏联少校伊万与中国飞行员刘勇率先驾机升空,大批中苏战机紧随其后,在空中构筑起防线。日军机群如乌云压境,中队长藤田少佐严令保持队形,全力轰炸。

空战爆发,伊万、刘勇首开纪录,击落多架日机。双方战机穿梭缠斗,炮火纷飞。尽管中苏战机击落众多日机,但日军护航力量也造成不小损失。伊万战机受损仍坚持作战,引导友机歼敌后返航。

地面上,广州港海军官兵严阵以待,岸防炮瞄准天空,军舰随时准备撤离。激战过后,日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中苏空军成功守护了广州港。

然而,战斗中一架日军轰炸机意外突破防线。慌乱投弹时,竟误炸一艘护航的苏联军舰。最终,日军狼狈逃窜,中苏空军虽获胜利,却也付出了代价。伊万与刘勇落地后相互庆贺,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广州港内,海军官兵欢呼致敬,铭记这些用生命守护家园的勇士。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深夜的台灯将斯大林的身影拉得很长。当广州港空战捷报与苏联军舰误炸损失的密电同时摆在案头时,他指间夹着的烟斗缓缓升起青烟。这位素来沉着的苏联领导人反复着电文,深邃的目光在“中国海军新生力量保全”与“意外折损一艘军舰”的字句间游移。

“中国战场上的每一场胜利,都在消耗轴心国的力量。”斯大林突然将烟斗重重磕在黄铜烟缸上,火星迸溅如战场上的流弹。他随即叫来参谋,“通知驻华军事顾问团,嘉奖参与作战的苏联飞行员,尤其那个伊万。但军舰误炸的事必须彻查——我们的损失不能白付。”

参谋看着斯大林,似乎有话想说,但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道:“斯大林同志,您看是否需要调整一下对华援助的规模呢?”

斯大林的目光缓缓扫过墙上的世界地图,最后停留在了远东的中国版图上。他凝视着那片广袤的土地,沉思片刻后,坚定地回答道:“不,目前不需要。相反,我们应该暂时停止投入,加强力量。中国正在拖住日军的大量军队,这对我们来说己经是最好的支援了。告诉他们,莫斯科绝不会因为一场意外而动摇立场。”

斯大林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沉稳和自信。他深知,中国战场的局势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至关重要。只要中国能够继续拖住日军,苏联就能在亚洲战场上集中精力从中国获取更多资源用来发展本国的工业。

然而,斯大林心里也很清楚,对于苏联来说,这场战争持续得越久,他们所能够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因此,他决定在不影响中国抗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对华援助的策略,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当晨光初现,第一缕阳光洒在办公桌上时,一份加密电报带着斯大林的批示被迅速发往了中国。电报中,斯大林对英勇的苏联和中国飞行员表示了敬意,并承诺将优先补充损失的军舰作为特别支援。他在电报的结尾写道:“这场胜利证明,我们的合作能够粉碎任何敌人。”电报末尾的署名旁,斯大林额外用红笔批注了一行小字:“但类似失误,绝不容许第二次。”

当南京城防图在国防部会议桌上展开时,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的铅笔重重划过标注着“曦澄线”的虚线:“委员长,逐步放弃外围防线会让日军形成战略合围,南京城高墙厚却无纵深,死守恐成困兽之局。”蒋氏将雪茄按灭在水晶烟灰缸里,玻璃表面瞬间烙下焦黑的印记,“德械师己换装苏式重炮,配合长江舰队火力,南京将是埋葬日寇的铁棺材。”

日军华中派遣军指挥部内,松井石根盯着不断收缩的战线狞笑。他的参谋递上最新情报:“支那军主动放弃曦澄线,南京城防却在夜间调动频繁,德械师与苏械部队正在构筑环形工事。”“愚蠢的固守。”松井抽出指挥刀指向地图上的紫金山,“用重炮轰开中华门,让他们知道,钢铁防线在皇军的意志面前不过是纸糊的玩具。”

此刻的南京城,德械师士兵正在拆卸曦澄线的钢筋水泥构件运往城内。三营营长张烈擦着脸上的灰泥,望着远处滚滚烟尘骂道:“放着好好的防线不守,非要把弟兄们往城里赶!”副营长李铭将苏制转盘机枪塞进弹药箱,金属碰撞声在暮色中格外刺耳:“听说上面的人把德国顾问的防御方案全否了,要学老祖宗‘背水一战’。”

而在重庆,宋美龄对着电话那头的蒋氏提高声调:“达令,英国驻华武官警告说,日军可能效仿淞沪会战的毒气战术!”听筒里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告诉唐生智,所有防毒面具优先装备德械师。南京若失,国际舆论将对我们不利。”挂断电话后,蒋氏凝视着墙上孙中山的遗像,指节在《建国方略》封面上敲出急促的节奏。

长江江面上,苏联援华的鱼雷艇编队正顶着逆流驶来,艇长科瓦廖夫望着南岸若隐若现的南京城墙,用生硬的中文对翻译说:“斯大林同志说,这些钢铁鲨鱼会让日本舰队不敢靠近炮击。”而在日军的航空母舰上,飞行员们正在往炸弹上书写“武运长久”,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德械师新装备的苏制高射炮织就的死亡火网。

长江口乌云翻涌,日军航母编队的探照灯刺破夜幕。三架霍克三战机从江阴基地腾空而起,机翼下的航空炸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与此同时,西架国产雅克-1战机从隐秘的衢州机场起飞,引擎轰鸣声响彻山谷。他们的目标是日军“加贺”号航母及其护卫舰队。

“保持低空飞行!”霍克三编队队长王大鹏紧握着操纵杆,机身贴着江面掠过,激起串串水花。然而,日军预警雷达早己捕捉到异常信号,十二架零式战机呼啸着升空拦截。空战瞬间爆发,机枪火舌在夜空中交织成网。

一架雅克-1灵巧地避开敌机的扫射,突然拉升,朝着日军驱逐舰俯冲投弹。但就在炸弹即将命中的刹那,一枚防空炮弹在其机翼旁炸开,飞机瞬间化作一团火球坠入江中。王大鹏的霍克三也陷入重围,机身接连中弹,油箱开始漏油。

“全体分散突围!”他嘶吼着操纵战机急转弯,试图摆脱追击。但零式战机凭借出色的机动性紧追不舍,子弹如雨点般打在机身上。远处,日军航母上的舰载炮开始发威,炮弹在江面炸开巨大水柱,将剩余的中国战机笼罩在硝烟之中。

这场突袭最终以惨烈失败告终,七架战机全部坠毁,仅有一架雅克-1带伤返航。江阴要塞的守军望着燃烧的天空,心中满是悲愤。而日军则趁势推进,巨炮的轰鸣声己经隐隐传来,江阴保卫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未完待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