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要去蒋云旺家吃饭,宋银珠就算再没常识,也知道得带礼物。
供销社能卖的东西就那么些,没什么可挑选的。
宋银珠扯了两块的确良布料,一块藏蓝,一块纯白。这是给公婆准备的,到时候布料给谁做衣服,就不归她管。
七奶奶买的是两瓶麦乳精,两盒点心。
赵敏妯娌五个一人买了瓶雪花膏,蒋云旺兄弟五个一人一瓶当地的白酒,另外单独给赵敏和蒋云旺各买了一双鞋。
想到蒋青城和蒋娇娇,宋银珠又拉着蒋碧城给他们一人一身衣服。
蒋家只有蒋云旺一个人拿工资,赵敏不下地,蒋青城和蒋娇娇也是这几年才能多挣些工分。
家里的日子其实也不算多好。
蒋青城和蒋娇娇在家里饭能吃饱,衣服却少的可怜。两人夏秋冬都是各两身衣服,上面都打了补丁。
平时出门,就穿那身补丁少些的衣服。干活的时候,就穿补丁多些的。
蒋青城还好,蒋娇娇已经是个大姑娘,爱美且脸皮又薄。
没有好点的衣服,她除了上工下工,轻易不出村子,也不去走亲戚。
蒋青城没那么多顾虑,只要衣服干净整齐,哪怕一条裤子上补了两三个补丁,他也敢穿着上县城。
宋银珠就想着趁这次她和蒋碧城结婚的机会,给兄妹俩一人买一身衣服。
年轻人,谁能不喜欢新衣服呢。
想了想,宋银珠又买了两双小白鞋,新衣服配新鞋才好看。
她不缺钱票,索性给他们一套买齐了。
蒋家其他兄弟和妯娌,因为是平辈的关系,宋银珠没给他们单独准备礼物。
不过,她买了十二盒点心,除了给七奶奶两盒,另外的就准备分成五份,时候一家再添两盒点心。
在这个世界宋银珠没送过礼,不过她还是有常识的,这样的礼按道理是不少了。
问了蒋碧城,蒋碧城也说够了,她才没继续买下去。
蒋碧城看着宋银珠花钱如流水,并没有说话,只是在宋银珠要付钱的时候,忙着掏口袋付钱。
他钱不缺,票是没有,这些只能宋银珠自已拿。
宋银珠也不和蒋碧城客气,他要付钱就让他付,反正现在两个人已经领证,花谁的钱都一样。
七七八八买了一堆东西,临出门的时候,蒋碧城又买了两包烟装在口袋里。
他其实想多买点,蒋家兄弟多,一人一只两包烟就没了。
不过烟这个东西就算有票,也不是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
供销社就一条烟,他都买了,别人就买不到了。最后只能买两包,虽然不多,但是也不算少。
供销社外面的空地上,蒋三城坐在手扶拖拉机上,正眯着眼把玩着手中的烟。
烟是早上蒋碧城塞给他的,还没拆封的一包,他没有烟瘾,如果没被几个兄弟发现,一包烟揣兜里揣大半年都舍不得拆。
对于他们这些乡下汉子来说,烟其实不是抽,只是人际交往之间的桥梁。
能让他掏烟散一只的,那都是关系不一般的。
要么是最好的朋友或者兄弟,要么就是有求于人。
蒋碧城没当兵前,和蒋三城蒋大城玩的最好,三人带着一帮小兄弟在村里没少惹祸。
后来蒋大城和蒋三城都大了,跟着蒋碧城到处惹祸的就是蒋家其他几个兄弟。
那时候蒋十三还小,根本跟不上趟。
和蒋碧城熟悉的人都知道,和这个家伙在一起,他就从来不会让人吃亏。
最开始,蒋碧城和他们兄弟的关系并不好,经常找他们兄弟打架。
蒋三城比蒋碧城还大几岁,当然知道蒋碧城为什么会盯着她们兄弟,肯定是因为他亲妈嫁给了他五叔。
不过不打不相识,蒋青城出生后,蒋碧城也收起了少年的戾气,虽然偶尔还是会打架,但是他们兄弟和蒋碧城的感情却是越打越好。
兄弟多,家里的粮食就不够吃。
蒋碧城当兵前的那些年,他们兄弟就没少跟着蒋碧城,去蒋家大宅找吃的。
外人都知道他们堂兄弟十八个,和亲兄弟没什么区别。
他们却不知道,在他们心里,他们其实是兄弟十九个,蒋碧城也是其中一个。
当年,五婶刚嫁进来的时候,爷爷是想过把蒋碧城带进他们兄弟里排序。
奶奶、五婶,包括蒋碧城爷爷都同意了,就蒋碧城不同意。
这小子那时候就是个倔驴,见到他们兄弟,一天恨不得打十场,怎么能愿意和他们称兄道弟。
“三哥。”
蒋碧城冲着车上的蒋三城打招呼,宋银珠跟着也叫了一声:“三哥。”
蒋三城对着宋银珠点了点头,却没说话,只是上前把宋银珠手中的东西给接了过去。
也不知道乡下什么规矩,小叔子和嫂子说话没事,大伯哥要是和弟媳妇说话,被人撞见,那能传的什么样的谣言都有。
蒋碧城走在前面,将手中的东西放进车厢,“我不是让你先回去吗?”
蒋三城:“菜我让青城先送回去了,猜到你们要买不少东西,我就等等你们。”
反正今天上午已经请了假,不用挣工分,早回去晚回去对他来说没什么区别。
“还是三哥想的周到。”
蒋三城边将东西往车里放,边伸长脖子,眉眼里都是羡慕:“买这么多东西,要不少钱吧。对了,我这还有点钱票。”
“不用,钱和票我媳妇都有。”
见蒋三城掏口袋,蒋碧城拦住,顺手在蒋三城口袋里塞了一把糖,“带回去给三个孩子甜甜嘴。”
蒋三城有三个儿子,最大的今年十五岁,最小的今年也有八岁。
今年媳妇肚子又大了,就是不知道这次是给他生个小崽子,还是生个小闺女。
蒋三城也不和蒋碧城客气,给他就装着。他知道蒋碧城不会只买这么一点,肯定侄子侄女们都有。
不过是他跟着蒋碧城出来办事,躲得一把而已。
到家的时候,刚刚过了十点。
赵敏在厨房忙碌着,给她帮忙的是蒋云旺的两个嫂子。
蒋碧城早上不但买了肉和鱼,还买了四只老鸭。
乡下养了三年的蛋鸭,听说是个好东西。老鸭煲汤最好,就是鸭毛太难拔了。
院子里,蒋娇娇和蒋三城的媳妇正一人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一个个找鸭子身上的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