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谁都没睡好。
屋子因为是木头围的墙,还不算闷热,但是蚊虫的声音在屋里不停环绕。
宋银珠的床上是撑了蚊帐的,宋巧巧沾朱殷的光,也撑了一个旧蚊帐。
就算是这样,狭小的床睡两个人,不知不觉放到蚊帐边的胳膊,也给了蚊子饱餐的机会。
隔壁男生的屋子更是离谱,一晚上噼里啪啦拍蚊子的声音就没断过。
早上起床,宋巧巧抓着疙疙瘩瘩的胳膊,一肚子的怨气。
可又能怎么样,她就算重生,也逃不掉下乡的命运。
宋银珠起的早,朱殷起的更早,早上熬的米粥。
朱殷做事十分麻利,宋银珠起床的时候,两人衣服已经晾在了竹竿上。
宋银珠享福享的都脸红,想做点什么却找不到头绪。
反而是宋巧巧,心里有些不得劲,看着朱殷将熬好的粥端到一边,阴阳怪气问道。
“朱殷,你还带了米啊!这么重,怎么拎来的?”
她怎么能不知道朱殷有个后妈,对她不好,上辈子朱殷来的时候,吃的用的也是宋银珠的,这辈子当然不会例外。
“米是银珠的,我力气大。”
朱殷把煮粥的小钢筋锅端下来,放在一旁,又切了咸菜拌了两滴芝麻油。
她们这次带了铁锅、大钢筋锅、小钢筋锅、炉子各一个,二两多芝麻香油,一壶不到一斤的菜籽油。
都不知道朱殷是怎么把这些带来的,就看见朱殷大包小包,提着扛着挑着,扁担都压弯了。
宋银珠和朱殷的早饭是面疙瘩稀饭,咸菜,宋银珠还有一个咸鸭蛋,一个煮鸡蛋。
朱殷就简单的多,宋银珠吃一碗稀饭,她吃大半锅。
这次不管宋银珠怎么谦让,朱殷都不碰她的鸡蛋和鸭蛋一下。
给宋银珠吃好是应该的,因为这些都是宋银珠家的,她只要吃饱就满足了。
还是宋银珠强硬拨了一半咸鸭蛋在她碗里,等她就着鸭蛋喝完粥,吃第二碗的时候,宋银珠又扔了个鸡蛋黄在她碗里。
这次朱殷没谦让,她认识的宋银珠就是不喜欢吃蛋黄,从小到大宋银珠的蛋黄都是她在吃。
其他人早上吃的挂面,面是赵庆元提供的,一人给他折算了二两粮票,再加上一人二毛六分钱,刚好抵了买面条的一块三毛钱。
吃了饭,几个知青锁了屋子,一起去大队部,找大队长拿粮食,还要去供销社买东西。
锁屋子的锁是宋银珠借给他们的,等他们去供销社买了东西是要还的。
钱票虽然大家都装在了身上,可屋里的那些东西也很重要。
说起来防君子不防小人,可他们也没办法。
只要有人敢撬锁进门,起码他们也能找借口,让大队赔偿。
你要是敞开大门,少了东西,到时候真就说不清楚是丢了,还是自已贼喊捉贼。
大队长一早抱着茶缸在喝茶,看新知青来,和颜悦色地叫了会计去给他们称粮食。
一人三十斤粮,苞米十五斤,杂粮豆子五斤,稻子十斤。
苞米需要磨碎,稻子需要脱壳,真正到手能吃的粮食连三十斤都不到。
看着没脱壳的稻子,众人傻了眼,只有宋巧巧一副我早就知道的样子。
“大队有石磨,你们自已去大队的磨坊磨就行。”
柏鹤鸣拎着稻子,脸色难看地问道:“那这稻子呢?怎么脱壳,也用石磨吗?”
“石舂子自已去舂。”
会计看样子就是个和善的,还特意带着知青去了大队的磨坊。
这个时候,磨坊里正忙碌着,几个妇人拎着袋子,边说话边排着队等着磨苞米面。
朱殷和宋银珠商量,苞米十斤磨面,五斤磨成粒。
宋银珠担心地问道:“都磨成面会不会坏,我们要不多磨点玉米粒,以后玉米面吃完了再来磨一遍。”
她还是习惯说玉米,而不习惯说苞米。
“没事,这天气好,晒干了一样放得住。”
朱殷说着站在队伍里排队,她没指望宋银珠弄这些,能给她排个队就行了。
宋银珠就拎着两人的稻谷,去石舂子前面排队。
这边的人少,宋银珠的前面只有一个大娘和一个年轻的小媳妇。
见宋银珠走过来,小媳妇笑着问宋银珠:“你是新来的知青吧,长得可真好看。”
宋银珠笑着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对方的话。
见宋银珠笑得甜美,小媳妇越发热情:“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家是哪的?”
“十八,宋银珠,京城的。”
宋银珠回的简单,每个问题却又回答了,让对方挑不出错来。
见宋银珠不是个话多的,小媳妇还想说话,她身后的大娘推了她一把:“到你了。”
等小媳妇开始舂米,大娘才压低嗓子提醒宋银珠:“你别搭理她,她娘家有个不着调的兄弟,想娶媳妇都想疯了。”
大娘没继续往下说,但是该懂的宋银珠都懂。
宋银珠这才正眼看了舂米的小媳妇一眼,一件补丁挨补丁的衣服空荡荡地罩在身上。
整个人,干巴巴的好像脱了水的野菜。
再看她舂的米,一共也就二三斤。
看样子,就知道家境一般。
这边宋银珠排上队,那边朱殷还在队伍中间,两边隔着一道墙,各自都不知道各自在干什么。
她们俩其实都不会舂米,看宋银珠拿着口袋往石舂里倒,刚刚舂好米的大娘忙喊她:“少倒点,倒多了不好舂。”
看着宋银珠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大娘叹了口气:“我教你。”
大娘也是个热心的,教了宋银珠舂米也不走,看小姑娘笨手笨脚的样子有些不忍,直接上手来帮忙。
“谢谢大娘。”
宋银珠做事不行,但是人美嘴甜,好听的话不住口。
大娘乐的眯了眼,看着宋银珠直摆手:“什么大娘的,我都有重孙子了,按照我们这里的叫法,你得叫我一声蒋七奶奶。”
“七奶奶。”
宋银珠喊的脆甜,好像这个七奶奶就是她亲奶奶一样。
“哎。”
蒋七奶奶被叫的心花怒放,索性把宋银珠的稻子都给舂了出来。
宋银珠看蒋七奶奶提了自家的米和米糠要走,忙将她喊住:“七奶奶,这米糠您要不?您要就一起装着,我们要来也没用。”
她拿回去确实没用,人家老人家帮她舂米,给点米糠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