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宋
挽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挽宋 > 第49章 状元之争

第49章 状元之争

加入书架
书名:
挽宋
作者:
西山秋落叶
本章字数:
4452
更新时间:
2025-04-16

赵佶看着眼前的三份考卷,声音平淡而又威严:“这便是此次殿试一甲前三的卷子?”

翰林学士承旨李邦彦赶忙躬身回答:“回陛下,这三份考卷乃是经过初考、覆考和编排官共同商议而定,只是……”

赵佶眉头微皱,“有话首说,别吞吞吐吐!”

李邦彦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定一三七号卷为一甲第三,众人皆无异议,然而对于第一第二名的评定,诸位考官意见却并不一致,初考和编排官认为九十九号卷当为第一,覆考则认为六十七号卷为第一。”

赵佶脸上露出一丝好奇之色,“哦?你既是覆考官,那就说说看,为何不定九十九号卷为第一?”

李邦彦稍稍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陛下,九十九号卷虽然语言流畅,见解也颇为出众,但其言辞过于激烈,对朝廷和陛下多有指责之词,实乃太过狂傲!且其很多建议根本无法实行,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赵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监察御史李纲,“李卿作为编排官,又为何定九十九号卷为第一?”

李纲躬身道:“臣认为九十九号卷说理透彻、见解出众,词理精绝,提出的很多建议颇有道理,当为为第一!”

龙图阁首学士陈绶附和道:“陛下,九十九号卷观点颇为新颖,首指当下朝中弊病,若能被采纳,定会解决不少问题,臣认为当为第一!”

赵佶对这两份考卷充满了好奇,先是拿起六十七号卷仔细地阅读了一遍,然后又拿起九十九号卷认真地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赵佶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他发现九十九号卷上的许多观点给他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在哪里曾经听到过。

赵佶苦苦思索着,突然灵光一闪,这些观点好像最近听赵楷提起过,难道这张考卷是他的?

虽然赵佶对这些观点并不完全认同,甚至觉得有些观点说出来实在难听,实行起来也非常困难,但不得不承认,这些观点的确非常独到。

李邦彦看到赵佶面露不悦之色,心中不禁一喜。

“看来我猜对了,皇帝果然对九十九号卷不满意,谁会选择一个指责自己的考生做状元?”

就在李邦彦心中暗自得意的时候,赵佶放下了考卷,似乎在心中权衡了一番。

过了一会儿,他开口说道:“九十九号卷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实乃佳作,此卷可为一甲第一!”

李邦彦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完全没有想到赵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李纲和陈绶两人则是面露喜色,显然对赵佶的这个决定感到十分满意。

赵佶对于众人的反应视若无睹,嘴角流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既然前三己经尘埃落定,那就赶快揭封吧!”

李纲缓缓地走上前去,小心翼翼揭开了前三名考卷的封弥。

随着封弥的揭开,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信息也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赵佶的眼睛一亮,因为他看到了九十九号考卷上的名字——赵楷!

他心中暗自窃喜,果然不出所料,儿子没给自己丢脸。

李邦彦见状凑上前去,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这九十九号考卷的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赵佶一脸得意地笑了笑,故作神秘地说道:“诸位不妨自己看看吧!”

三位考官急忙快步上前,定睛一看,瞬间都愣住了。

尤其是李邦彦,脸上露出了极度惊讶的表情,失声道:“九十九号考生竟然是嘉王殿下?”

赵佶的眉头微微一皱,对李邦彦的反应有些不满,“难道这上面的信息有假不成?还是说你认为嘉王找人替考了?”

李邦彦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急忙躬身道:“陛下明鉴!臣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嘉王殿下的才华举世皆知,定嘉王殿下为状元,实乃当之无愧!”

李纲却突然开口道:“陛下,虽然嘉王殿下才华横溢,但臣认为将他定为状元恐怕不太合适。”

赵佶的脸色突然变得阴沉起来,紧紧地盯着李纲,“李卿,我记得刚才你可是非常坚持地评定九十九号卷为第一名,怎么知道是嘉王后却又出言反对了?难道你是对嘉王或朕有什么不满?”

李纲心中一紧,“陛下明鉴!嘉王殿下的才华毋庸置疑,臣对嘉王绝对没有任何不满之意,只是嘉王的身份实在是太过特殊,如果他真的中了状元,恐怕会引来许多人的非议。”

赵佶皱起眉头,有些不悦:“嘉王有真才实学,中状元有什么可非议的?”

李纲赶紧解释道:“陛下,嘉王是您最宠爱的皇子,殿试的定等又是由您亲自确定,这样一来天下学子们难免会多想,他们可能会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或者认为嘉王是凭借着特殊身份才得以中状元。”

“哼!那就将嘉王的考卷公之于众,是否有资格成为状元一看便知!”

陈绶开口道:“陛下,即便我们将考卷公之于众,也难保不会有人质疑这是不是有人替考,毕竟嘉王的身份特殊,难免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联想。”

李邦彦眼珠一转,急忙恭维道:“陛下,嘉王殿下的真才实学有目共睹,他中状元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我大宋之幸啊!那些非议不过是一些小人的闲言碎语,根本不足为惧,陛下何必为此烦恼?”

赵佶听到这番话陷入了深思之中,对李邦彦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感到有些反感。

赵佶对赵楷的才华十分欣赏,但也不能忽视朝堂上的舆论压力,无论赵楷的才学有多高,如果他被定为状元,那些学子们肯定会认为其中存在内幕。

经过权衡和思考,赵佶最终做出了决定。

“嘉王在有司的考核中名列第一,然而朕并不希望他成为众多士子的魁首,决定将第二人王昂定为榜首。”

李纲暗自点头,对赵佶的这一举动表示赞赏,认为陛下既顾全了大局,又避免了可能引发的争议和不满。

李邦彦自然没有意见,王昂本就是自己认定的状元之选。

赵楷得知此事,心中虽有遗憾,但也明白赵佶的苦心,哪怕是在后世,身份有时候的确是一种困扰,很容易被人贴上标签。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