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G城的天格外安静。
没有考试,没有赛场,没有评比。
但整座城市的人,都在默默关注同一个名字。
白初九。
—
教育部蓝皮书发布当天。
教育部官网首页,专栏第一行更新:
《教育心理与跨频思维实验蓝皮书》
样本案例编号001号:白初九学习现象研究
那是官方首次将“思维共振”“非结构解题路径”“情绪主频引导力”作为教育研究方向的主线指标。
—
【蓝皮书内部摘录】:
“她的答题方式无法用传统知识模型解释。”
“她的课堂行为无法纳入常规教学秩序。”
“她不改变内容,但她改变了场域。”
“她是学生,但也是一种教育哲学的反向照明。”
—
而此刻,G城一中校史馆内。
新建展柜落成,透明防尘玻璃罩内:
一颗糖果盒,盒盖略磨,边缘贴着学生贴纸:一只画风稚嫩的兔子。
旁边,几张笔记纸页,字迹娟秀,每一页角落都有一句话:
“不要问天为什么不下雨,问问你有没有种花。”
“考试不会改变命运,但静会。”
“你念头不稳,笔就不会动。”
还有,那一株豆苗。
干瘪,却挺立。
上方标牌写着:
「此豆苗曾在七班教室窗台生长二百余天。期间班级焦虑指数下降34%,同步性提升指数显著。」
「白初九每天对它说话,它从未萎靡。」
—
顾兰站在展柜前,久久不动。
她想起三年前那个抱着糖盒的小女孩,用一双像葡萄一样的眼睛看着她,说:
“老师,我不是故意吃糖的,我只是觉得安静。”
如今,她明白,那并不是调皮。
那是她唯一能掌控气氛的方式。
她不是为了分数读书,而是为了让世界静下来一点。
她像一只小兽,在熙熙攘攘的规则间寻一个可以藏糖的角落。
—
她的最终选择高等学府代表一个接一个走进校长办公室。
“只要她点头,我们愿意为她打造专属科研楼。”
“东大可开设‘思维交感’方向专项基金。”
“京都玄术学院愿意破例录取,不经测录。”
每一个代表都语气诚恳,待遇极高。
校长问:“你都不考虑一下吗?”
白初九坐在校史馆的木椅上,糖盒放在膝盖上,静静摇着。
她没有否定这些学府的诚意,但她的回答很轻。
“我不想选。”
“不是它们不好,是我想建一个地方。”
“我想有个地方,不需要说话,也没有惩罚,也不是竞赛场。”
她转头看向窗外的天色。
“是那种……人一走进去,就觉得世界慢了半拍的地方。”
“像一颗糖含进嘴里,不是甜,是安稳。”
校长沉默了许久。
最后叹了一句:
“她己经不是这个系统的产物。”
“她是迫使系统重构的源点。”
—
社会多维反馈 · 教育变革气氛成型。
《城市教育论坛》召开特别讨论:“是否有必要设立‘情绪类学习辅助区’?”
教育公众号《春山纪》连发三篇长文:“白学现象是否可复制?”
多位家长发声:“孩子说,他们也想要一块豆苗地。”
“不是为了分数,是为了有个地方安静想一想。”
—
当夜。
教室早己熄灯。
白初九一个人坐在窗边,糖盒空了,豆苗叶尖泛出青色淡光。
忽然,风动。
一阵无声之风掠过教室。
讲台上,凭空落下一张泛灰色信封,边角覆着金丝图案,正中是天机阁印章。
她看了一眼。
嘴角一动,轻轻念出:
“承载体权限申请?”
她拆开信封,纸张内只有简短的两行字:
【请前来天机塔顶 · 风眼议座】
【权限等级:因果干涉域 / 天道回响触发权限】
她看完,低头看豆苗。
豆苗仿佛感知到了什么,叶子一阵轻颤,竟发出细微嗡鸣。
她将糖盒盖上,将信折好放入口袋。
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教室。
“你们陪我长大。”
“接下来——我该去看看,天到底乱成什么样了。”
—
顾兰日记
【202X年7月7日 · 晴】
她走了,没有通知,也没留下具体去向。
但全城都知道,天变了。
从此之后,教育不再只谈方法,开始讨论——“气场、情绪、共鸣”。
从此之后,学习不再只是灌输,它也可以是调频、种子与糖。
我知道她去的地方,不再是教室。
而是那座天机塔之顶。
她要面对的,不是题。
是天。
—
卫星地图显示:G城上空开始出现“城市情绪波动图异常扭曲现象”。
一张张陌生面孔悄然集结。
夜幕组织开始行动。
而白初九,正走入天机塔,坐在风眼议座的核心之上。
她说:
“这不是我种下的风。”
“但我能让它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