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杨宁一首觉得父母来学校找她,让她回家相亲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做为一个学生来说,杨宁从来没有动过早恋的念头。
虽然上初中的时候,就有班里的男女生传小纸条。杨宁也帮自己的同桌江花传过好几个小纸条。
但是杨宁只觉得那种行为很搞笑,与自己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也只能说那时的杨宁心智发育比较迟缓吧。
但也可能是与杨宁天生的唇腭裂而引发的自卑心理在作祟,杨宁从来不感觉班上那些帅气的男生会看上自己。
看着江花不停的收小纸条。
在初二的时候,江花收到了一位隔壁班男同学送的粉色皮质笔记本,杨宁也有些许的羡慕。
但那时的杨宁心里想的是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希望老师能会奖励自己一个皮质的笔记本。
就像自己在小学3年级开始用钢笔写字的时候,总是期待得到一支笔身也是钢制的钢笔一样。
虽然对物质也充满了渴望,那时杨宁也也确实在西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得到了父亲送的一支钢笔。
那时父亲就对杨宁说“喜欢的东西要靠自己去争取。这是爸爸允诺你期末考试成绩进全班前十就送你的,爸爸多难都会兑现自己的承诺。”
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己经在杨宁的心里种下了小小的火苗,“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去拿到,不要奢望别人平白无故的赠送。”
但也是在爸爸送自己钢笔的那个冬天,杨宁第一次知道了自己脸上之所以有疤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天生发育不怕我完美的人,也就是村里人口中说的“有毛病”的人。
也是那时起,杨宁第一次知道了兔唇这个词。
杨宁愿意善良的相信邻居的口中的兔唇女是无意之间说出来的。
但现在想起那时的场景,杨宁的心还会揪着疼。
对于事情的经过,对于她为什么会与邻居的小姑发生矛盾,杨宁现在己经记不清楚具体的原因了。但她清楚的听到那个邻居奶奶说“你这个兔唇女,还敢打我的女儿。”
虽然杨宁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嘴唇和别人不一样,上面有一条疤痕。但杨宁明确的知道那不是一句好话,在听到邻居奶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杨宁整个人都僵硬了。
她也顾不上辩解,就往家的方向奔跑。回到家里就问自己的母亲“妈,什么是兔唇?”
杨宁看到自己母亲的眼里有闪闪发亮的东西。但母亲立马又换上了一个母亲该有的笑容对杨宁说“你管它什么呢,不影响吃喝就行。好好学习。管别人说什么呢。”
杨宁还想追问什么,但是被母亲的眼神拒绝了。
从小杨宁就是一个懂得察言观色的父母眼中的乖乖女。
虽然母亲的话语声是温柔的,但杨宁己经从她的眼神与平和的语气中捕捉到了坚强与刚毅。
并且知道“兔唇”对他们家来说是一个极具伤害性的词眼。
看着母亲平静如水的脸色,但杨宁己经嗅到了这张面孔下的悲伤。
杨宁发誓,一切都不会变,自己还要做那个家中的大姐。照顾好弟弟妹妹。当然杨宁的这一心理是从她五岁的时候起就埋下了种子。
虽然杨宁只比自己的弟弟乐乐大五岁,但从弟弟满月之后他的看护人就几乎是杨宁。
因为家里地里的草全是母亲一个人忙活着。父亲常年在外在工地上忙碌着。
杨宁从5岁起,不但要肩负起全权看护弟弟的责任,在母亲回来比较晚的时候还要给母亲做点儿大米汤,热几个馒头。
但杨宁从来没有给母亲炒过菜,因为母亲担心油热会伤到孩子。
但现在杨宁知道更确切的理由是他们家那时一年时间只有十斤食用油可以吃,母亲是担心杨宁把油给浪费了。所以每天回家即使只能吃咸菜,她也不许允许孩子们动油炒菜,造成浪费。
也是从拥有全身都是钢制钢笔的那年起,“兔唇”这个词就刻在了杨宁的脑海之中。
她一首想要去揪出事情的真相。
在初二生物课堂上,杨宁知道了这是一种多基因紊乱的疾病。一般会发生在近亲结婚的家庭里。
那节生物课杨宁一首是期待,但又脸上又总是热辣滚烫的怕别人发现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女孩。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杨宁在心里不用别人提醒都刻意与男生保持着距离。
她担心别人会嘲笑她脸上的疤痕。
虽然杨宁一首向往的电视里的恋爱,但她觉得那对她来说可能只是一场幻想。
但从在封高复读的时候,父母来找自己,杨宁却感觉自己可以大胆的展示自己脸上的那道本来就很明显的疤痕了。
杨宁彻底相信了“一切的存在都是有原委的”。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脸上那道明显的疤痕,或许自己就不能那样轻松逃脱被父母安排相亲的命运。
那自己此时又怎么可能坐在理西班的班级里进行复读呢?
真的,一切的存在就是百因必有果。
杨宁觉得自己的疤痕就是一个好的善的因果。
其实从她理4班再一次复读开始,杨宁也怀疑过自己虚弱的体质能否支撑起自己强大的盼望。
但现在的杨宁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肤色由死鸡皮色转为红润的脸庞。
让杨宁相信了,坚持与心愿真的是可以发生生化反应的。
简单来说就是发生一些利用目前的科学道理无法解释的事情。
就像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什么会从母父母来学校逼她相亲那刻起就慢慢的恢复了生命的力量。
可这一切杨宁都找寻不到答案。
但杨宁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纠缠这些。毕竟现在这个十一她之所以留在学校,不是为了去弄清这些事情,而是为了向自己理想中的院校去冲刺。
虽然杨宁野心勃勃的把一批次录取的院校放在心中。但杨宁也知道人在有些时候是必须对自己的梦想与现实之间作为一个折中处理的。
这也是杨宁在收到李丹的信之后,把李丹目前所就读的二本院校作为自己今年必须拿下的目标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杨宁剥开一个小饼干放在自己的嘴里。
虽然杨宁没有感受到家里的物质条件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并且自己的弟弟乐乐现在还在读着私立的初中。但也不知道为什么父母把她一个月100元的伙食费提高到了150元。
这让杨宁感觉自己手里宽裕了很多。
她现在手里的生活费不用精打细算,全部用来在学校里面的食堂里消费。
每当可以外出到校外的日子里,杨宁可以大大方方的走进超市或者小卖铺里面买一些饼干,炒豆之类的小零食,有时也会买点苹果之类非常常见的季节性水果。
但杨宁从来没有买过自己喜欢吃的瓜子,因为杨宁知道瓜子是热性,上火的,并且它一点儿都不抗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