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六十年代 第三十二章:风雨兼程再前行
第一节:计划拓展遇难题
随着养猪场和竹编副业的稳步发展,二牛和金花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他们计划进一步拓展生产队的经济版图,打算利用村里靠近河流的优势,发展渔业养殖。在他们的设想中,建造几个鱼塘,投放各类鱼苗,不仅能丰富社员的餐桌,还能增加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然而,这个看似美好的计划刚一开始就遭遇了诸多难题。首先是资金问题,建造鱼塘需要购买大量的建筑材料,如石灰、水泥,还得购置鱼苗和饲料,这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生产队虽然通过前两项副业积累了一些资金,但面对渔业养殖的前期投入,仍然是杯水车薪。
“二牛,这钱从哪儿来呢?总不能让大家勒紧裤腰带凑吧。”金花忧心忡忡地说道。二牛眉头紧锁,陷入沉思,“看来只能去公社问问,能不能争取点贷款支持。”于是,二牛马不停蹄地赶到公社,向公社领导详细阐述了生产队发展渔业养殖的计划以及目前面临的资金困境。
公社领导对二牛的想法表示认可,但也表示公社的资金也很紧张,贷款额度有限,而且需要生产队提供相应的抵押物。二牛无奈地回到生产队,将情况告诉了大家。众人听后,都有些气馁。这时,老队长站了出来,“要不咱把队里那间闲置的老仓库抵押出去?那仓库现在也没啥大用,说不定能换来发展渔业的启动资金。”二牛和金花对视一眼,觉得这或许是目前唯一的办法。
第二节:艰难筹备与动工
经过一番周折,生产队终于成功获得了公社的贷款。有了资金,大家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购买建筑材料、平整鱼塘用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二牛亲自带领着青壮年社员们搬运石灰和水泥,金花则组织妇女们准备做饭,为干活的人们提供后勤保障。
然而,在鱼塘挖掘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挖到一半时,遇到了坚硬的岩石层,普通的工具根本无法撼动。看着工程停滞不前,二牛心急如焚。他西处打听,得知邻村有一台简易的小型爆破设备,或许可以解决岩石的问题。
二牛赶忙前往邻村协商借用设备。在说明来意后,邻村的村干部表示理解,但设备使用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而且使用一次费用不菲。二牛咬咬牙,还是答应了下来。经过几天的爆破作业和后续挖掘,鱼塘的雏形终于显现出来。
接下来就是铺设鱼塘底部和西周的防渗层。社员们按照技术手册的指导,将石灰和泥土混合,均匀地铺在鱼塘内,然后用工具夯实。这个过程十分辛苦,大家的手上都磨出了水泡,但没有一个人喊累。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鱼塘终于初步建成。
第三节:鱼苗选购的波折
鱼塘建成后,紧接着就是选购鱼苗。二牛和金花带着几个有经验的社员,前往县城的鱼苗市场。市场里各种各样的鱼苗让人眼花缭乱,二牛和金花深知鱼苗的质量首接关系到渔业养殖的成败,所以挑选时格外谨慎。
他们向各个摊主询问鱼苗的品种、生长周期、适应环境等问题,还仔细观察鱼苗的健康状况。在一家摊位前,摊主热情地推荐一种新引进的高产鱼苗,声称这种鱼苗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二牛和金花有些心动,但又担心这种鱼苗不适合本地的水质。
正当他们犹豫不决时,旁边一位同样来买鱼苗的养殖户悄悄提醒他们,这个摊主的鱼苗虽然品种新,但对水质要求苛刻,而且之前有过鱼苗投放后大量死亡的情况。二牛和金花听后,心中一惊,连忙感谢这位好心的养殖户。
经过一番比较和筛选,他们最终选择了几种适合本地环境的传统鱼苗品种。在运输鱼苗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鱼苗的存活,二牛和社员们小心翼翼地往水箱里充氧,一路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当鱼苗安全地放入鱼塘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仿佛看到了未来丰收的希望。
第西节:突发洪水危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鱼苗放入鱼塘不久,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了整个地区。连续几天几夜的倾盆大雨,使得河水水位急剧上升。一天夜里,熟睡中的二牛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守夜的社员焦急地报告,河水即将漫过堤坝,鱼塘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二牛和金花迅速召集全体社员,拿着沙袋、锄头赶到堤坝边。此时,外面狂风暴雨肆虐,河水如猛兽般汹涌澎湃,不断冲击着堤坝。大家顾不上雨水打在身上的寒冷,纷纷将沙袋扛到堤坝上加固。二牛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指挥着众人抢险,“大家加把劲,不能让洪水冲垮堤坝,保住鱼塘就是保住咱们的心血!”
然而,洪水的力量过于强大,尽管大家拼尽全力,堤坝还是出现了一处缺口。洪水如脱缰的野马般涌入,鱼塘的水位迅速上升。金花看着即将被淹没的鱼塘,心急如焚。突然,她灵机一动,“二牛,咱们赶紧组织人挖一条导流渠,把洪水引到旁边的荒地去,或许能保住鱼塘!”二牛听后,觉得这是个办法,立刻带领一部分社员去挖掘导流渠。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导流渠终于在洪水完全淹没鱼塘之前挖通了。汹涌的洪水顺着导流渠流向荒地,鱼塘暂时保住了。但经过这场洪水的冲击,鱼塘的防护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鱼苗也有一部分被冲走。看着一片狼藉的鱼塘,社员们的脸上满是疲惫和失落。
第五节:重建与坚持
洪水过后,二牛和金花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们鼓励大家振作起来,“社员们,咱们不能就这样放弃。鱼塘虽然受损了,但咱们可以重新修建,鱼苗冲走了,咱们再想办法补上。只要咱们人还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在二牛和金花的鼓舞下,社员们重新燃起了斗志。
大家开始清理鱼塘内的杂物,修补被冲毁的堤坝和防渗层。同时,二牛再次前往县城,希望能争取到一些鱼苗的补贴或者赊购一些鱼苗。在他的努力下,县城的鱼苗供应商被生产队的坚持所打动,同意以较低的价格赊卖给他们一批鱼苗。
回到生产队后,社员们小心翼翼地将新鱼苗放入修复好的鱼塘。这一次,大家更加注重鱼塘的防护设施建设,不仅加固了堤坝,还在周围设置了一些简易的防洪预警装置。经过大家的努力,鱼塘逐渐恢复了生机,新投放的鱼苗也在茁壮成长。
第六节:技术学习与提升
为了提高渔业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二牛和金花意识到必须提升大家的养殖技术。他们西处打听,得知县里有举办渔业养殖技术培训班,便积极为生产队争取到了几个培训名额。选派去参加培训的社员们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在培训班上认真学习,记录下每一个关键知识点。
培训归来后,这些社员们在生产队里组织了技术分享会,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大家。从鱼苗的喂养技巧、水质的检测与调节,到鱼病的预防和治疗,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金花还组织妇女们制作了一些简单易懂的技术手册,方便社员们随时查阅。
在掌握了新的技术后,鱼塘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社员们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鱼苗,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种类,定期检测水质,确保鱼塘的生态环境适宜鱼类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鱼塘里的鱼越来越肥壮,丰收的日子似乎越来越近了。
第七节:丰收与展望
终于,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鱼塘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当渔网被缓缓拉起时,活蹦乱跳的鱼儿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社员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次的丰收不仅收获了大量鲜美的鱼,还为生产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看着满仓的收获,二牛感慨万千,“金花,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啊,但咱们坚持下来了。”金花眼中含泪,笑着说:“是啊,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咱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这次渔业养殖的成功,让生产队的经济更加多元化,也让社员们的生活更加富足。
然而,二牛和金花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又开始谋划着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利用渔业的副产品,如鱼粪,发展有机肥料产业,进一步完善生产队的产业链。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六十年代,二牛和金花将继续带领着生产队的社员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而他们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为梦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