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玉米地里钻出来五个婶子。
一出来就扯开嗓子,当着乔玉婉的面蛐蛐起来。
“哎呦喂,这就是乔知青妹妹?长得还真够俊的,瞧瞧这小脸嫩的,能掐出水来了。
上次乔知青妹妹来过后,你们都说长得好。
我正好回娘家,没看着,这回总算看见真人了。”
“乔知青家条件真不错,还有自行车呢!”
“那乔知青咋过的紧巴巴的?不会是爹妈偏心眼子吧?”
“指定是,不偏心能让她下乡?
哎,你们发现没,乔知青没她妹长得好看,没她妹会打扮。”
“好看有啥用,不顶吃不顶喝的,瘦的来一阵风就能吹跑。
一看就是个不会干活的。
会打扮就更不好了,这身衣服就花老钱了。
咱乡下人找媳妇可不能找这样的,咱得找仔细(节省),找踏实会过日子的。”
最后一个婶子边说还边白了一眼乔玉婉。
也不知是不是被漂亮女人深深伤害过,一脸的怨气。
哎呦,她这个暴脾气。
乔玉婉把自行车放好,就要对线。
王婶儿率先一步,儿子一扔,腰一掐,不客气的怼了回去:
“哎呦喂,大面瓜,你这话说的,真是让人笑掉大板牙。
猪八戒娶媳妇,想的挺美。
你不想娶,人家水灵灵的丫头就能看上你们家那个懒得腚沟生蛆的二赖子儿子了?”
大面瓜气的眼睛喷火,嗷一声从地头冲到路中央对骂。
“你叫谁大面瓜,你说谁儿子懒得腚沟生蛆,你才是二赖子,你全家都是二赖子。
再说人家还没吱声呢,用你充什么大半蒜,显你能耐了。”
王婶儿不甘示弱,“就显着我了怎么滴,说谁谁知道。
不就是你男人和村里小寡妇搞破鞋了嘛。
你有气朝你男人,朝小寡妇撒啊,冲别人使什么劲儿。
你自己窝囊,都堵被窝里了,却连个屁都不敢放。
不就是因为小寡妇是沈兴胜妹妹嘛,你不是面瓜是啥……”
乔玉婉:……劲爆!
没想到来趟二道湾还能吃上这么热乎的瓜呢!
啧啧啧……哎,小寡妇是谁?沈兴胜,沈秃子妹妹?!
卧槽!
瓜不仅热,还很大!
此时她恨不得长个翅膀飞回青山梁子。
“啊啊啊,我要打死你,让你满嘴喷粪……”大面瓜骂骂咧咧的冲了上来。
“我呸,别特么废话,谁死还不一定呢!”
王婶儿撸胳膊挽袖子,没在怕的。
小狗剩抱着小胳膊蹲在一旁看的津津有味儿。
乔玉婉一脸兴奋,撸起袖子也要上,被小狗剩抓住了衣摆。
“你不用帮忙。”
乔玉婉一脸黑线,“小狗剩……”
“小乔姐姐,我妈厉害着呢!”小狗剩表示对亲妈很有信心。
“别打,别打,邻里邻居的……”一个大娘拦着俩人。
乔玉婉眼睛瞪得滴溜圆,也蹲下,凑到小狗剩旁边:“你家和这个面瓜是邻居?”
“嗯呐!”
“真看不出来啊!”乔玉婉大为震惊,“都说远亲不如近邻……”
比如乔家,就和老王奶奶家处的很好。
王奶奶也总找她奶唠嗑。
有什么好吃的都会互相送尝尝,有事儿也会帮一把。
“面瓜姨男人乱搞,是我妈先发现的,我妈就告诉了面瓜姨。
她不信,还说我妈使坏,见不得她好。
后来她自己抓住了。
俩口子打起来,她男人揍她,我妈看她可怜,就帮忙。
面瓜姨又不高兴,说我妈把她男人打坏了。
我妈说她分不清里外拐。”
然后就彻底闹掰了,小狗剩虽小,表达的却很清楚。
那这是积怨己久啊!
乔玉婉看的津津有味。
见亲妈占了上风,小狗剩兴致更高,小嘴叭叭:
“我奶说,老李家没一个好玩意,就李老二家的老大李志强还行……”
“等等……”乔玉婉裂开了,“你们大队有几个叫李志强的?”
小狗剩歪头想了想,“就一个,对了,她媳妇就叫乔建芝,和你是亲戚吧。”
和大乔知青是亲戚,和小乔姐姐自然也是亲戚。
“也就是说,大面瓜是李志强的大娘?”
“不是,是三婶儿,她是李老三媳妇。”
乔玉婉扒拉手指头捋了捋,大姐夫的三叔搞破鞋,搞得是沈秃子的妹妹。
大姐夫的三婶脑子不好,和大姐夫亲妈一样。
大姐夫的堂弟是二赖子。
卧槽!
建芝姐好可怜啊!
一家子狼人,比狠人还多一点。
“小狗剩,你知道面瓜婶儿是什么时候抓到的吗?”
面对小朋友,说话不能太首白。
但小狗剩秒懂:“年前,去年腊八,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吃到了腊八饭。”
对上了。
李家出了这么丢人的事儿,她大姐肯定受影响。
出去唠嗑都会被小伙伴贴脸开大。
难怪……
啧,乔建芝咋忍住没说的呢!
这么劲爆的事儿。
就在这时,俩人分出了胜负,面瓜婶儿披头散发,脸上一道道的。
坐在地上拍着大腿痛哭,“欺负人啊,欺负人啊……”
乔玉荷正好从苞米地里钻了出来,被吓了一大跳,“我的天,这是咋的了?”
脸都快挠成土豆丝了。
不会是她家小婉挠的吧?
乔玉婉一看她的眼神就知道她脑子里想什么,一头黑线。
“二姐,咱先回知青点吧……”
小狗剩立马举手:“我也回去。”
王婶儿乐滋滋嘱咐:“别忘了拿给你奶。”
“知道。”他就是这个意思。
其他几个婶子一脸好奇,拿啥玩意。
“……!”乔玉荷这才注意到头发乱糟糟,衣服上全是土的王婶儿。
回到知青点,乔玉荷先帮乔玉婉把背筐卸下来,又快速拿盆洗了脸。
又给乔玉婉找杯子,“姐这儿只有水缸里的水。
你等会儿,我点着火给你烧点热水,一会儿就好。”
“二姐你别忙活了,我不渴。”
乔玉婉打量着屋子,屋子里满满当当的,快没有下脚的地方了。
上次来只有南边一铺大炕。
这回北边也全是大炕了,被褥都卷成个卷,堆在脚底。
她数了数,十个!
“你们知青点女知青不少啊。”
“嗯,男知青也一样多,大部分是外地的,有川省的,江省的。
还有京市的,沪市的。
本地的少,算上我,只有五个是本地的。
两个公社的,三个市里的,你说也奇怪,别的大队都是本地知青多。
整个公社就二道湾特殊。”
“正常吧?我们那儿这次也是外地的多,七个知青。
三个市里的,三个京市的,一个川省的。”
乔玉荷摇头:“谁知道咋回事,听说公社别的大队可不这样。
很多知青就是公社的。
不仅外地的多,人数也最多,二十二个呢。”
“那是不少,青山梁子才十五个。”乔玉婉玩笑道,“二道湾不是富裕嘛。
好地方吸引人。”
她没把这当回事儿。